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问题破解主干知识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同理,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更加有意义。固然,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由单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主动的独立式学习转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时下,中考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切入点的新形势下,更需要熟练地学好、用好适合于个人的历史复习方法,以获得更理想的成绩。下面笔者就以“明清时期海陆疆域的巩固”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如何操作。
  一、圈定主干知识,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什么内容,抑或复习目标是什么?这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当自己明确要复习什么内容或目标时,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假如想围绕“明清时期海陆疆域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复习,该如何圈定与之相关的主干知识及其具体内容呢?简而言之,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一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二是依据历史教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历史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其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关于人类历史演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的学习要求,如要求学生“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搜集和编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等。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对历史进行准确、生动、具体的阐释,是学生学习历史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和第18课分别专门安排了两个学习子目,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一参考”,是指参考中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省情等因素而编写的,是试题命制、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如《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有“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的明确规定。
  综合“两依据一参考”,最后明确需要复习的主干知识内容为两个,即“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
  二、搜集历史史料,搭建探究平台
  当完成了对主干知识的圈定,或者明确了复习目标后,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深入地复习呢?这便是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学习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历史是一门通过研读史料,来逐步了解过去和认识未来的人文基础学科。因此,我们从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历史学习的基本路径出发,紧紧围绕“戚继光抗倭”和“巩固西北边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搜集与之相关的一定数量的史料,再加工处理,搭建探究平台。
  材料一: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摘自《戚少保(继光)年谱耆编·凯歌》
  材料二: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鉴于当时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配合沙俄侵扰喀尔喀蒙古,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康熙指示谈判代表做出让步。而俄罗斯因军事上未能得逞,加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权益,也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
  ——摘编自何成刚《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一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材料研读”,它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时的一首军歌。材料二摘编自历史基础教育专家何成刚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下)》,是关于清朝雅克萨之战过程的叙述,以及尼布楚谈判内因的评述。两则材料具有典型性、信息量足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三、创设历史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历史考查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强化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历史问题,通常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维度展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学习某个历史事件,先是客观了解其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接着准确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最后理性推演其会产生什么影响(作用),甚至包括学习者本身对此的价值观判断和情感认识。按照这一提出问题的思路,对上面的两则材料可提出如下所述的多个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并概括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结合材料二,简析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
  第(1)小题,针对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明朝中期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危机”,这个“危机”正是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即“为什么”;二问“戚继光为解决这一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个“措施”正好可以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具体情况,即“是什么”。第(2)小题,针对材料二也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中俄战争又称什么”,这是了解康熙年间这场中俄战争“是什么”;二问“促使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和谈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分析中俄和谈结束雅克萨之战的内在原因,即“为什么”。第(3)小题,综合戚继光抗倭斗争和康熙帝抗俄斗争的历史活动,问“(如何)评价戚继光和康熙帝二人的上述历史作为”,即“怎么样”。三个小题还分别运用了“指出”“概括”“简析”和“评价”等能力提示词,加强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解决历史问题,加深历史理解
  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还要结合历史史料和历史问题,勤于、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将三个小题中的五个历史问题分析解决如下。
  第(1)小题第一个问题中“危机”是指什么?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杀尽倭奴”“戚少保(继光)”,再用关联性思维,联系所学知识对关键信息做进一步解读。“倭”指日本;戚继光为明朝人,历史上他主要在东南沿海从事抗倭斗争。据此分析,可得出“危机”是指“日本倭寇武装侵犯东南沿海地区”。第二个问题中“措施”又该如何概括?同样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解读。如“万人一心”“惟忠與义”是说军队要齐心讲忠义,“主将亲我”指爱兵如子,“号令明兮赏罚信”指军纪严明。综合这些信息点,可将“措施”概括为“整顿军队、爱兵如子、严明军纪、击杀倭寇”。
  第(2)小题第一个问题较为容易,抓住材料二中的“雅克萨”“康熙”“尼布楚”等信息,便可得出“雅克萨之战”。第二个问题“因素”的分析,要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叙述,分别从中俄双方战争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国家利益问题等角度考量。从中方看,材料二提到“(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为避免两线作战”,以及要“集中精力平定准噶尔”;从俄方看,材料二指出“沙俄军队遭受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战线过长”。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可将“因素”整理成“(中方)因西北噶尔丹发动割据叛乱,为避免两线作战而做出让步;(俄方)在雅克萨之战中受到重创,以及远征克里米亚失败而不得不做出妥协。”
  第(3)小题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作为的评价,要结合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对历史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角度思考,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二人的“历史作为”分别是抗倭斗争和抗俄斗争,拼死保卫海疆和陆疆的安全,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可以把这个“评价”表述为“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和康熙帝的抗俄斗争,共同捍卫了中国海疆和陆疆的主权与安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学生在开展自主独立的历史复习中,要懂得学会借助于情境问题的创设,寻求对主干知识的破解,做到有目标、有情境、有问题和有思考的复习,推进自主高效深度复习,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优良品质的教育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不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严谨治、崇尚科学等其它优良品质。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 优良品质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德育大纲
本研究旨在对“互联网 背景下镇安村电商扶贫”的现状、提升工作效果研究,通过抽取地方精准扶贫户、高校学生、企业代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采用WPS、SPSS、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了镇安村存在着三大问题,即:农特色产品缺乏、互联网覆盖程度及物流情况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农村电商“工贸·万讯”运营模式打破此困局,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动
一、英语教学书面表达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1、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而写则是信息的反馈与提取。书面表达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特别是测试学生的笔头交际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性、逻辑性和变通性才能组织出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
【摘 要】问题的创设要有梯度,环环相扣,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时回应反馈学生的回答、讨论和学习状态,及时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应。把有效提问与及时回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提问 创设和回应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们不妨先看两位老师有关脊椎骨的教学片断。在讲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时,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脊椎骨呢
随着社会的逐步文明进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也热衷追求个人的气质、风度、品味。那么作为肩负教书育人神圣责任、承载教育兴邦伟大使命的人民教师的品味从哪里来?我认为:教师的品味来自他的责任感,责任提升品味。  责任是教师永恒的职业精神,教师对教育职业责任感的强弱体现出教师品味的高低,教师的责任是教师高尚灵魂的外在体现,是开启智慧、净化心灵的金钥匙,更是完善人格、提升品味的保证。反之,品味影响责任,
【热点点击】  2017年12月3日至5日,以“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嘉宾与会。习近平主席在致大会的贺信中,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贺信指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
【背景材料】  1.2011年12月8日,纪念錢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贾庆林强调,纪念錢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深切缅怀他为我国科学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
最近,我和一个二年级的孩子闲聊,他说:他的班主任不喜欢他。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说:“我和我同位的同学一起说话,班主任只批评我的同学,却不批评我。”我说:“也许是因为,你平时表现乖,班主任才没有批评你呢?”他说:“不是的,我都试过了,有几次我有意讲话,表现不乖,班主任也没有理我,批评我。”“那你说你想让班主任怎样对你才是喜欢你呢?”“嗯,”他想了想说,“我做对的时候,班主任能表扬我,
【热点材料】  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座谈会于2016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俞正声指出,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永载史册,彪炳后世。  俞正声强调,要始终发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培。本文是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及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以人为本 有效教学 语言艺术    一、 有效教学的本质含义  目前,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