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方式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z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人的精神成长为切入点,从高校图书馆文化关注的四个方面,即“文化人的姿态”、“读书人的体验”、“求道人的心境”和“图书馆人的情怀”等介绍了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在文化育人服务中的探索实践与理论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师生读者;精神成长;文化渗透
  由于缺乏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文化观照,中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无法安顿人心的根本问题。因此,本该神圣的大学校园屡屡出现因心灵困顿、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道德失落和学术腐败等现象。但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呼唤一种精神上的觉醒,“人们强烈呼吁道德和理智,也就是要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和人的灵性,使人能按照自身的尺度,生活在一个真正属于人的世界。”[1] 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文精神的集聚地,应围绕“人”这一永恒主题,充分发挥自身建设对读者精神成长的文化渗透作用。近年来,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注重体现人文价值,以文化的方式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在文化育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以“文化人的姿态”引领师生畅游知识海洋,体悟人生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将“文化育人”导入图书馆日常“服务”,既是现实人生精神成长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使命所在。曾有人从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提出了“人文图书馆”的理念引起图书馆界的思考。关于“人文图书馆”建设就有文章指出:“重新唤醒图书馆人文主义精神不仅是图书馆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转变,而且也是图书馆继续保持独立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于这一理念,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转变观念,主动进行文化育人服务的初步探索。
  该校自2004年升本建院后,就将目光聚焦在品牌形象塑造上,思考如何确立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地位,又如何以一种文化人的姿态“亮相”在广大师生读者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考逐渐清晰,即以文化的方式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引领读者畅游知识海洋。2008年底,图书馆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载体及其功能研究”一文完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认可。课题从文化的视野反思了中国高校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张现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财经类高等院校)中应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该课题成果不仅引起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老师的共鸣,而且也突显了图书馆在学校中作为一种文化人的姿态。
  有了文化人的姿态,接下来就是寻找适合师生读者精神成长的文化载体。我们意识到,图书馆的育人服务有别于教师课堂上的“教书育人”,行政部门的“管理育人”和后勤管理的“服务育人”,而是一种让读者在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自我教育”和“自然成长”。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种“文化养分”。由此,2009年9月图书馆推出《金玉良言》,选取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从方便理解、方便阅读和方便领悟处着手进行文化育人服务。我们在图书馆底楼读者经常逗留的地方新设读者园地,将摘自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人生感悟按主题集中展示。截止到2012年底,在读者园地中共刊登《金玉良言》31期,内容主要有“书籍与人生”、“ 目标、志向与理想”、“成功与失败”、“精神、信念与信仰”等。这种尝试,既是缘自“文化人”对人生智慧的热爱,也是图书馆对师生读者精神成长需要的关注。
  我们还注重将这种文化人的姿态体现在日常服务中,要求工作人员尊重每一位读者,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因为如果高校图书馆止步于藏书量、阅览座位、数据库建设等物态文化以及各种“读者须知”、“文明公约”时,广大读者是很难体会到“服务至上”的人文关怀。只有当我们以一种对“人”的敬重和对人类文化敬重的态度,主动为读者考虑,想方设法为满足师生读者作为一个“人”的需求而默默付出,才能真正达到引领他们畅游知识海洋,体悟人生智慧的目的。
  二、以“读书人的体验”帮助师生深入第二课堂,拓展生命意境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馆员给予读者的是“面对面”服务。除了为读者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外,还心存一种“亲切的关爱”,许多老师和同学与图书馆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些学有所成的人离开母校后,在经常怀念的人中往往有图书馆馆员的身影。如今,要让读者重返这样一个“温暖的世界”,高校图书馆就要触及“人的灵魂”,要在自己的思想观念上,在心灵深处进行革命。倘若没有一种文化精神上的自觉,我们就无法做到对师生读者精神成长的文化渗透。
  最近几年,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为了帮助师生读者深入第二课堂,拓展生命意境,有步骤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营造一种“读书人”的文化氛围,使读者一想到图书馆就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放松,一来到图书馆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第一步是主动出击,以“读书人的体验”畅谈生命意义。2007年5月,图书馆与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主办了“拓展生命的意义”师生沙龙。该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校红十字会教工分会的老师、校心理援助团的同学相聚一堂,共同分享各自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感悟。大家围绕“生命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次沙龙将文化育人服务与学校红十字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醒人们不仅要关爱生命,更应通过读书来寻找生命的意义。
  第二步是分享读书目的,启发读者体会读书是为了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2009年11月,图书馆与浦西校区团工委共同举办“为何而读”主题讲座,探讨如何在纷繁的社会中认清自我、提升自我、规划人生。主讲老师围绕“态度和视角决定了意义的呈现”与大家分享了几则哲理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师生们解析了读书的真谛。
  第三步是增加与读者“面对面”的机会,以更直接、更亲切的方式探讨读书与生命的相关话题。2010年9月推出“借阅咨询服务台”,每周二、四下午,图书馆特派具有丰富导读经验和人文情怀的馆员坐镇借阅大厅,为读者提供机检操作指导、馆藏书目查询、经典书目推荐和相关规章制度咨询解答等服务。这种交流平等、自然,于轻松的对话中解决了读者的各种困惑。   笔者曾经撰文指出,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高校图书馆应寻求服务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和文化氛围,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自我教育。[3]作为“读书人”,我们深知图书馆应成为读者人生的第二课堂。因此,我们在营造文化氛围上力求更多的“人情味”和“人性味”,以能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安静和祥和的感觉为基调,让读者在图书馆里静下心来看书、思考问题,拓展生命意境。
  三、以“求道人的心境”启发师生品读人文经典,净化心灵品质
  所谓“求道人的心境”,是指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志向,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是一种人文精神意义上的文化观照。通过人文精神观照,图书馆可以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促使我们“从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上”,发现“图书馆普遍服务的理念”,从而满足读者不断变化需求中始终不变的作为一个 “人”的终极需要——人文精神。[4]这种文化观照对高校图书馆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图书馆的本体价值,以文化的方式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确保自身文化品质经久不衰。
  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在开展文化育人服务过程中,也经常以这种“求道人的心境”不断地进行文化观照。如为了使世界优秀文化思想和中国传统人文经典焕发新的光芒,帮助师生读者超越纷繁的思绪,引导他们回归真实的生命,净化心灵品质,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2009年9月,我们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推出两个“特色服务”栏目:一是《生命之道》,另一个是《源清斋——中国文化经典要义初探》。前者主要内容摘自古今中外涉及精神成长的经典著作,旨在引导读者自觉追问生命意义,提升精神境界。后者则摘自国内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文章,希望为有志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便利。虽然此举后因人事变动而搁浅,但我们从中受益颇丰。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文化关注可通过将经典思想引入现实生活的道德人心来体现,这样更能促进人们在精神观照中获得心灵释然。2010年3月,图书馆与校宣传部合作在校报上开设“经典心读”读书专栏,由图书馆负责撰写人文经典读后感,旨在激发读者关注经典、关注心灵,领略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境界。文章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各种困惑入手,结合作者的人生感悟,解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和情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共鸣。仅该年就刊登文章13篇,如“生命无限,惟有亲证”、“美德的品质”、“面朝存在”、“寻找精神世界的光明”等,初步形成品牌特色,为学校人文底蕴添上一抹亮色,也使图书馆“求道人的心境”在师生读者心中静静地蔓延。
  此外,根据校领导“将文化与心灵结合起来”的要求,发挥馆藏优势,进一步拓展人文经典导读服务功能,尤其要让新生一进校园就能接触到涉及个体生命精神成长方面的书籍,我们于2011年上半学期推出“大学生人文素养推荐书目”,引导读者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第一辑书目精选了25本“文史哲”方面图书,分5个栏目。具体内容为:“精神家园”、“心灵驿站”、“人生感悟”、“重温历史”和“品味经典”。此举效果正通过人文类图书借阅人次的增加得到验证。
  作为高等教育的“求道人”,我们更应关注学生读者的心灵品质和人格素养。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外,更要启迪他们心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高校图书馆既要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需求,也应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提供精神食粮。有了人文精神的领航,他们的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由此笔者呼吁,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中,应该赋予图书馆更多的人文精神观照,用文化的钥匙开启师生读者的心灵之门。
  四、以“图书馆人的情怀”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共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如今,整个社会都比较关注幸福感问题,因为人们发现自己在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后反而离幸福越来越远。这里涉及“社会人”与“文化人”的区别,前者强调身份、地位、成就、角色、责任和义务等外在的价值评价;而后者则注重内在的正直、善良、自由自在的心境等精神素养。两者自然统一是幸福人生的重要标志——既对社会负责,又活得心安理得。但从目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来看,真正做到“内外和谐”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属于“随大流”,跟着社会“时尚”“人云亦云”,这样的人生何来幸福?有学者强调,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其厚重的文化内涵、震撼的美学品格,启发那些麻木和迟钝的心灵,拨动那些尘封依旧的心弦,为人们演奏那来自遥远的绝响。”[5]文章对图书馆人的文化使命给予厚望,读后深受启发。因此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在促使人们从“社会人”向“文化人”的转变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鼓励馆员参与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体现“图书馆人的情怀”,以辅导老师、评委,或者是点评嘉宾的身份出现在师生面前。虽然某个老师只是以个体身份出现,但当主持人经常介绍“有请图书馆老师”的时候,这种“图书馆人的情怀”对师生的内心渗透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年来,图书馆员参加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不计其数,有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有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辩论赛,有每年一次的学校心理剧大赛,既有各个学院组织的活动,也有全校范围的比赛。如在大学生辩论赛比赛中,每次图书馆员独具文化特色的点评给在场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图书馆员的亲自辅导下,我校推荐的剧目《明天依旧灿烂》在“中国人寿杯”2010年上海市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中力压群雄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女演员”奖。这种收获对图书馆员和师生们各自的内心产生了文化激励效应,有利于双方人文精神的共同成长。
  作为图书馆人,我们懂得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离不开人——读者和馆员。图书馆人必须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探究图书馆文化的深层理念和价值底蕴,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不断明确“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以一种“图书馆人的情怀”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形象,共同丰富教师、学生和图书馆员作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五、结束语
  在这个呼唤人文精神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人文价值就在于以文化的方式为师生读者精神成长提供最优质的文化服务,在培养“人”的事业中发挥文化渗透作用。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本着对“人”的关怀,以“文化人的姿态”、“读书人的体验”、“求道人的心境”和“图书馆人的情怀”等文化方式滋润着每一位师生读者的心田。回首我们的足迹尽管有些曲折,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始终坚持在文化育人服务过程中把“图书馆文化底蕴”与“师生读者精神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探索实践,不仅使广大师生读者身心受益,也增强了图书馆人的文化自觉和奉献精神,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永延,张彦.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71-75.
  [2] 宋丽.图书馆人文主义精神的哲学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1):95—98.
  [3] 徐建华.基于核心价值上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4):73-76.
  [4] 徐建华.略论图书馆价值评价中的流变性和稳定性[J].图书馆学研究,2006(9):6-8.
  [5] 王连明.论大学图书馆文化环境的特色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1):22-24.
  (作者简介:徐建华(1961.5-),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馆员。)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基层文化的建设,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认知。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时期,在农村大力破除封建腐朽落后思想的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却并未真正走进农民的生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须继续推进农村文化扶贫战略,使文化知识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反思  一、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活动之一,是最具有活跃气氛的,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广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人员。通过解读分析城市文化广场活动的特点和其带来的影响,探究了组织建设广场文化活动的策略。  关键字:广场;广场文化活动;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
期刊
摘要:乡镇文化站是我国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党与国家进行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发展,文章重点对乡镇文化站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作用;农村发展  乡镇文化站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唯一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乡
期刊
摘要:农村历史遗存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随着农村的发展变化,这些历史遗存在不断地减少和消失,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保护和利用农村历史遗存。  关键词:农村;历史遗存;保护;利用  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全面结束。这次全国文物普查与以往不同的是“地毯式”的开展,足迹已遍及到每个角落。范围已扩大到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民间文化遗产”,时间已扩展到近现代文物。这说明国
期刊
摘要: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热潮的兴起,传统的日常图书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大学生作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应提高自身的媒体文化素养,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尽献力量。大力提高大学媒体文化素养,有助于学校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建设一个拥有高素质大学生的、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
期刊
摘要:通过欣赏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剖析,在整个戏剧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浅析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戏剧台词或是故事内容中人物所说的话和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形象鉴赏  一、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笔者认为《麦克白》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作品,主人公麦克白在整个内容中
期刊
摘要: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其代表作《钢琴教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从异化、反抗、回归等方面对《钢琴教师》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关键词:钢琴教师;女性意识;异化;宿命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自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者,作者耶利内克既在女主人公埃里卡身上投射了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经历,同时又是借女主人公来对自我进行剖析。埃尔
期刊
摘要:臧克家的短诗《三代》与余光中的《乡愁》在艺术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诗歌中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画面感和时空感强,诗歌短小精悍但感情深沉蕴藉。  关键词:《三代》;《乡愁》;蒙太奇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而且非常特殊的一位诗人,他出身于新月派但却没有新月派的贵族情调,这一点似乎与现实主义、30年代的中国诗歌会的倾向较为相似,即关注现实、关心乡土、对民生疾苦有较多的关怀和同情。
期刊
摘要:刘三姐歌谣是一种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宜州壮族先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用聪明才智所创造的无比珍贵的口头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押韵,曲调优美,远播海外,是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大价值。笔者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保护重要意义入手,提出其传承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刘三姐歌谣文化;传承;保护; 措施  宜州是块风流地,  人爱唱歌鸟爱啼;  如今广西成歌
期刊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经历了几轮规模拓展之后,市场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在很多情况下还属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可以说,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反思与思考。于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拓展工作,已成为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急迫的课题。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发育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存  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目前主要包括:私下交易市场、民间市场、画廊、拍卖、博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