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通过实验研究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剂浓度为3 mol/L,浸渍比为1:2.5,花生壳添加比为30% 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吸附性能最佳.
【机 构】
:
太原工业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通过实验研究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剂浓度为3 mol/L,浸渍比为1:2.5,花生壳添加比为30% 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花生壳-污泥基活性炭吸附性能最佳.
其他文献
针对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中转速基准信号无法安装或容易失效的问题,提出了无转速同步条件下的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方法,利用光纤传感器测试叶片脉冲信号实现振动识别和转速获取.在临界转速试验器上,进行了无转速同步条件下的模拟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分别与应变片测试结果、光纤传感器实现转速同步的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转速同步条件下的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能实现转子叶片振动测试,且在叶片一弯振型下所得结果误差较小.此研究成果将在航空发动机整机、核心机的高压压气机和涡轮转子叶
为评估使用热电偶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数据结果与真实温度的偏差,确保数据准确和有效使用,针对在涡轮叶片综合冷效试验中应用较多的侵入式热电偶敷设测温方式,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提炼出与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准确度有关联的操作工序引入额外热阻、热电偶埋入深度和热电偶埋入间隙等工艺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获取了热电偶埋入深度和埋入间隙的影响规律.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试验起动过程中振动响应显著增大、压气机转子出现偏磨的问题,基于试验过程中的机匣振动测试数据,识别出发动机振动异常现象与发动机热起动过程中存在的转子热弯曲相关.通过综合分析不同热起动条件对发动机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制定了热起动前进行2次冷运转,冷机时间控制在不大于36 min或不小于75 min的起动方案,解决了发动机热起动中的转子热弯曲问题,同时验证了该试验热起动方案对于保证发动机转子系统安全运转的有效性.
针对大尺寸低压涡轮导叶利用现有冷效试验设备扇形试验段内仅能布置3个叶片、叶栅通道流动周期性无法保证的问题,采用CFD方法分析了周期性无法保证的主要原因,为试验件排气测量段导流板引起测试叶片吸力面激波干涉和流动分离.对比研究4种导流板优化方案发现,采用截断导流板的方案可以消除测试叶片激波干涉,改善扇形叶栅通道流动周期性,使叶片表面流动状态接近理论设计.采用气热耦合计算的叶片壁面温度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为类似大尺寸涡轮叶片扇形叶栅及冷效试验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优化思路.
为研究球面收敛二元矢量喷管几何设计参数对喷管气动性能和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以喷管喉道宽高比和扩张段长度为优化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喷管的气动性能和气动/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最优的喉道宽高比和扩张段长度.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综合优化目标函数最优模型与样本中气动性能最优的模型相比,在损失0.90%推力系数的前提下,偏航探测面内的RCS均值降低了29.93%,有效提升了其在偏航平面内的隐身性能.
基于流体力学理论,通过运用ANSYS Workbench对侧风装置试验过程进行仿真,深入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侧风装置出口压力、流量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全部风机同时工作时每台风机供给流量的能力均衡,中央1台风机单独工作时供给效率最高.全部风机同时工作时气流稳定区在中心区和壁面之间,中央1台风机的工作速度和压力偏离中心.中间7台风机同时工作时气流相对稳定,但未工作风机会引起流量损失.本研究从理论上为侧风装置的使用及完善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为提高舰载机的复飞成功率和生存率,基于发动机动态模型和舰载机气动模型,以舰载机复飞过程为任务剖面,依据能量法建立了能够准确表达舰载机动态特性的飞/发一体化控制模型.结合舰载机复飞时发动机使用特点,给出了发动机供油规律和控制规律.基于飞/发一体化控制模型,得到了舰载机复飞时着舰重力、甲板长度和甲板风速等参数的关系,为保证舰载机成功复飞提供了参考.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和随机轨道模型,分别模拟空气-水滴两相流场以及湍流脉动对水滴的影响.针对NACA23012翼型表面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湍流脉动引起水滴撞击特性变化的原因,以及湍流脉动对不同粒径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脉动使水滴的运动轨迹变得无序,并造成水滴撞击特性在驻点和撞击极限产生明显变化;水滴直径增加时,撞击极限附近以外的区域湍流脉动的影响显著减小;水滴直径采用Langmiur D分布时湍流脉动的影响非常小.
粉煤灰具有多孔结构,而且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可以作为廉价的吸附材料.经过改性的粉煤灰闭合的孔结构打开,活性升高,通过水热法可以在粉煤灰中生成沸石,使粉煤灰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碱水热法处理粉煤灰,探究粉煤灰碱处理后的物相变化和微观形貌,发现粉煤灰与4 mol/L的NaO H溶液按固液比为1:2混合后,再经过120℃水热处理24 h后粉煤灰颗粒表面有八面沸石生成,且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粉煤灰投加量为0.1 g/L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62%.
目前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日益突出,采用恒电位仪测定了3种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和加入NaCl溶液后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316、304及304 HC在2.3 mol/L、5.3 mol/L和9.2 mol/L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与含0.1 mol/L、0.2 mol/L Cl-的硫酸溶液中不锈钢的腐蚀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硫酸介质中,各种不锈钢的耐腐蚀行为不同,铬、铜、钼等元素对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有很大影响,即在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最强,而316不锈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