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同理,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更加有意义。固然,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由单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主动的独立式学习转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时下,中考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切入点的新形势下,更需要熟练地学好、用好适合于个人的历史复习方法,以获得更理想的成绩。下面笔者就以“明清时期海陆疆域的巩固”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如何操作。
一、圈定主干知识,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什么内容,抑或复习目标是什么?这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当自己明确要复习什么内容或目标时,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假如想围绕“明清时期海陆疆域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复习,该如何圈定与之相关的主干知识及其具体内容呢?简而言之,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一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二是依据历史教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历史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其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关于人类历史演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的学习要求,如要求学生“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搜集和编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等。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对历史进行准确、生动、具体的阐释,是学生学习历史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和第18课分别专门安排了两个学习子目,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一参考”,是指参考中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省情等因素而编写的,是试题命制、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如《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有“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的明确规定。
综合“两依据一参考”,最后明确需要复习的主干知识内容为两个,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二、搜集历史史料,搭建探究平台
当完成了对主干知识的圈定,或者明确了复习目标后,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深入地复习呢?这便是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学习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历史是一门通过研读史料,来逐步了解过去和认识未来的人文基础学科。因此,我们从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历史学习的基本路径出发,紧紧围绕“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搜集与之相关的一定数量的史料,再加工处理,搭建探究平台。
材料一: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摘自《戚少保(继光)年谱耆编·凯歌》
材料二: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
——摘编自何成刚《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一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材料研读”,它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时的一首军歌。材料二摘编自历史基础教育专家何成刚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下)》,是关于清朝雅克萨之战过程的叙述,以及尼布楚谈判内因的评述。两则材料具有典型性、信息量足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三、创设历史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历史考查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强化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历史问题,通常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维度展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学习某个历史事件,先是客观了解其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接着准确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最后理性推演其会产生什么影响(作用),甚至包括学习者本身对此的价值观判断和情感认识。按照这一提出问题的思路,对上面的两则材料可提出如下所述的多个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并概括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结合材料二,简析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
第(1)小题,针对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这个“危机”正是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即“为什么”;二问“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个“措施”正好可以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具体情况,即“是什么”。第(2)小题,针对材料二也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这是了解康熙年间这场中俄战争“是什么”;二问“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分析中俄和谈结束雅克萨之战的内在原因,即“为什么”。第(3)小题,综合戚继光抗倭斗争和康熙帝抗俄斗争的历史活动,问“(如何)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即“怎么样”。三个小题还分别运用了“指出”“概括”“简析”和“评价”等能力提示词,加强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解决历史问题,加深历史理解
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还要结合历史史料和历史问题,勤于、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将三个小题中的五个历史问题分析解决如下。
第(1)小题第一个问题中“危机”是指什么?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杀尽倭奴”“戚少保(继光)”,再用关联性思维,联系所学知识对关键信息做进一步解读。“倭”指日本;戚继光为明朝人,历史上他主要在东南沿海从事抗倭斗争。据此分析,可得出“危机”是指“日本倭寇武装侵犯东南沿海地区”。第二个问题中“措施”又该如何概括?同样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解读。如“万人一心”“惟忠與义”是说军队要齐心讲忠义,“主将亲我”指爱兵如子,“号令明兮赏罚信”指军纪严明。综合这些信息点,可将“措施”概括为“整顿军队、爱兵如子、严明军纪、击杀倭寇”。
第(2)小题第一个问题较为容易,抓住材料二中的“雅克萨”“康熙”“尼布楚”等信息,便可得出“雅克萨之战”。第二个问题“因素”的分析,要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叙述,分别从中俄双方战争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国家利益问题等角度考量。从中方看,材料二提到“(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以及要“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从俄方看,材料二指出“沙俄军队遭受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可将“因素”整理成“(中方)因西北噶尔丹发动割据叛乱,为避免两线作战而做出让步;(俄方)在雅克萨之战中受到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而不得不做出妥协。”
第(3)小题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作为的评价,要结合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对历史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角度思考,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二人的“历史作为”分别是抗倭斗争和抗俄斗争,拼死保卫海疆和陆疆的安全,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可以把这个“评价”表述为“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和康熙帝的抗俄斗争,共同捍卫了中国海疆和陆疆的主权与安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学生在开展自主独立的历史复习中,要懂得学会借助于情境问题的创设,寻求对主干知识的破解,做到有目标、有情境、有问题和有思考的复习,推进自主高效深度复习,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圈定主干知识,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什么内容,抑或复习目标是什么?这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当自己明确要复习什么内容或目标时,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假如想围绕“明清时期海陆疆域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复习,该如何圈定与之相关的主干知识及其具体内容呢?简而言之,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一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二是依据历史教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历史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其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关于人类历史演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的学习要求,如要求学生“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搜集和编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等。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对历史进行准确、生动、具体的阐释,是学生学习历史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和第18课分别专门安排了两个学习子目,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一参考”,是指参考中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省情等因素而编写的,是试题命制、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如《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有“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的明确规定。
综合“两依据一参考”,最后明确需要复习的主干知识内容为两个,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二、搜集历史史料,搭建探究平台
当完成了对主干知识的圈定,或者明确了复习目标后,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深入地复习呢?这便是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学习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历史是一门通过研读史料,来逐步了解过去和认识未来的人文基础学科。因此,我们从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历史学习的基本路径出发,紧紧围绕“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搜集与之相关的一定数量的史料,再加工处理,搭建探究平台。
材料一: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摘自《戚少保(继光)年谱耆编·凯歌》
材料二: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
——摘编自何成刚《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一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材料研读”,它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时的一首军歌。材料二摘编自历史基础教育专家何成刚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下)》,是关于清朝雅克萨之战过程的叙述,以及尼布楚谈判内因的评述。两则材料具有典型性、信息量足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三、创设历史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历史考查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强化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历史问题,通常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维度展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学习某个历史事件,先是客观了解其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接着准确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最后理性推演其会产生什么影响(作用),甚至包括学习者本身对此的价值观判断和情感认识。按照这一提出问题的思路,对上面的两则材料可提出如下所述的多个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并概括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结合材料二,简析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
第(1)小题,针对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这个“危机”正是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即“为什么”;二问“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个“措施”正好可以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具体情况,即“是什么”。第(2)小题,针对材料二也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这是了解康熙年间这场中俄战争“是什么”;二问“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分析中俄和谈结束雅克萨之战的内在原因,即“为什么”。第(3)小题,综合戚继光抗倭斗争和康熙帝抗俄斗争的历史活动,问“(如何)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即“怎么样”。三个小题还分别运用了“指出”“概括”“简析”和“评价”等能力提示词,加强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解决历史问题,加深历史理解
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还要结合历史史料和历史问题,勤于、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将三个小题中的五个历史问题分析解决如下。
第(1)小题第一个问题中“危机”是指什么?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杀尽倭奴”“戚少保(继光)”,再用关联性思维,联系所学知识对关键信息做进一步解读。“倭”指日本;戚继光为明朝人,历史上他主要在东南沿海从事抗倭斗争。据此分析,可得出“危机”是指“日本倭寇武装侵犯东南沿海地区”。第二个问题中“措施”又该如何概括?同样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解读。如“万人一心”“惟忠與义”是说军队要齐心讲忠义,“主将亲我”指爱兵如子,“号令明兮赏罚信”指军纪严明。综合这些信息点,可将“措施”概括为“整顿军队、爱兵如子、严明军纪、击杀倭寇”。
第(2)小题第一个问题较为容易,抓住材料二中的“雅克萨”“康熙”“尼布楚”等信息,便可得出“雅克萨之战”。第二个问题“因素”的分析,要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叙述,分别从中俄双方战争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国家利益问题等角度考量。从中方看,材料二提到“(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以及要“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从俄方看,材料二指出“沙俄军队遭受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可将“因素”整理成“(中方)因西北噶尔丹发动割据叛乱,为避免两线作战而做出让步;(俄方)在雅克萨之战中受到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而不得不做出妥协。”
第(3)小题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作为的评价,要结合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对历史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角度思考,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二人的“历史作为”分别是抗倭斗争和抗俄斗争,拼死保卫海疆和陆疆的安全,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可以把这个“评价”表述为“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和康熙帝的抗俄斗争,共同捍卫了中国海疆和陆疆的主权与安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学生在开展自主独立的历史复习中,要懂得学会借助于情境问题的创设,寻求对主干知识的破解,做到有目标、有情境、有问题和有思考的复习,推进自主高效深度复习,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