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30+15”循环课堂模式的提出
全国各地都在搞课堂改革,都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重在引导,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模式较多,大家都是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课改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到底的,能够结合学情进行合理的科学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大多会取得成功。相反,很多都会是昙花一现。2010年第一学期,我校结合农民工子弟较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的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30+15”循环课堂模式并进行推广。历史学科的老师对学校提出的“30+15”循环课堂模式积极探索,加强集体备课和经常性的研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多种技能,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依据所授内容进行德育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坚持不懈的研究行动,五年多下来学生在预习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大家对结合我校实际推行的“30+15”这种循环课堂模式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都在努力的去操作。
二、“30+15”循环课堂模式的推进
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上大家相对都有一些模糊,因为毕竟是探索阶段,例如预习案的编写和设计相对简单,多以填空题和一些简答题形式出现,不够科学,没有充分体现出问题设计的逻辑性、科学性,没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形.例如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问题应有层次感,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什么样的问题是高效的;30分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符合历史学科的教学,才能更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突破重难点。15分钟的预习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归纳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历史学习探讨的浓厚兴趣,再加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起来,从而真正变成高效课堂。在最初的推行中,由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学案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存在僵化,不够灵活,故而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有时比较被动,课堂效率较低,甚至个别教师私下重走老路。大家围绕这些出现的问题,发挥备课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多次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也邀请市、区两级专家们的多次进行指导,经过三年多的操作,30分钟的新课讲授和15分钟的预习基本上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流程。现在基本上到什么环节该干什么,师生都心中有数。学生也有了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上课大多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现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语言表达技能和罗辑思维得到提高,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能够掌握,重难点也能顺利突破,各种能力也得到培养,也取得了较优异成绩。
三、“30+15”循环课堂模式中“30” 与“15”的操作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好的教学法在30分钟的新课讲授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必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创设历史情景,小组讨论、小记者采访等,以生为主,教师点拨讲授来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内容。30分钟所授内容在上节课已预习,所以上课第一步是展示预习内容,一些问题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让学习相对差一些的同学来解决,让他们有成就感和信心,为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重难点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让学习稍好的同学来解决。通过他们解决的结果,便可知在讲述中如何进一步突破,当然重难点的突破不仅是局限在设计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方式来突破,核心是以生为主,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15分钟的新课预习首要步骤是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进行预习,预习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已在预习案上有要求,在学生预习时,也有教师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能还需学生下去借助网络去解决,通过预习,学生对基础知识应熟悉并把握,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突破重难点,教师应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心中有数,为下一节的灵活教学作铺垫。
四、“30+15”循环课堂模式历史导学案的编写
历史教学是一个专业化的工作,随着基础教育开始聚焦内涵关注质量,专业化的要求会更加的迫切,它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历史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尤其要多阅读历史专业书籍;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教材领悟准确了才能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才能得以优化;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也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质量的导学案。“30+15”循环课堂模式导学案的编写最为关键,通过大家多年的努力,编写出了以生为主,师为引导的高效的学案并熟练运用。预习案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自主学习,主要编写内容是基础知识,设计的问题相对简单,通过学生对历史课的预习,基本能自己解决;第二部分为运用提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重难点作铺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部分为达标检测,在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突破重难点以后,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第四部分为课外拓展,可以是习题,也可以是相关知识,依内容而定,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不能倦怠,结合时代和学情要不断进取,才能让“30+15”循环课堂模式永葆青春,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产生兴趣,并培养其多种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全国各地都在搞课堂改革,都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重在引导,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模式较多,大家都是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课改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到底的,能够结合学情进行合理的科学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大多会取得成功。相反,很多都会是昙花一现。2010年第一学期,我校结合农民工子弟较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的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30+15”循环课堂模式并进行推广。历史学科的老师对学校提出的“30+15”循环课堂模式积极探索,加强集体备课和经常性的研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多种技能,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依据所授内容进行德育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坚持不懈的研究行动,五年多下来学生在预习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大家对结合我校实际推行的“30+15”这种循环课堂模式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都在努力的去操作。
二、“30+15”循环课堂模式的推进
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上大家相对都有一些模糊,因为毕竟是探索阶段,例如预习案的编写和设计相对简单,多以填空题和一些简答题形式出现,不够科学,没有充分体现出问题设计的逻辑性、科学性,没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形.例如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问题应有层次感,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什么样的问题是高效的;30分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符合历史学科的教学,才能更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突破重难点。15分钟的预习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归纳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历史学习探讨的浓厚兴趣,再加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起来,从而真正变成高效课堂。在最初的推行中,由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学案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存在僵化,不够灵活,故而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有时比较被动,课堂效率较低,甚至个别教师私下重走老路。大家围绕这些出现的问题,发挥备课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多次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也邀请市、区两级专家们的多次进行指导,经过三年多的操作,30分钟的新课讲授和15分钟的预习基本上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流程。现在基本上到什么环节该干什么,师生都心中有数。学生也有了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上课大多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现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语言表达技能和罗辑思维得到提高,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能够掌握,重难点也能顺利突破,各种能力也得到培养,也取得了较优异成绩。
三、“30+15”循环课堂模式中“30” 与“15”的操作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好的教学法在30分钟的新课讲授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必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创设历史情景,小组讨论、小记者采访等,以生为主,教师点拨讲授来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内容。30分钟所授内容在上节课已预习,所以上课第一步是展示预习内容,一些问题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让学习相对差一些的同学来解决,让他们有成就感和信心,为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重难点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让学习稍好的同学来解决。通过他们解决的结果,便可知在讲述中如何进一步突破,当然重难点的突破不仅是局限在设计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方式来突破,核心是以生为主,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15分钟的新课预习首要步骤是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进行预习,预习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已在预习案上有要求,在学生预习时,也有教师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能还需学生下去借助网络去解决,通过预习,学生对基础知识应熟悉并把握,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突破重难点,教师应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心中有数,为下一节的灵活教学作铺垫。
四、“30+15”循环课堂模式历史导学案的编写
历史教学是一个专业化的工作,随着基础教育开始聚焦内涵关注质量,专业化的要求会更加的迫切,它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历史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尤其要多阅读历史专业书籍;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教材领悟准确了才能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才能得以优化;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也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质量的导学案。“30+15”循环课堂模式导学案的编写最为关键,通过大家多年的努力,编写出了以生为主,师为引导的高效的学案并熟练运用。预习案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自主学习,主要编写内容是基础知识,设计的问题相对简单,通过学生对历史课的预习,基本能自己解决;第二部分为运用提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重难点作铺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部分为达标检测,在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突破重难点以后,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第四部分为课外拓展,可以是习题,也可以是相关知识,依内容而定,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不能倦怠,结合时代和学情要不断进取,才能让“30+15”循环课堂模式永葆青春,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产生兴趣,并培养其多种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