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篇章越来越长,而且文本本身的理解难度也不断提升,这就使得很多学生逐渐对于阅读失去了兴趣。阅读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探索,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由浅层阅读向深度阅读有效迈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語文;阅读;深度阅读
分类号:G633.3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了大量的阅读训练,因此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在文字的表面滑行,难以从鉴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挖掘。还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敷衍心理,单纯从答题的层面来枯燥阅读,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阅读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期待越来越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与文本发生有效共鸣,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就很难顺利达成,这就需要教师来有效激活学生对阅读期待,让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使学生对阅读本身充满兴趣,语文阅读的过程可以更加酣畅淋漓。
1.以文本之美唤醒学生心底的原始期待
何谓期待?就是人们对未来或未知的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憧憬与向往。就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什么会充满期待呢?即将到来的一个假期,会令他们充满期待。虽然那个假期中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但是他们会对它充满期待。这就说明,期待本身并不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多么大的惊喜,但是这种期待却可以令学生心驰神往。而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则需要学生本身对阅读素材充满向往,自然就会带有较强的好奇心。高中阶段课本上所选择的篇目,无论从文笔、立意还是布局上都是上品,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不妨从文本本身入手,让学生可以抛却杂念,尽情享受文本之美。
以《荷塘月色》为例,单看这个题目就是一幅风景画,而且通篇文章的语言都清新通俗,使人读来整个心境都如同笼罩在那月色之中,因此就可以与学生一起从品读文字入手,让学生们自由来表达一下,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再将“通感”、“拟人”、“衬托”等巧妙的描述方式进行欣赏和品鉴,从语言到情感淡淡融入,顺利推进,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让学生们越读越有韵味,越品越是喜爱,深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2.以文本之韵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深度思考
语文的美的多重的,有很多表现的非常直接,如《登高》这首诗歌的节奏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学生自然就非常愿意学习和了解,而同样是古文的《陈情表》则使很多学生读来感觉篇幅较长,晦涩难懂。显然直接让学生们感受文本之美,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期待,以文本之韵,激发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深度思考。
以《陈情表》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以“情”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对“孝”的思考。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本文是谁在向谁陈情?具体陈情的内容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结构来完成的整个陈情过程?通过层层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可以逐步走近文本,在答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表”这一古代的特殊文体,并从李密的陈述中充分体会其逻辑的严谨、讲情的真挚。既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可以指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汲取文章的多元精华,并对整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喜爱之情。
3.以文本对比唤醒学生对鉴赏的深度期待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阅读的文本类型也会不断增加。除了要唤醒学生自身对文字阅读的期待之外,还要唤醒学生对文本鉴赏的深度期待,这样更容易唤醒学生深度阅读的热情。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很多作品,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与之相关的很多作品,学生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接触了非常多。所以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些作品为梯度,引导学生逐步靠近即将学习的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对一些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性阅读,体会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何异同,并深刻把握作品向我们传递出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阅读能够在头脑学生头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够不断发展。
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群文阅读,可以选择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藤野先生》,让学生试着体会作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还可以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这两类写人叙事类文章在行文和结构上各自的异同,在对比中深刻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及对感情和思想有效升华的方式和方法,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的向纵深开展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总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指引学生的阅读向纵深方向拓展,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深度领悟,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有效期待。同时,在阅读中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对阅读作品学生对作品本身充满兴趣,对作品可以多元化理解。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师生就可以在文本、文化、思想、情感等层面建立起更深的交流,使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新然. 高中语文文本深度阅读的理论思考与价值研究[J]. 林区教学, 2018(8).
[2]李桂萍.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7(2):62-62.
[3]朱于新.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引领策略[J]. 读写月报, 2017(9):11-14.
关键词:高中語文;阅读;深度阅读
分类号:G633.3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了大量的阅读训练,因此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在文字的表面滑行,难以从鉴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挖掘。还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敷衍心理,单纯从答题的层面来枯燥阅读,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阅读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期待越来越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与文本发生有效共鸣,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就很难顺利达成,这就需要教师来有效激活学生对阅读期待,让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使学生对阅读本身充满兴趣,语文阅读的过程可以更加酣畅淋漓。
1.以文本之美唤醒学生心底的原始期待
何谓期待?就是人们对未来或未知的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憧憬与向往。就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什么会充满期待呢?即将到来的一个假期,会令他们充满期待。虽然那个假期中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但是他们会对它充满期待。这就说明,期待本身并不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多么大的惊喜,但是这种期待却可以令学生心驰神往。而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则需要学生本身对阅读素材充满向往,自然就会带有较强的好奇心。高中阶段课本上所选择的篇目,无论从文笔、立意还是布局上都是上品,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不妨从文本本身入手,让学生可以抛却杂念,尽情享受文本之美。
以《荷塘月色》为例,单看这个题目就是一幅风景画,而且通篇文章的语言都清新通俗,使人读来整个心境都如同笼罩在那月色之中,因此就可以与学生一起从品读文字入手,让学生们自由来表达一下,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再将“通感”、“拟人”、“衬托”等巧妙的描述方式进行欣赏和品鉴,从语言到情感淡淡融入,顺利推进,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让学生们越读越有韵味,越品越是喜爱,深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2.以文本之韵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深度思考
语文的美的多重的,有很多表现的非常直接,如《登高》这首诗歌的节奏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学生自然就非常愿意学习和了解,而同样是古文的《陈情表》则使很多学生读来感觉篇幅较长,晦涩难懂。显然直接让学生们感受文本之美,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期待,以文本之韵,激发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深度思考。
以《陈情表》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以“情”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对“孝”的思考。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本文是谁在向谁陈情?具体陈情的内容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结构来完成的整个陈情过程?通过层层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可以逐步走近文本,在答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表”这一古代的特殊文体,并从李密的陈述中充分体会其逻辑的严谨、讲情的真挚。既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可以指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汲取文章的多元精华,并对整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喜爱之情。
3.以文本对比唤醒学生对鉴赏的深度期待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阅读的文本类型也会不断增加。除了要唤醒学生自身对文字阅读的期待之外,还要唤醒学生对文本鉴赏的深度期待,这样更容易唤醒学生深度阅读的热情。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很多作品,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与之相关的很多作品,学生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接触了非常多。所以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些作品为梯度,引导学生逐步靠近即将学习的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对一些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性阅读,体会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何异同,并深刻把握作品向我们传递出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阅读能够在头脑学生头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够不断发展。
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群文阅读,可以选择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藤野先生》,让学生试着体会作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还可以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这两类写人叙事类文章在行文和结构上各自的异同,在对比中深刻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及对感情和思想有效升华的方式和方法,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的向纵深开展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总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指引学生的阅读向纵深方向拓展,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深度领悟,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有效期待。同时,在阅读中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对阅读作品学生对作品本身充满兴趣,对作品可以多元化理解。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师生就可以在文本、文化、思想、情感等层面建立起更深的交流,使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新然. 高中语文文本深度阅读的理论思考与价值研究[J]. 林区教学, 2018(8).
[2]李桂萍.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7(2):62-62.
[3]朱于新.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引领策略[J]. 读写月报, 2017(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