“莆仙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对于每个莆田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我园地处农村,更是饱受“莆仙戏”的浸润与滋养。“莆仙戏”已然成为我们村落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娱乐,成为莆仙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何让生于斯长于斯、并从小浸润着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孩子们,真正收获“莆仙戏”文化带给他们的灵性与汲养,同时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自信,学会认同自己的民族和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做更好的自己?为此,我尝试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把“莆仙戏”文化融进幼儿园教育,并以全新的视角让“莆仙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趣味性和综合性的过程。
   “莆仙戏”读懂幼儿究竟喜欢什么
  让幼儿喜欢上“莆仙戏”,首先要让幼儿感受到“莆仙戏”的真、善、美。我们通过特别“接地气”的谈话方式,帮助幼儿去了解“莆仙戏”,进而真正爱上我们的“莆仙戏”。
  正值附近村居演戏,这些天总能看见孩子们分享看戏的喜悦、感受。“莆仙戏就是演戏。”“莆仙戏,就是小姐穿着长长的袖子甩呀甩。”“好玩的,将军拿着大刀耍的时候很酷!”“小姐穿着漂亮的裙子,后面跟着很多丫头,很热闹。”“我喜欢戏台前卖好吃的零食……我爷爷还买了一串杨桃给我吃,特别好吃!”……孩子们的视角尤显独特。
  “我喜欢听到他们是用跟我奶奶说的话一样的本地话来唱歌!”“奶奶的话”代表的是莆仙方言,孩子们也会因喜欢乡音而喜欢“莆仙戏”。还有的孩子说:“演戏的时候我们家里来很多客人,我喜欢!”这是我们当地的传统,每逢自己家门口演戏的时候,都会请一些亲朋好友来自己家吃“戏饭”(莆仙方言),联络亲情、友情。
  联系起自己小时候对“莆仙戏”的深刻印象,我反思,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我们预想的各种角色行当、剧目的来龙去脉,还有演员唱的具体唱词吗?其实,孩子们最关心的可能是戏台前吆喝售卖的一担一担的时令蜜饯小吃、是咿咿呀呀的戏音环绕的热闹氛围、是乡里乡亲围坐在台前的这份邻里之情的传递等等。这些不正是“莆仙戏”文化吗?“莆仙戏”中咿咿呀呀的方言唱腔的言语和音律之美,已经烙印在幼儿的心里。这也许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吧!
   “莆仙戏”打开幼儿的赏析通道
  看懂“莆仙戏”,是为了让幼儿真正喜欢它。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本着传承和保护的角度,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赏析“莆仙戏”。实践中,我们注重“移情”以及“动静交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打开赏析“莆仙戏”的通道。
  1.通过“移情”,让经典与经验联接。所谓“移情”,是希望在特定情境下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感受和体会经典剧情。比如,在孩子们讨论婚嫁喜庆的话题时,我适时地播放莆仙戏《小五哥嫁妹》中的“阿妹结婚”的片段。当孩子看到视频中提到了“结婚啦”,突然来了兴趣,慢慢地都围过来“看戏”,还不时地问:“老师,我们家只有姐姐穿漂亮的新娘服,而古代人怎么大家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老师,我们家姐姐是坐轿车出嫁的,他们家是用好漂亮的花轿子抬新娘的?”“他们是用红红的布往头上一盖,就结婚啦”……可见,他们看懂了古代女孩子出嫁和现在的不同之处。后来,有一天,浩浩带来了一块大大的红手巾,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同伴们就不由自主地玩起了“结婚”游戏……
  就这样,孩子们唤醒了自己对结婚的认知经验,并与经典的“莆仙戏”《小五哥嫁妹》进行了联接。所以,提取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幼儿容易理解的剧情能打开孩子赏析“莆仙戏”的通道。
  2.通过“动静交融”,让动态的视频播放与静态赏析相结合。所谓“动静交融”,即通过流动的视频画面与静态的定格画面不断转换,帮助幼儿有重点地赏析理解“莆仙戏”。比如,《春草闯堂》的第三段“坐轿问证”展现了“莆仙戏”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每当孩子们看到知府大人跟丫头一路上斗智斗勇、一路摔跤的诙谐场景,总是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当老师问:“古代知府大人都是坐轿子的,可是为什么这段戏里让丫头坐上轿子呢?”“知府大人为什么要把轿子给丫头坐?”孩子们的回答是:“过去,女孩子不会走路,知府大人是男子汉,所以必须要让轿子给丫头坐的。”老师又问:“知府大人走路为什么会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颠的?”孩子们的回答是:“知府大人在搞笑!”可见,单纯观看并没有让孩子们看懂。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这段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也特别组织了集体的赏析活动,首先让孩子体验光着脚在石子路上走的感受,能更好地体会知府大人没穿鞋子走路的感受。
  当我们再次欣赏这段戏时,孩子们还是聚焦在知府大人滑稽地走路和摔跤上,于是我们便决定以知府大人的三次摔跤为线索,引导大家观察、赏析。第一次完整播放后,孩子们因为有前期的光脚走石子路的体验,马上看懂了,是因为知府大人没穿鞋子,踩到了石头,痛得摔倒了的。然后,我们又回到知府大人的第一次摔跤处,通过定格、慢放,让孩子们联想与推测,并通过让孩子模仿,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后孩子们也看懂了:“因为知府的脖子很痒,他用扇子去挠痒痒,眼睛没看路,就摔了。”……第三次摔跤,知府大人是坐在地上,无力地向丫头招着手。我们再次采用定格与消声的方式。孩子们看到这里时,老师问:“他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同情地回应:“官老爷的心情糟糕透了。”“官老爷在向春草他们招招手,叫春草和轎夫们等等他。”……最后,我们还让个别孩子尝试“说戏”,即把这个片段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莆仙戏”助推幼儿走进“莆仙戏”的戏里戏外
  “莆仙戏”优雅古朴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具有鲜明特色的“戏衫”,独具地方色彩的唱腔和旋律,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而随着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对“莆仙戏”了解得不断深入,他们也不断有了新的发现:戏台边上会放着很多箱子,不知道那一箱一箱里面是什么;皇上穿的“戏衫”上绣着龙,是怎么绣上去的等。于是,我们就顺着幼儿的困惑,不断助推幼儿走进“莆仙戏”的戏里戏外,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的空间。   1.探秘“笼担”。孩子们常常在村居“搭台会戏”时好奇那“一箱一箱的东西”,也就是老辈们常说的“笼担”。听长辈们介绍,过去都用竹子编的筐来装“戏衫”和“道具”,也把这一筐筐的服装道具称之为“笼担”(莆仙方言,对“莆仙戏”戏服、道具等的统称)。所以,老辈人都会讲这样的俗语:“笼担”没来,戏就不会这么快开始。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本领去了解,比如要找谁问、怎么问。戏迷兰兰首先想到了办法:“我们家门口经常会演戏,到时候我让奶奶带我去问问。”“那与人交往中要注意什么?”“老师,我知道,要有礼貌。”于是,我们围绕探秘“笼担”,组织了一个社会活动“探秘笼担小记者”,助推幼儿与人交往,理解他人的语意,积累谈话经验,提升交往能力。后来,我们班级又增加了一个“笼担”欣赏区。慢慢地,孩子们对各行当的头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忍不住去看看、摸摸,或者摆弄一番。我们相继展开了“莆仙戏行当”的认知活动、“戏衫”的绘画活动、“穿戏衫”的体验活动、制作“官帽”的亲子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我們看到了孩子们不仅观察力、动手能力、表演表现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更爱“莆仙戏”,爱家乡。
  2.探访“戏衫”一条街。在戏衫欣赏区,常常听到孩子对戏衫上各种手绣的花、树,还有龙袍上的龙等造型特别感兴趣。莆仙戏的服装、化妆和道具统称为“戏衫”,具有鲜明的地方剧种特色,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为了让孩子零距离地探秘“戏衫”,我们带孩子们探访了位于幼儿园附近、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戏衫一条街”。我们把如何探访“戏衫一条街”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讨论中,大家目光聚焦在兰兰小朋友身上,因为大家知道兰兰家就是卖戏衫的,兰兰也读懂了大家的目光,可是兰兰还是有些疑惑:“我家店面小小的,我们这么多人,怎么装的下呢?”当我也在疑惑的时候,浩浩说:“我们可以一批一批地去。”“那怎么分批呢?”其他小朋友也积极地思考着:“我们可以分成三组,由组长选人。”在现场,他们不断提出问题,也不断解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喜悦的心情满载而归。
   “莆仙戏”珍视幼儿的独特表演视角
  随着孩子们对“莆仙戏”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经常会带些“莆仙戏”的“道具”“戏衫”“戏帽”等物品,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交流:“皇上的衣服必须有龙的,我奶奶说的。”“因为黄色代表至高无上的。”“丞相要带这个髯口,我们试试好吗?”……就这样,我们的“搭台演戏”开始了。
  有一天,兰兰从家里带来了小姐的头套,说要演小姐,装扮好后引发了伙伴们的兴趣。“我们演戏吧!”浩浩戴上了髯口,再涂上一点白色的油彩,惹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在兰兰的带动下,其他女孩子也加入她的行列,她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姐一样,有的在扑胭脂,有的在扎头发、戴发饰,然后披上丝巾,凑在一起,走起了蝶步。男孩们也不示弱,一个个涂着白和黑的油彩,手拿大刀、长枪,演绎起了“大战海怪”的场面,一派热闹的景象……分享环节,表演区成为了大家评议的重点:“今天表演区最吵。”“很多人都挤进去。”“表演什么都看不懂,有点乱!”……这时,浩浩辩解道:“我是演县官老爷。”兰兰说:“我演小姐。”“那县官和小姐都在做什么?”问题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似乎有点明白,但又说不上什么。从孩子们的眼里,我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于是便顺势说出:“要不我们请兰兰的奶奶来告诉我们演戏的那些事吧!”热心的兰兰奶奶告诉孩子们:“表演莆仙戏,要做一些专门的动作。如生角有抬步、摇步、三步行、四步寄、牵步蛇;旦角有蹀步、扣手、千金坠;靓妆有挑步、摇步、鹭鸶步……模拟生活的,如开关门、上下堂、上下朝、上下轿、布阵破阵、纺纱织布等,还有舞蹈性的表演动作等。”兰兰奶奶还一把一式地让孩子们现场学。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在兰兰奶奶的指导下排练“坐轿问证”,按惯例分成了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演,“排戏”正式开始……有一天,我们居然发现,孩子们的“坐轿问证”不同于传统,更关注抬轿和丫鬟的同频动作,更喜欢表现因为后面的县官追不到,小姐和丫鬟不停窃喜。这样的自发表演更像是游戏。
  莆仙文化博大精深,将“莆仙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更让我明白了,引导儿童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纳、欣赏与热爱,要从儿童的视角着手,多听儿童的声音。
其他文献
提到幼儿教育往往大家都会想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其实一个完整的教育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家庭。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直接的生活空间,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越发感觉到家园沟通的重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常事。如何对待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则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如果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看作是“找麻烦”“刁难老师”,便容易出现忽略、敷衍,甚至敌视家长意见的行为。相反,如果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看作是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提升教育质量的契机,则会理性分析其合理性和教育价值,寻找解决办法,优化保教工作。以下这个真实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小班幼儿家长会上
地处陕甘交界的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延绵不绝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梁塬相间。  天色渐晚,我们一行人坐在汽车里好奇地向公路两旁张望,忽然看见路边高高耸立的牌子上写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车上的人顿时激动起来。当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正是在这里当选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是的,这片土地并不富饶,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并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和八路军抗
1996年至2011年底,我园一直以儿童情感教育为研究主题,经历了4轮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园本课程。这套课程不是特色课程,而是涵盖儿童一日生活的基础性课程。2011年底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幼儿园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升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在游戏中形成完整、丰盈的生命情感体验,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  通过大量的观察、反思和教研,我们发现,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
我园在自主性课程的引领下,尝试进行“我是生活小主人”的生活课程。尤其在大班,比如喝水、喝奶环节,尝试让幼儿在过渡环节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在“我的快乐十分钟”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幼儿可以先玩手头玩具,后去喝水喝奶,也可以先喝水喝奶再去自然角观察。只要在有效的時间内把这些事情做完就可以,既可以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也有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可是,保健医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良好的生活
在幼儿园里,每个幼儿都会有一两个自己的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手拉手站队,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也总是形影不离的,相互了解着,彼此熟悉着,共同成长着。当老师问“23号杯子是谁的”的时候,立刻会有小朋友告诉你他的名字,又问“这是谁的座位?盘子没有送走”,也会有小朋友大声地呼出他的名字,原因无他,只因他们是最要好的朋友。这些好朋友在师幼沟通的过程中,总是成功地帮助老师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好朋友—
“沙老师,您好!我想问下,小朋友如果口渴了,可以自己去倒水喝吗?”上午带完班,我拿起手机,看看是否有未处理的家园信息,当我看到这则微信的时候,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思索片刻,回复道:“您好,小A妈妈!幼儿园现在倡导幼儿自由、自主活动,孩子若是需要喝水,无需告知老师,直接去喝水即可!”  接下來几天,我特意观察了小A喝水的情况,发现他并没有妈妈说的那样,渴望喝水,而且,也从来没主动跟我说过想要喝
沙盘区一直是我们班小朋友喜欢的区域之一,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开心游戏。没想到一只虫突然“打乱”了我和孩子们的生活。  一天早上,区域游戏正进行得热烈。暖暖突然跑到我面前,着急地说:“老师你快来,有虫子在沙子里爬呢!”我赶紧去查看,并没有看到他说的虫子。正奇怪着,小奕叫起来:“虫子跑进沙子里了!”我用手翻弄沙子,果然翻到了一只棕色小肉虫。虫子不大,但移动速度很快。把虫子抓出来后,我有点困惑:虫子是怎么进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学前阶段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建构、互动、对话、创生、多元、体验、游戏化、生活化等等。这无疑有力地推动着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然而,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直存在于教育界中。我们意识到,理念的及时更新并不能完全保证行为的相应转变,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应是将理念中的“应如何”转变为实际中的“如何做”
前段时间,班里的小宇和轩轩每天的计划都是在艺术区用彩泥捏奥特曼或怪兽,从起初的各自捏泥到产生互动,并大胆延伸计划,已持续一个多月,并在教师、家长共同的支持下,诞生了属于他们的二维码小剧场,以下是我们记录的整个故事。  奥特曼智斗怪兽  小宇和轩轩的工作计划,是在艺术区制作奥特曼或怪兽,已经持续一周了。在制作完成后,他们会拿着自己制作的奥特曼和怪兽进行打斗游戏,嘴里还不断念着奥特曼和怪兽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