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因而国家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课本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美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人说语文教师是美的开发者,传播者,启动者,这决不是溢美之辞,那么,作为身负重任的语文教师在美育教育中应具备什么素质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方面
由于美是多姿多彩的,有社会人生之美,有自然风景之美,有艺术创造之美,这就决定了作为美育教育载体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杂家,也正因为其杂,才能更广泛深入的挖掘美,使受教育者受到较完全的美的熏陶。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师的知识仓库里的货物不能不杂,但要杂而有章。这是很精辟的论述。
语文教师首先是作为语文知识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因而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课文应掌握的知识等。一篇好的文章,即使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如果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只能望美兴叹,
语文是基础学科,课本的综合性使它几乎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社会科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宗教、伦理,自然科学领域的天文地理生物理化,日常生活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很难想像,一位不了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老师,能否讲透像林嫂的悲剧美;一位对光学现象一窍不通的老师,能否讲明《怎样预防近视眼》的科学美。因而,语文老师还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价值的主要体现,美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离不开较强的能力。在琳琅满目的语文美中,如果没有能力去认识美,表达美,实践美,同样会出现美在书中人不知的局面,因之,语文教师要搞好美育,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是认识美的能力,语文课文中蕴含着许多美,,但如果教师不具备灵敏的语言感受能力,就很难认识到这种美。可以说语文课中的美是由语言文字来显现的,由语言文字之美而进一笔发现整篇文章的美,作为美的传播者的语文教师就要以饱满的激情深入课文的意境,以敏感的语言感受来激进美的火花,照亮自己及受教育者。
其次是表达美的能力。语文教师是教育者,而教育对象是学生,自己认识了美,领略了美不算事,还要把这种美感传播给学生,让美去感染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表达美的能力。
其三,组织学生进行美学实践的能力。实践出真知,任何知识都必须通过才能掌握,美学也不例外。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讲授在课堂上传播美,另一方面要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在课外体验美,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懂得语文专业知识,还要懂得一点艺术、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文艺演出等,同时,还要有组织、领导,指导实践的能力,譬如能通过一场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其中运动的美;通过一次春游,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山河的美,进而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的深情等。
三、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是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师作为传播美的生力军,必须具备美的心理,语文教师进行美育时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
首先是崇高的理想。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而语文课由于自身的特点,有许多崇高的事物能震撼人的心灵,起到强烈的美感教育作用。当我们读“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时,我们就会被革命先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奋发之情,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当我们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时我们就会联想到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更痛苦的人,产生济世救人的强烈愿望。总之,要在语文课中更好地进行美育,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
其次是坚强的意志。教师的意志力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师的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自制”,这个资质能力就是意志力的表现。语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美的追求也是非常艰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必须具有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信心。由于语文课“活”的特点,使它比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偶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要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克制自己,要循循善诱,使美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迪。
再次是较深刻的理解能力。美是复杂的,美不可能像我们手边的工具一样想要时就可顺手拈来,美有时如璞玉,需要斧凿,这斧凿就是理解力,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理解力,那就会“没在身边也不识”了。
四、 品德要求
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育的主要实施者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尚的品德。作为教师,其品德包括师德和个人品德两方面。
师德是教师共有的品德,主要标志是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勤勤恳恳,一腔热忱;对教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不偏不向,循循善诱。魏巍笔下的蔡云芝老师,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都德小说里的韩麦尔先生,都是我们可借鉴的榜样。
教师的个人品德要求教师能够明辨善恶、美丑、是非,尤其语文老师更应具备。彭荆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哈尼族小姑娘,瑶族老人等人物,他们自觉学雷锋,长期坚持修葺林中小屋,添米加柴方便路人,这就是优良的革命品德,而王愿坚《七根火柴》中 的无名战士,杨沫《坚强的战士》中的林红,他们为正义而献身,为人民而捐躯,是更高层次的品德。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品德,才能去辨别认识,感知这种人格的美,进而影响教育学生。
再者,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人品德,才能在进行美育时从情感入手,去开启学生心扉。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提倡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倾注真情进入角色,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融入教学,用真情实感去打动、感染学生,从而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崇高的道德激情,“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孩子们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作出榜样,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在道德上才有权利来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可以说是语文教师品德要求的最好总结。
当然,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实践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优秀的美的传播者,其要求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更深入全面地去探讨,我相信,语文美育这朵奇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绽放出更魅人的花朵。
一、知识方面
由于美是多姿多彩的,有社会人生之美,有自然风景之美,有艺术创造之美,这就决定了作为美育教育载体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杂家,也正因为其杂,才能更广泛深入的挖掘美,使受教育者受到较完全的美的熏陶。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师的知识仓库里的货物不能不杂,但要杂而有章。这是很精辟的论述。
语文教师首先是作为语文知识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因而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课文应掌握的知识等。一篇好的文章,即使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如果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只能望美兴叹,
语文是基础学科,课本的综合性使它几乎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社会科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宗教、伦理,自然科学领域的天文地理生物理化,日常生活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很难想像,一位不了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老师,能否讲透像林嫂的悲剧美;一位对光学现象一窍不通的老师,能否讲明《怎样预防近视眼》的科学美。因而,语文老师还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价值的主要体现,美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离不开较强的能力。在琳琅满目的语文美中,如果没有能力去认识美,表达美,实践美,同样会出现美在书中人不知的局面,因之,语文教师要搞好美育,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是认识美的能力,语文课文中蕴含着许多美,,但如果教师不具备灵敏的语言感受能力,就很难认识到这种美。可以说语文课中的美是由语言文字来显现的,由语言文字之美而进一笔发现整篇文章的美,作为美的传播者的语文教师就要以饱满的激情深入课文的意境,以敏感的语言感受来激进美的火花,照亮自己及受教育者。
其次是表达美的能力。语文教师是教育者,而教育对象是学生,自己认识了美,领略了美不算事,还要把这种美感传播给学生,让美去感染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表达美的能力。
其三,组织学生进行美学实践的能力。实践出真知,任何知识都必须通过才能掌握,美学也不例外。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讲授在课堂上传播美,另一方面要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在课外体验美,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懂得语文专业知识,还要懂得一点艺术、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文艺演出等,同时,还要有组织、领导,指导实践的能力,譬如能通过一场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其中运动的美;通过一次春游,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山河的美,进而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的深情等。
三、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是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师作为传播美的生力军,必须具备美的心理,语文教师进行美育时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
首先是崇高的理想。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而语文课由于自身的特点,有许多崇高的事物能震撼人的心灵,起到强烈的美感教育作用。当我们读“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时,我们就会被革命先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奋发之情,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当我们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时我们就会联想到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更痛苦的人,产生济世救人的强烈愿望。总之,要在语文课中更好地进行美育,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
其次是坚强的意志。教师的意志力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师的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自制”,这个资质能力就是意志力的表现。语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美的追求也是非常艰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必须具有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信心。由于语文课“活”的特点,使它比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偶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要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克制自己,要循循善诱,使美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迪。
再次是较深刻的理解能力。美是复杂的,美不可能像我们手边的工具一样想要时就可顺手拈来,美有时如璞玉,需要斧凿,这斧凿就是理解力,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理解力,那就会“没在身边也不识”了。
四、 品德要求
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育的主要实施者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尚的品德。作为教师,其品德包括师德和个人品德两方面。
师德是教师共有的品德,主要标志是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勤勤恳恳,一腔热忱;对教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不偏不向,循循善诱。魏巍笔下的蔡云芝老师,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都德小说里的韩麦尔先生,都是我们可借鉴的榜样。
教师的个人品德要求教师能够明辨善恶、美丑、是非,尤其语文老师更应具备。彭荆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哈尼族小姑娘,瑶族老人等人物,他们自觉学雷锋,长期坚持修葺林中小屋,添米加柴方便路人,这就是优良的革命品德,而王愿坚《七根火柴》中 的无名战士,杨沫《坚强的战士》中的林红,他们为正义而献身,为人民而捐躯,是更高层次的品德。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品德,才能去辨别认识,感知这种人格的美,进而影响教育学生。
再者,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人品德,才能在进行美育时从情感入手,去开启学生心扉。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提倡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倾注真情进入角色,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融入教学,用真情实感去打动、感染学生,从而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崇高的道德激情,“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孩子们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作出榜样,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在道德上才有权利来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可以说是语文教师品德要求的最好总结。
当然,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实践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优秀的美的传播者,其要求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更深入全面地去探讨,我相信,语文美育这朵奇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绽放出更魅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