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盗匪一定要杀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tian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几乎都是为了一口饭,或者一口气而被动造反。一旦条件有了改善,能够吃饱饭或不再受气,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希望做回良民。
  王莽末年的“绿林军”“赤眉军”起义,最初就是几股吃不上饭的流民,平日窝在山林里,靠打家劫舍过活。即使啸聚山林,他们也时常惦记地里的庄稼,总想着庄稼熟了就回家收割。虽然聚有数万之众,却不敢攻击城邑,横行乡里只为一天的口粮,过一天算一天。
  为了表明心迹,他们还托各级官员向王莽捎话:我们之所以当盗匪,是因为实在太穷了,朝廷法禁烦苛,一年劳作所得还不够交租税,希望您给条活路!
  但王莽根本不信,他读的儒家经典著作让他坚信:良民饿死也应当是良民,不能失节,一朝失节为盗,只有一个办法——杀!倔强而自负的王莽毫不客气地罢免了朝廷中主张安抚的几个官员,朝臣见风使舵,御前会议取得了空前一致的意见:剿。
  面对官军无情的进剿,绿林军仍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荆州牧率精兵两万人进山扫荡,被打得大败,荆州牧的战车被困住,义军刺死了车上的骖乘,却不敢对荆州牧下手,最后彬彬有礼地将他护送出战场。
  无独有偶,大司马右前士去豫州巡视,路上被绿林军抓获,也被恭恭敬敬地护送到豫州城下。
  绿林军这么做,无非是不想把事做绝,给自己也给朝廷留条后路,免得杀了朝廷大员,把招安的大门堵死。但是,他们的热脸再一次贴上了王莽的冷屁股。
  面对如此谦恭懂事的盗匪,王莽的反应却是大怒,他将替绿林军美言的大司马右前士关进大狱,亲自撰写文章责骂朝廷重臣,要求他们严令各级官吏从速进剿盗匪,再敢有人替盗匪叫屈、一律逮捕严办!
  王莽的强势和高压,让各级官员惶惶不可终日,没人再敢实话实说。让人无语的是,王莽要求各州郡出兵进剿,却又不放心把兵符交给将领,命令他们出兵之前必须先请示朝廷,得到允许后才能拿到兵符调集军队。
  不让安抚,又不给兵权,各州郡太守无所适从,只能欺上瞒下。山东翼平官吏田况比较果敢,武装起境内18岁以上壮丁四万余人,不仅保住翼平地界的安宁,还出境替邻近州县出头,所向披靡。
  田况好心好意给王莽上了道表章,汇报剿匪心得:盗贼刚起时,力量薄弱,随便几个小吏和治安人员就可以擒拿。问题是各地长官不敢自专,朝廷又限期督责,导致“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只要坚壁清野,让盗匪无所掠夺,配之以招抚,如此击之则灭,招之必降,剿除盗匪不是难事。
  王莽本來就对田况擅自招兵不满,又见他主张剿抚并重,跟自己三观不合,便派使者接管了他的兵权,将他召到长安担任虚职。田况一走,翼平即被占领。
  在王莽的瞎指挥下,关东地区乱成了一锅粥。王莽不敢再小瞧这帮山林盗匪,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谦丹率大军前去征讨。
  面对汹涌而来的朝廷大军,招安梦断的起义军被逼入墙角,终于下定决心撕破脸皮。樊崇率领的一支义军为区分敌我,用朱砂将眉毛染红,自号“赤眉”,从此以后对待朝廷大员不再手下留情。
  而朝廷大军军纪涣散,所过之处比以靠抢劫为生的盗匪更扰民。关东百姓将王匡、廉丹的政府军和起义军搞了个扰民排行榜:“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不让招抚,逼得起义军只能困兽犹斗,又赶上关东大饥,良民得不到救济,还要被官军搜刮,为了活命只能造反。因此即便廉丹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盗匪还是越剿越多。性急的王莽下了一道催命符:“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接到这道诏书的廉丹,既恐惧又无奈,硬着头皮不顾疲惫连续作战,以求侥幸取胜,却力竭而败。王匡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廉丹自知回去无法交差,让人拿着自己的印信、节旄去追王匡,托他交还朝廷,长叹一声:“小儿可走,吾不可!”
  这一次,赤眉军没再客气,曾经连个太守都不敢杀的老实本分的庄稼汉,一刀斩下了政府军统帅的脑袋。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不解风情的王莽一手关闭了对话的大门,而现在这扇大门又被牢牢砌死,剩下的只有你死我活了。
其他文献
世人每每提起楚怀王,想到的都是一个内惑于南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聩之主。然而,历史上的楚怀王并非如此不堪。  战国时期,群雄并立,战争频发。秦国谋士张仪出使楚国,对楚怀王说,只要楚与齐国绝交,秦国甘愿以六百里肥沃土地相送。然而,楚与齐绝交后,秦国仅以六里土地回馈,实为戏弄楚怀王。楚怀王这才知道自己被张仪诓骗了,他怒而兴兵伐秦,结果惨败。  我们熟知的这段历史故事彰显了张仪的聪慧与楚怀王的愚钝。可这
据《明宫史》记载,明朝皇宫里的太监读书是从宣德年间开始的。当时,凡是进入皇宫里的太监,相关部门选出年龄在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送到皇宫里的内书堂读书。太监在读书之前,要择吉日拜孔夫子,然后请朝廷里的饱学之士进行训示。为了让太监好好读书,朝廷派年长且有势力者六人或八人为监督人员,并选派稍能写字者为督察员。凡是不会背书、字写不好或损污书本的太监,以及犯规有过错者,将会受到处罚。  清朝时,乾隆曾下了一道
在曹操军中,战将之多犹如昨夜星辰,然而他们大都粗鲁、率直、不事文笔,只知钢刀出鞘,喋血沙场,李典可谓其中的异类。  李典以一个文雅书生的身份走入史家笔端,“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如果不是生逢乱世,遭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他一定会独坐西窗,品茶抚琴,一本诗书,悠闲度日。  不喜兵事并不等于不擅长,当李典在鼙鼓硝烟中随着叔父李乾一块儿冲上沙场时,一位名将浴火而生。  由于读书多
杜甫一直觉得自己没资格申请加V,并且终其一生都在夸耀自己碰到了大V。他第一个碰到的大V是会舞剑的公孙大娘。  那一年,杜甫六岁,骑在墙头上观看了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剑舞。50年后,在刘备曾经哭泣过的白帝城,杜甫看到公孙大娘的徒弟再现三尺青锋的神韵时,所有的回忆涌上他的心头:普天之下,八千蛾眉,只有她能掌握的剑舞就在我的眼前,如雷霆而来,像后羿射日,像天帝驱龙,青山低下了头,风云变了颜色……在这剑舞里,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青年吴汝求到官府控告继母王氏侵吞了他父亲的财产。这本是一件案情明晰的家产分割案,却让法官为难了。  原来,吴汝求七岁时,生母去世,父亲迎娶了王氏为继室,而王氏正是看上了吳汝求父亲的经济实力才答应嫁给他的。婚后,王氏仗着丈夫对自己的宠爱,提出了很多过分的要求,不仅要求把吴家很多财产纳入自己名下,还要求以她的名义新购置田产、房产。吴汝求的父亲当时也不差钱,于是大笔一挥,全
因为印度陆军招募士兵的考试总有人作弊,为了正風肃纪且保证公平,2016年,陆军改了考试形式,让一千多名考生只穿内裤在空旷的草地上参加考试。考生们倒不在乎冷热,他们反映强烈的是被迫脱得近乎精光,还要在公开场合被人“参观”,非常没有尊严。然而尊严与公平,如果让一名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考生来选择,首选当然是公平。无论古今中外,正常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量的就是公平。  北宋时,欧阳修就非常重视考试中的公平
《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的路上,在青州碰到了“賽仁贵”郭盛与吕方在打架,宋江进行劝架后,双方冰释前嫌。郭盛为何要和吕方打架呢?郭盛说是为了比戟法:“江湖上听得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迳来比并戟法。”如此看来,郭盛只是个武痴而已,和吕方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看看吕方怎么说。  “近日走这个壮士(郭盛)来,要夺吕方的山寨,和他各分一山,他又不肯,因此每日下山厮杀。”
智慧对敌  描述清代中前期战争史的历史著作《圣武记》记载了清朝中期一位有意思的将领:这是一位姓罗的提督,他本应是上阵厮杀、充满戾气的将军,但他充满了智慧和爱心,做起事来充满人性,显得可亲可敬。  他首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是一次不起眼的战斗,而那时,他还不是提督,而是夔州(今重庆奉节)游击,从三品的军官。  当时,夔州一带较为混乱,治安十分不好,上级就派罗游击去弹压。罗游击到了夔州才知道当地百姓不堪其
一  在金陵的长干里,五月是出门行商的时候。  尤颜换了身男装,抹黑了肤色,再把两道轻烟似的秀眉画得极粗,悄悄地带着一个粗使小厮上了宁丰的运盐船。  宁丰家世代以贩盐为生,往来于吴蜀之间,是长干里的首富,他本人又是长干里一带最俊俏的男子,不知得了多少女儿家的青眼,尤颜就是这众多倾心人之一。  可惜宁丰去年年底娶了做米面生意的苏家女儿苏宛为妻。自从两人成婚后,里弄街巷就流传着宁、苏两人青梅竹马、两小
吃飯生气,易长胖  美国某大学研究显示,经常在吃饭时生气的人,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比其他人平均高出12%,而胰岛素有助于脂肪的存储,导致体重增加。  ——我决定以后吃饭都要气沉丹田。  睡不好,残疾风险高  美国一位医学家研究发现,与睡眠质量好的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的人十年后完成日常活动受限的可能性将增加55%,而有严重睡眠问题的人十年后无法正常完成日常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  ——为了以后能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