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将结合民办高校教育特点和教学改革的实际,在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做出新的探索。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34-0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关注,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种办学形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其心理特点具有共同性,又具有独特性,因此如何上好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索既适合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也是重要的内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和独特运营机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的重视相对薄弱。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在硬件和专业课的建设上,对于心理健康等公共课的投入较少。心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只在一个年级段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时安排也很少,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又有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需求的独特性。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且大都是大课堂教学,传统的灌输方式常常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分析,难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在民办高校中,很多任课教师是由团支部、辅导员等教师兼职,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培训,对教授内容也是照本宣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完善学科定位和配套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仍把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支持、矯正、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大都如此,在如今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特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时效性,应建设该门课程的配套机制。比如,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同时,可以设置二级心理健康教学教研室,更有针对性地对本院系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制针对性教案
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与公办院校的学生有相似性也有特殊性。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比较外向、热情、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喜欢展示自我,社交能力较强,但自信心、耐力、意志力等方面有待提高。在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情况下,需要民办高校的心理学教师灵活选择和应用教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区别性心理需求的特点。比如,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就存在着不同,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有不同。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做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地调研,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不是单纯地完成课时量,而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目标。
(三)改变教学环境,倡导参与式教学
由于学科性质的独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参与式教学可以将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满意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概念死记硬背,因此对该门课程的考核也要有一个全新的变革,考核形式要多样,不要只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考核,可以以心理话剧、自我剖析、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结课作业。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切实推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民办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伍明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5):107-109.
[2]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
[3]云芸,邬巧.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如何开展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3(12):200-202.
[4]张艳丛,赵婧,苏永彬.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38-39.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34-0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关注,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种办学形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其心理特点具有共同性,又具有独特性,因此如何上好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索既适合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也是重要的内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和独特运营机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的重视相对薄弱。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在硬件和专业课的建设上,对于心理健康等公共课的投入较少。心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只在一个年级段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时安排也很少,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又有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需求的独特性。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且大都是大课堂教学,传统的灌输方式常常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分析,难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在民办高校中,很多任课教师是由团支部、辅导员等教师兼职,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培训,对教授内容也是照本宣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完善学科定位和配套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仍把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支持、矯正、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大都如此,在如今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特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时效性,应建设该门课程的配套机制。比如,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同时,可以设置二级心理健康教学教研室,更有针对性地对本院系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制针对性教案
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与公办院校的学生有相似性也有特殊性。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比较外向、热情、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喜欢展示自我,社交能力较强,但自信心、耐力、意志力等方面有待提高。在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情况下,需要民办高校的心理学教师灵活选择和应用教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区别性心理需求的特点。比如,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就存在着不同,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有不同。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做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地调研,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不是单纯地完成课时量,而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目标。
(三)改变教学环境,倡导参与式教学
由于学科性质的独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参与式教学可以将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满意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概念死记硬背,因此对该门课程的考核也要有一个全新的变革,考核形式要多样,不要只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考核,可以以心理话剧、自我剖析、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结课作业。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切实推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民办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伍明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5):107-109.
[2]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
[3]云芸,邬巧.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如何开展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3(12):200-202.
[4]张艳丛,赵婧,苏永彬.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