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价理论是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态度、介入和极差组成。根据评价的对象,态度可以分为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本文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作为研究工具,对化妆品的英汉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导致译文的“不忠实”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化妆品广告翻译;“不忠实”现象
作者简介:汪晶晶,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一年级,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一.评价理论系统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的新发展之一,由态度、介入和级差组成。态度由情感、裁决和鉴赏三个子系统组成,介入包括借言和自言两个维度,而极差囊括了聚焦和语势。本文主要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从情感、裁决和鉴赏的三个维度去分析和比较文本,对于介入和极差两方面 暂且不谈论。情感表示对某一文本或某一对象的某种羁绊。裁决指根据社会规章制度或伦理道德对某种行为作出的 评价。鉴赏指对事物的评价,分为反应,构成和价值。
二.个案研究
例:兰蔻化妆水广告
原文:Infuse skin with fresh, oil-free hydration all day, see it glow with health. An ultra-charged moisture complex delivers 16 skin-essential elements to maintain skin’s ideal moisture level.(態度性词汇——情感:0;鉴赏:4;裁决:2,评价对象:化妆水)
译文:质地细腻,柔滑,为肌肤带来全新感受;敷上即刻尽显轻柔湿润,带给肌肤柔软舒适的全新体验水分缘舒缓系列具备24小时全天候的保湿功效,有效抗污染,保持肌肤水润,远离压力和污染。(态度性词汇——情感:0;鉴赏:8;裁决:8,评价对象:化妆水和肌肤)
上述广告,原文使用了六个态度性词汇,评价对象是化妆水。而译文中对化妆水的评价只有细腻和柔滑,它的评价对象从化妆水本身转到了化妆水对肌肤的影响上面,评价系统也从原文文本的鉴赏转移到了对人的裁决方面。上述两个 文本在情感方面的词汇都是0,这显示出了广告极少使用情感性的词汇,这是因为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化妆品的信息,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过多地使用 情感性的词汇,会使读者对产品产生怀疑。同时,译文的鉴赏和裁决词汇都超过了原文,说明化妆品广告更加关注化妆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且译文采用了大量的解释性的鉴赏和裁决方面的词汇去解释原文,这种表达满足了读者对于产品的期待,更有助于读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了广告的营销目的。而从译文擅于采用大量的解释性的辞藻和形象的词汇来介绍产品这一点,可看出汉民族更擅长形象思维,在说明产品擅长使用解释性的词汇去解释原文。而西方注重逻辑思维,在说明产品时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词汇。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两个 文本在使用态度词汇方面的词汇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忠实”现象。
三.导致化妆品广告“不忠实”现象的原因
(一)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
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期望视野,所以译文只有满足广告的潜在消费者的期望视野,才有可能达到原文的宣传作用。显而易见,本文广告的现实读者是中国人。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潮流文化的不同,中国的现实读者期望能化妆品广告的产品能给自身带来美丽和魅力的提升,所以广告中应更突出化妆品对于人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像原文一样一味地 说明产品。
上例中的评价对象从原文的化妆水本身转到了消费者的肌肤上正是证明了这一点,这也充分地说明了译者在翻译化妆品广告时要考虑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因此,为了达到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译文也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不忠实”的翻译现象。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上述的例子当中,译文的评价性词汇和评价对象都超过了于原文,概言之,就是说译文的评价大大超过原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因此在翻译时擅长于使用形象的词汇来解释英语中抽象的词汇。而西方人长期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所以西方人在说明某一事物时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词汇。在说明化妆品广告方面,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体现在译文的态度性词汇远远多于原文,并且进一步体现在评价的维度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译文“不忠于”原文。
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从态度系统下的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对化妆品广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不忠实”译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目标读者的期望视角,为了顺应目标读者的期望视野,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导致译文背离原文。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原文与译文的不忠实。
参考文献:
[1]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2]张先刚.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11.
[3]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4]Martin, J.R.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化妆品广告翻译;“不忠实”现象
作者简介:汪晶晶,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一年级,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一.评价理论系统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的新发展之一,由态度、介入和级差组成。态度由情感、裁决和鉴赏三个子系统组成,介入包括借言和自言两个维度,而极差囊括了聚焦和语势。本文主要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从情感、裁决和鉴赏的三个维度去分析和比较文本,对于介入和极差两方面 暂且不谈论。情感表示对某一文本或某一对象的某种羁绊。裁决指根据社会规章制度或伦理道德对某种行为作出的 评价。鉴赏指对事物的评价,分为反应,构成和价值。
二.个案研究
例:兰蔻化妆水广告
原文:Infuse skin with fresh, oil-free hydration all day, see it glow with health. An ultra-charged moisture complex delivers 16 skin-essential elements to maintain skin’s ideal moisture level.(態度性词汇——情感:0;鉴赏:4;裁决:2,评价对象:化妆水)
译文:质地细腻,柔滑,为肌肤带来全新感受;敷上即刻尽显轻柔湿润,带给肌肤柔软舒适的全新体验水分缘舒缓系列具备24小时全天候的保湿功效,有效抗污染,保持肌肤水润,远离压力和污染。(态度性词汇——情感:0;鉴赏:8;裁决:8,评价对象:化妆水和肌肤)
上述广告,原文使用了六个态度性词汇,评价对象是化妆水。而译文中对化妆水的评价只有细腻和柔滑,它的评价对象从化妆水本身转到了化妆水对肌肤的影响上面,评价系统也从原文文本的鉴赏转移到了对人的裁决方面。上述两个 文本在情感方面的词汇都是0,这显示出了广告极少使用情感性的词汇,这是因为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化妆品的信息,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过多地使用 情感性的词汇,会使读者对产品产生怀疑。同时,译文的鉴赏和裁决词汇都超过了原文,说明化妆品广告更加关注化妆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且译文采用了大量的解释性的鉴赏和裁决方面的词汇去解释原文,这种表达满足了读者对于产品的期待,更有助于读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了广告的营销目的。而从译文擅于采用大量的解释性的辞藻和形象的词汇来介绍产品这一点,可看出汉民族更擅长形象思维,在说明产品擅长使用解释性的词汇去解释原文。而西方注重逻辑思维,在说明产品时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词汇。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两个 文本在使用态度词汇方面的词汇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忠实”现象。
三.导致化妆品广告“不忠实”现象的原因
(一)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
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期望视野,所以译文只有满足广告的潜在消费者的期望视野,才有可能达到原文的宣传作用。显而易见,本文广告的现实读者是中国人。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潮流文化的不同,中国的现实读者期望能化妆品广告的产品能给自身带来美丽和魅力的提升,所以广告中应更突出化妆品对于人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像原文一样一味地 说明产品。
上例中的评价对象从原文的化妆水本身转到了消费者的肌肤上正是证明了这一点,这也充分地说明了译者在翻译化妆品广告时要考虑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因此,为了达到现实读者的期望视野,译文也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不忠实”的翻译现象。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上述的例子当中,译文的评价性词汇和评价对象都超过了于原文,概言之,就是说译文的评价大大超过原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因此在翻译时擅长于使用形象的词汇来解释英语中抽象的词汇。而西方人长期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所以西方人在说明某一事物时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词汇。在说明化妆品广告方面,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体现在译文的态度性词汇远远多于原文,并且进一步体现在评价的维度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译文“不忠于”原文。
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从态度系统下的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对化妆品广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不忠实”译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目标读者的期望视角,为了顺应目标读者的期望视野,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导致译文背离原文。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原文与译文的不忠实。
参考文献:
[1]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2]张先刚.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11.
[3]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4]Martin,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