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过分强调升学率,使得不少任课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现谈谈个人一些作法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例如: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又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深挖掘、勤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数学教学中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要培养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五、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将社会变革中敏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最显著的内容补充进去,融汇进教学中,诸如增长率、物价、造价、利润、储蓄、规划、生态平衡、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方程等等。数学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促使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工作者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以正确的眼光观之,所拥有的不止是真理。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美。”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例如: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又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深挖掘、勤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数学教学中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要培养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五、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将社会变革中敏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最显著的内容补充进去,融汇进教学中,诸如增长率、物价、造价、利润、储蓄、规划、生态平衡、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方程等等。数学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促使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工作者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以正确的眼光观之,所拥有的不止是真理。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美。”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