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男,22岁,2010年1月22日因双眼近视、散光于我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前检查:右眼-5.00 D-0.50 D×160→1.2-(视近Jr1);左-4.50 D-1.00 D×175→1.2-(视近Jr1).角膜厚度:右621 μm,左619 μm.眼压:右眼20.0 mmHg,左眼20.0 mmHg.角膜地形图检查正常.否认青光眼、高血压等遗传病史.手术采用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Mo
【机 构】
:
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30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22岁,2010年1月22日因双眼近视、散光于我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前检查:右眼-5.00 D-0.50 D×160→1.2-(视近Jr1);左-4.50 D-1.00 D×175→1.2-(视近Jr1).角膜厚度:右621 μm,左619 μm.眼压:右眼20.0 mmHg,左眼20.0 mmHg.角膜地形图检查正常.否认青光眼、高血压等遗传病史.手术采用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Moria 110刀制瓣,Visx-S4-IR准分子激光机(美国VISX公司).术后第1天复查,双眼角膜瓣复位良好,视力:右眼1.0,左眼1.0.电脑验光:右眼+0.50 D,左眼+0.75 D.嘱患者术后第1周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羟糖苷滴眼液4次/d,术后第2周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及羟糖苷滴眼液1周,4次/d.术后第3周及第4周羟糖苷滴眼液4次/d滴眼,不适随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近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与正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差异,分析正、负相对调节力变化与近视发病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少年组:正视组43例(+0.50~-0.25 D),年龄7~16岁,平均(10.7±3.0)岁;近视组110例(-0.50~-3.00 D,屈光参差<-1.00 D),年龄7~16岁,平均(11.5±2.6)岁.青年组(由大学生组成):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
二十年临床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性强.98%患者手术后可达到良好的屈光矫正,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96%手术者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后裸眼视力好、恢复快、无痛苦、技术先进、设备种类多、个性化手术设计有关;但人群中对手术远期安全性抱信任态度的不足50%.这与术后并发症存在、高度近视眼变化、屈光回退、角膜残留混浊和服务质量差有关.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手术高质量、高度关注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将于2012年12月20~23日举办屈光手术新技术研讨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J50—12—06)。本次培训班将重点对高度近视临床诊疗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广泛地交流,并分享我院一些独特的临床经验,同时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授课。学员修完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
目的 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病理性近视患者玻璃体中表达及其结构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黄斑区脱离(n=14)和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n=9)的玻璃体样本,另选正常角膜供体眼玻璃体样本(n=8)作为正常对照.对3组玻璃体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和圆二色谱(CD)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
目的 观察和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非接触眼压(NCT)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303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按照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时测量NCT、角膜曲率以及进行主、客观验光.对相关数据进行连续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周后NCT趋于稳定,并且较戴镜前降低(F=51.75,P<0.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拟与美国美敦力公司、杭州筑康贸易有限公司将于2012年12月7-9日联合举办“眼外伤诊治新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J50—12—03)”暨第二届“眼-鼻相关内镜微创外科VIP高级研修班”,以医院实地考察、理论与实践交流、手术演示与观摩、内镜下尸头解剖实践、医患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学习。
目的 通过定量测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含量,探讨TGF-β2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行玻璃体切除手术61例(61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标本,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7例(37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组24例(24眼),正常对照组8例(8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
患者,女,26岁,因"双眼角膜炎反复发作10年,复发半个月"于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患者在近10年来,双眼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异物感、疼痛,伴视力逐渐下降,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或"真菌性角膜炎",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理想,角膜病变未有明显好转,且视力逐渐下降.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有银屑病史十余年,全身间断性用药治疗,目前没有全身症状和体征。
目的 调查“十一五”期间天津市进行视力残疾鉴定患者的基本情况、等级分布及主要致残原因,为日后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调查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进行视力残鉴定并明确诊断的视残患者15834例.记录患者个人情况及眼部情况,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残废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并明确致残原因.不同致残原因所致盲和低视力频数分布的差异进行x2检验.结果 男
目的 观察各种类型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屈光度变化和视功能恢复情况,为后期进行光学矫正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250例玻璃体切除患者,其中男147例,女103例,年龄3~78岁,平均(48.6±16.4)岁.按玻璃体切除是否联合硅油填充或联合晶状体切除不同分为单纯玻璃体切除87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131例,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32例3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