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小说与旧市民电影的伦理性以《儿孙福》(1926)为例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性既是1926年史东山导演的《儿孙福》的主题思想核心和人物形象的生成基础,也是1920年代中国电影唯一的主流面貌——旧市民电影的文化核心理念和艺术表达源泉。从当时的情形看,《儿孙福》意味着中国电影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成熟,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部近几年才被公之于众的旧电影,更是1930年代初期新电影出现之前旧市民电影发挥过强大影响力的新例证。
其他文献
《夜色撩人》是第五代导演夏钢阔别银幕12年之后复出的新作。与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善于展现深宅大院、大漠狂沙携带厚重的历史感不同,夏钢的影片聚焦于都市中个人的
小学低年级识字数量比较大,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预习字音,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在生活中学习生字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
期刊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解读恐怖电影带来了新的理论导向.本文重读1937年的《夜半歌声》,讨论在再现与政治的反映论之外,充满感官刺激的恐怖电影如何从无意识层面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