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博大精深著称。但凡事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有交流才会有提高,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因此,中华医学也要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才能更加迸发出勃勃生机。
国际化的交流,依赖于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到目前为止,英语作为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它正逐步发展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桥梁。因此,在医学界普及英语势在必行。
一、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刻不容缓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前沿科学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更是如此。据分析,中国现代整体医学水平与日韩等国相比旗鼓相当[1]。但是,从英文撰写的医学论文数量来看,中国落后于日本;而亚洲多个国家的医师比中国医师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社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生是医疗界的储备群体,在毕业后大多数面临的是临床或科研[2],这意味着在他们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必须经常了解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查阅医学文献、争取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等,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针对医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教他们熟悉专业英语的体裁、表述、阅读与书写刻不容缓。
普及英语教育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已开始接触英语,应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掌握好了公共英语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会有较好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考试,但是对于诸如“Mean peek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bramycin occur between 30 and about 6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之类的句子,很多同学在学习了专业英語之前都出现了翻译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把握不住,不知该如何翻译。而有些人明知不对,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将其翻译为“肌肉内管理”。殊不知,“administration”一词在医学中指的是“giving of a medicine”,即“给药”,而它在公共英语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意思是“management”,即“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而产生了理解歧义(该句可翻译为“肌注后30~60分钟之内妥布毒素的平均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发生此类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可见,医学英语教育对于医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的20%以上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并在2005年1号文件中再次重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尤其鼓励在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3]。经过10年的探索,医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取到了较大的发展,基于此,也有人提出了取消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他们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从各个专业领域接触到专业英语,因此,专业英语的设置已成为多余。对于此种观点,笔者持不同意见。虽然各大院校为贯彻高教司的精神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但教学的收获如何、学生对此的反馈如何、掌握的程度怎样是没有一个评价的量化标准。而且,从目前的双语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更多的只是一些独立的专业词汇或是定义,对于阅读一段完整的文献还是有困难的。事实上,专业英语教材中选用的医学文献文章均取自于英语国家的医学论文或科技文,这是英、美国家专家使用科技英语体撰写的,其内容专业性强、文章结构严密、遣词造句考究、句型复杂多样。如果不注意到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在这些方面的区别,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生理解偏差甚至理解困难。因此,单纯的双语教学是无法满足医学生顺利进行专业文献阅读的需要的,必须通过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在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之间构架桥梁,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医学英语词汇,通过学习构词法来举一反三地扩大专业词汇量,并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其阅读层面由普通转向专业,反复了解和熟知专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医学论文的构架和铺陈,以及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阐明和论述。
二、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4]是在总结原理工科本和文理科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两个大纲使用十多年来的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1999年的修订版中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1~2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3~4年级)。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SBE)和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AE)。学生在完成了四个学期的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大纲中还规定:“专业英语为必修课,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在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
由《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可知,国家对于英语教育的连续性极为重视,不仅将专业英语设置为必修课,而且还规定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具体到医学教育中,则是希望通过医学英语的开设来培养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的攫取和交流,能弘扬本国的医疗技术,并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二)医学英语的教学实践
1.课文选材应由科技文过渡到专业文献。目前市面上的医学英语教材版本很多,各有各的侧重点和长处。依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部为专业内容的;另一种是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简易的基础专业知识,下册是原版的专业论文。根据我们近十年来的授课经验,这两类教材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教材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会有相当的难度,初次接触就感觉费力,那么对于学习的继续进行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难以保证其后续内容的专注学习。第二类教材虽然起点低,学生易于接受,但全套教材内容量大,在给定的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基于此,我们建议专业英语教师事先与基础课老师进行沟通,推进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实施,使医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就逐步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使用的教材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一般可以从简单易懂的科技文着手,其较低的信息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此类文章可占20%~30%左右,一些基本构句的专业词汇可以得以掌握。专业文章占70%~80%,可以按不同的具体专业领域选材,以扩大阅读面。此类文章应逐步接近国外最新医疗资讯和文献的体裁,还可以自行节选最新的尖端医疗内容,如“SARS”流行时介绍“SARS”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制,“H1N1”流行时介绍国际上针对性的防治等。 2.系统介绍构词法。词汇永远是构成句子和文章的砖瓦。许多学生在初学医学英语时会为如何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而头痛。首先必须从学生们普遍熟悉的一些词缀(如micro-、tri-、mini-、-ology等)入手,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明白其实医学英语术语是很好掌握的。比如,macrocyte(巨红细胞)一词,大家都熟知前缀“macro-”是指“巨大的”,则可推知词根“-cyte”是指“细胞”。再列举一些以“-cyte”为词根的词(如monocyte、podocyte、leukocyte等),可加深学生对“-cyte”的掌握。在零散地掌握了一些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再对前面所学的词汇加以归纳总结,系统分类(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介绍构词法,就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成效。比如由gastrostomy(胃造口術)一词可扩充出许多以“gastr(o)-”或“gastr(i)-”为前缀的与胃相关的词和以“-stomy”为词根或后缀的词。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获取最新医疗资讯、掌握医学前沿动态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网上查询本专业的学术论文[6,7],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专业网站,让感兴趣的同学浏览。推荐网站有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erz),它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免费提供,被公认为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收录了1950年以来70多个国家(43种语种)近5000种生物医学期刊;POPSCI(http://www.popsci.com/category/ tags/health);Drugs.com(http://www.drugs.com)等。
不过对于大部分医学生而言,进入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 tutorials/.观看一些动画配解说的手术过程、某些疾病的病征及治疗的介绍更适合。而且这些内容不仅是专业知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因课时紧张而导致的听、说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4.补充摘要的写作。摘要一般置于论文、科研报告或文摘综述的正文之前,是对整个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英文摘要的书写是医学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专门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医学生了解如何从摘要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如何在以后的科研中为论文组织英文摘要的书写。要帮助学生掌握英文摘要的结构、每部分结构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时态),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句型。
三、结束语
目前,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声音。不论各人的见解如何,有一点我们始终相信,即只要广大医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热爱教学,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使医学英语成为医学生有效获取本专业所需信息的工具。帮助他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理解、翻译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摘要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摄取医学原创中的精髓并发扬和延伸其中的要义,而这也恰恰是英语教学从书本走向应用的转折。
国际化的交流,依赖于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到目前为止,英语作为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它正逐步发展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桥梁。因此,在医学界普及英语势在必行。
一、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刻不容缓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前沿科学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更是如此。据分析,中国现代整体医学水平与日韩等国相比旗鼓相当[1]。但是,从英文撰写的医学论文数量来看,中国落后于日本;而亚洲多个国家的医师比中国医师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社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生是医疗界的储备群体,在毕业后大多数面临的是临床或科研[2],这意味着在他们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必须经常了解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查阅医学文献、争取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等,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针对医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教他们熟悉专业英语的体裁、表述、阅读与书写刻不容缓。
普及英语教育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已开始接触英语,应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掌握好了公共英语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会有较好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考试,但是对于诸如“Mean peek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bramycin occur between 30 and about 6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之类的句子,很多同学在学习了专业英語之前都出现了翻译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把握不住,不知该如何翻译。而有些人明知不对,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将其翻译为“肌肉内管理”。殊不知,“administration”一词在医学中指的是“giving of a medicine”,即“给药”,而它在公共英语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意思是“management”,即“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而产生了理解歧义(该句可翻译为“肌注后30~60分钟之内妥布毒素的平均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英语知识,发生此类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可见,医学英语教育对于医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的20%以上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并在2005年1号文件中再次重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尤其鼓励在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3]。经过10年的探索,医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取到了较大的发展,基于此,也有人提出了取消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他们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从各个专业领域接触到专业英语,因此,专业英语的设置已成为多余。对于此种观点,笔者持不同意见。虽然各大院校为贯彻高教司的精神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但教学的收获如何、学生对此的反馈如何、掌握的程度怎样是没有一个评价的量化标准。而且,从目前的双语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更多的只是一些独立的专业词汇或是定义,对于阅读一段完整的文献还是有困难的。事实上,专业英语教材中选用的医学文献文章均取自于英语国家的医学论文或科技文,这是英、美国家专家使用科技英语体撰写的,其内容专业性强、文章结构严密、遣词造句考究、句型复杂多样。如果不注意到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在这些方面的区别,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生理解偏差甚至理解困难。因此,单纯的双语教学是无法满足医学生顺利进行专业文献阅读的需要的,必须通过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在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之间构架桥梁,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医学英语词汇,通过学习构词法来举一反三地扩大专业词汇量,并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其阅读层面由普通转向专业,反复了解和熟知专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医学论文的构架和铺陈,以及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阐明和论述。
二、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4]是在总结原理工科本和文理科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两个大纲使用十多年来的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1999年的修订版中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1~2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3~4年级)。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SBE)和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AE)。学生在完成了四个学期的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大纲中还规定:“专业英语为必修课,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在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
由《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可知,国家对于英语教育的连续性极为重视,不仅将专业英语设置为必修课,而且还规定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具体到医学教育中,则是希望通过医学英语的开设来培养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的攫取和交流,能弘扬本国的医疗技术,并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二)医学英语的教学实践
1.课文选材应由科技文过渡到专业文献。目前市面上的医学英语教材版本很多,各有各的侧重点和长处。依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部为专业内容的;另一种是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简易的基础专业知识,下册是原版的专业论文。根据我们近十年来的授课经验,这两类教材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教材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会有相当的难度,初次接触就感觉费力,那么对于学习的继续进行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难以保证其后续内容的专注学习。第二类教材虽然起点低,学生易于接受,但全套教材内容量大,在给定的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基于此,我们建议专业英语教师事先与基础课老师进行沟通,推进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实施,使医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就逐步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使用的教材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一般可以从简单易懂的科技文着手,其较低的信息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此类文章可占20%~30%左右,一些基本构句的专业词汇可以得以掌握。专业文章占70%~80%,可以按不同的具体专业领域选材,以扩大阅读面。此类文章应逐步接近国外最新医疗资讯和文献的体裁,还可以自行节选最新的尖端医疗内容,如“SARS”流行时介绍“SARS”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制,“H1N1”流行时介绍国际上针对性的防治等。 2.系统介绍构词法。词汇永远是构成句子和文章的砖瓦。许多学生在初学医学英语时会为如何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而头痛。首先必须从学生们普遍熟悉的一些词缀(如micro-、tri-、mini-、-ology等)入手,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明白其实医学英语术语是很好掌握的。比如,macrocyte(巨红细胞)一词,大家都熟知前缀“macro-”是指“巨大的”,则可推知词根“-cyte”是指“细胞”。再列举一些以“-cyte”为词根的词(如monocyte、podocyte、leukocyte等),可加深学生对“-cyte”的掌握。在零散地掌握了一些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再对前面所学的词汇加以归纳总结,系统分类(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介绍构词法,就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成效。比如由gastrostomy(胃造口術)一词可扩充出许多以“gastr(o)-”或“gastr(i)-”为前缀的与胃相关的词和以“-stomy”为词根或后缀的词。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获取最新医疗资讯、掌握医学前沿动态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网上查询本专业的学术论文[6,7],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专业网站,让感兴趣的同学浏览。推荐网站有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erz),它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免费提供,被公认为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收录了1950年以来70多个国家(43种语种)近5000种生物医学期刊;POPSCI(http://www.popsci.com/category/ tags/health);Drugs.com(http://www.drugs.com)等。
不过对于大部分医学生而言,进入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 tutorials/.观看一些动画配解说的手术过程、某些疾病的病征及治疗的介绍更适合。而且这些内容不仅是专业知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因课时紧张而导致的听、说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4.补充摘要的写作。摘要一般置于论文、科研报告或文摘综述的正文之前,是对整个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英文摘要的书写是医学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专门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医学生了解如何从摘要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如何在以后的科研中为论文组织英文摘要的书写。要帮助学生掌握英文摘要的结构、每部分结构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时态),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句型。
三、结束语
目前,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声音。不论各人的见解如何,有一点我们始终相信,即只要广大医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热爱教学,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使医学英语成为医学生有效获取本专业所需信息的工具。帮助他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理解、翻译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摘要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摄取医学原创中的精髓并发扬和延伸其中的要义,而这也恰恰是英语教学从书本走向应用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