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丢失的那一“丿”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张益唐因孪生素数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而声名鹊起,各种荣誉和奖项也接踵而来,国内相关单位和机构更给予了空前的热情,以致让张益唐措手不及,很难适应。成名后的近几年,他频频受邀回国,但让他烦恼的是,干扰太多,学术之外的考量太多。就说受邀演讲吧,第一场去哪都让他纠结:去北大吧,清华不高兴;去清华吧,北大不高兴,还有中科院等相关单位。他在私下场合说:“在美国也有很多大众和科普媒体报道了,但在美国我还是我,回国后我有点不是我了。”
  “我不是我”,那“我”是什么呢?分裂、异化了。一个分裂、异化的“我”当然让人不爽,甚至哭笑不得。然而受此困扰的显然不仅仅是张益唐。名人有名人的烦恼,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郁闷。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
  近日看新闻,某地有两名残疾人,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失去双臂,他们合伙与村里签订了承包协议,在河滩边开荒种树,两个人“你借我的眼,我借你的手”,十余年历经艰辛,终使树木成荫,经媒体报道后成为残疾人自强的典型,迅速火了。但宣传报道让老哥俩骑虎难下。电视台记者在拍摄中问他们,你俩最希望的是什么?他们脱口而出:“等树卖了都变成钱呗!”摄像机就停下了:“不行不行”。在记者的引导和教化下,他们最后只好说成是为了净化环境。明明是等着用钱,投入总要有产出呀,但新闻报道中的他们,识大体顾大局,表示“种树就像养孩子,有感情了,河滩上的树不会卖”,一言既出,愣是让他们不能卖,也不敢卖。成了典型,自己就做不了自己的主,“饿着肚子喊好”,心里很是憋屈。
  2016年春季,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上海面试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各学校推荐的的尖子,一個个光鲜亮丽,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面试表现都无可挑剔。他在感嘆上海学生如此之高的综合素质时,却也不无隐忧:“他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如书面材料,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面试中他们也是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有个学生一上来就表白:“子曰……”秦院长打断道:“我不关心子怎么曰,我关心的是你想说什么?”那个学生顿时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秦院长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并不感兴趣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谁,我感兴趣的是真实的他们是谁。”遗憾的是他们已习惯于“表现出来的自己”,而将“真实的自己”深藏起来,或掩盖起来,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自己,丢失了自我。
  微信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关于“我”的诠释: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学生说是分数……/最后:/“生活”告诉“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乐”。
  此文有点意思,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图解,那一撇应是“自我”——人最核心、本质的东西,有别于他的“我”。每一个“我”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失去了人的个体和本真,“我”还存在吗?“我”不存在了,还能有幸福和快乐吗?
其他文献
150年前,在美国流传出一篇奇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蜡烛制造工匠的请愿书》,代表蜡烛、灯蕊、灯笼、烛台、灯台、灯罩、动物油、树脂、酒精生产商向政府和民众呼吁,重开1845年和1851年大英帝国已废除的窗户税和玻璃税,禁止太阳入屋,以保证他们所在的照明行业的利益。在石油还没有大规模开采之前,这些产业曾主宰着城市的照明。当然,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太阳,而是当时初露头脚并被公众越来越认可的煤油灯。除了
期刊
如果我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大特务”,经常接受指令从事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你会相信吗?然而,史书就这样白纸黑字地写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汇報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这两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大学士熊赐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宁,康熙曾在曹寅进京时叮嘱他“存问”熊的有关情况。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这样汇报:“打听得熊赐履在
期刊
上海老街,也就是现在上海老城厢里方浜中路上的一段,其中,最最热闹的可能就要算从原庙门前立旗杆的地方,到广福寺这一带了。外地人以为到过“上海老街”,就算領略过上海老城厢的风情了。其实,上海老街与过去相比要逊色得多了。  我小的时候,就住在方浜中路293号,它的位置正好在旧校场路与馆驿街的当中。这是一处两层楼的街面房子,我1947年的冬天就出生在这所房子里。  这一段原先都是些小店铺,我记得293号的
期刊
俞平伯是“新红学派”创始人之一。自21岁起,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先后出版了《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等“红学”著作。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红学热中,俞平伯却出奇地“缄默”。1979年,《红楼梦学刊》发行之际,出版社亲自上门邀请他担任顾问,被他当面谢绝。接着,他又拒绝了美国首届“《红楼梦》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是公开场合,他总是保持“缄默”,闭口不谈《红楼梦》。  對于俞
期刊
过去曾经有一个笑话:一个痞子在人群中炫耀自己和秀才老爷说上话了。人问他都和秀才老爷说了些什么。痞子说,秀才老爷对我说,滚开!这虽是一个笑话,但也足见即使是个“痞子”,也巴不得沾“秀才老爷”的光。为什么?因为秀才老爷是当地的名人呀,有名气有地位,跟他扯上关系,自己不也就有名气有地位了?  实际上,咱也别嘲笑这位“痞子”,社会上挟名人自重的,委实不少,几乎算得上一种社会现象了。许多人以结识名人为荣,哪
期刊
2016年11月1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这次地震确实厉害,以至于将当地整个海床彻底掀了起来,抬到比地面还要高两米的高度。这使得那些行动缓慢的生物遭了殃。放眼望去,海边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鲍鱼和大龙虾。这场景,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口福,他们可以免费吃大餐了。然而新西兰政府有规定:每人只能拿十个。一边是取之不尽的美味佳肴,一边是混乱的地震场面,当地居民该怎么办?  结果令我们难以想
期刊
最近,一本教人好好说话的书——《好好说话》出现在公众视野,该书由学诚法师所著。学诚法师乃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法师说: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我深以为然。说话就是修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好说话,不只是自己能學有所成,也会改变他人,改变社会。好好说话,真的能改变命运。  学诚法师说:“说话虽然简单,但可不是一件小事。”确实如此,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
期刊
每有贪官落马,最能牵动民众神经的无外乎两个方面:官职大小和涉贪金额。所以,最臭名昭著、最声名狼藉的贪官往往是级别高的“老虎”和小官巨贪的“苍蝇”,清代的和珅之所以成为贪官的代名词、被称为“贪污之王”,是因为他把“级别高”“巨贪”这两点都占了。  和珅,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之上加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晋升公爵,贪腐财物折价八亿至十一亿两白银,约合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
期刊
萧伯纳老头儿这句怪话妙不可言,准确无比!儿时,爱吃糖满口烂牙经常牙痛的我,对此深有体会。蛀牙一痛,腮帮子肿得像含了颗杨梅隆起,直叫皇天。父亲用手掌给我按摩,手心发烫更加疼。母亲东托西求讨来了吸乌烟人家的旧烟枪,劈开,挖出一小点儿鸦片灰垢,拿开水让我吞下。哈哈,一会儿,牙神经一麻木,晕晕乎乎地,一点都不疼啦,这时,真叫幸福!  还有,更小时候体弱,又喜欢跑,一不小心啪哒一跤重重摔在青石板上,那个痛啊
期刊
阿丑我以为应该是艺名,至于他的真实姓名,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因为在明人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卷之十》中,单单以阿丑相称,对于其姓名一类的信息并未提及。  在明朝,由教坊司与钟鼓司兼掌宫廷演剧奏乐诸事。内廷奏乐演剧诸事俱隶钟鼓司,外廷宴享乐舞承应属于教坊司。而这里所说的阿丑,就是明宪宗年间朝廷钟鼓司里的一个演员。这个演员擅长表演滑稽诙谐的剧目。有一次阿丑为皇帝模仿六部向外委派官员的情状,有关官员吩咐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