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普遍重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要使学生个性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创始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57-01
一、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我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这些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对于学生,特别是在学习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关系后,懂得了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不少学生对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遗憾和极度的愤慨,并立志要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美化祖国环境而贡献。生物学科之所以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同生物资源、文化传统、祖国绿化建设成就等具体事实联系在一起。
中学生物新教材要求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教材的不同章节、教学单元,其教材内容的性质不尽相同,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情况也自然各异。但按教材所含情感因素的不同情况,可以把教材内容划分为四大类,即:蕴涵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显性悟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教师对上述四大类教材内容,在备课时要充分进行相应的情感处理,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使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的理智情感
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尽管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其积极性还是不算太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扩大和加深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完成学特业,为探求科学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引导学生的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也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并产生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情感的发展,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情操的陶冶。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审美需要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寓教于乐的又一不可忽视的途径。
(1)充分发掘和展示教材中的美好因素
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感受到生物美、山水美等“自然美”;领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美”;感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2)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使用的一种专业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表达灵活的口头语言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并能从五个方面展示其特有的美的魅力:(1)精炼——教学语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丰富的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要义、明确内涵,必须做到简明、扼要,于精练中获得美感;(2)生动——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充分享受语言的美感;(3)逻辑性——生物教师在说明和解释复杂的概念、现象和原理的时候尤其需要运用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由此所表现的语言美更能体现出美的深度和力度;(4)多样化——教学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应当是多样化的,并由此伴之以不同的语言风格:用清晰的解述式来讲解概念,用雄辩的论述式来阐明立场,用生动的描述式来描述现象,用富有表情的诵读式来朗读课文,用机智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等,克服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在多样化的糅合中追求美;(5)语言、语调——教学语言发音不仅要规范化,而且要注意语音清晰、响亮、舒缓、流畅,语调阴扬顿挫,娓娓动听,富有节奏变化,力戒含糊不清、结结巴巴、平淡无味。给学生以直接的听觉上的美感体验。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生物教具包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也包括通过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产生的视听材料。教师运用教具创造美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制作挂图、表格、安置实物模型时,要注意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二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尽可能使用电教手段来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体验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谁不热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稳定性的普通的爱,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一方面能激起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领略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促使教师更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以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积极上进的推动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57-01
一、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我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这些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对于学生,特别是在学习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关系后,懂得了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不少学生对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遗憾和极度的愤慨,并立志要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美化祖国环境而贡献。生物学科之所以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同生物资源、文化传统、祖国绿化建设成就等具体事实联系在一起。
中学生物新教材要求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教材的不同章节、教学单元,其教材内容的性质不尽相同,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情况也自然各异。但按教材所含情感因素的不同情况,可以把教材内容划分为四大类,即:蕴涵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显性悟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教师对上述四大类教材内容,在备课时要充分进行相应的情感处理,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使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的理智情感
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尽管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其积极性还是不算太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扩大和加深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完成学特业,为探求科学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引导学生的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也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并产生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情感的发展,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情操的陶冶。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审美需要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寓教于乐的又一不可忽视的途径。
(1)充分发掘和展示教材中的美好因素
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感受到生物美、山水美等“自然美”;领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美”;感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2)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使用的一种专业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表达灵活的口头语言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并能从五个方面展示其特有的美的魅力:(1)精炼——教学语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丰富的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要义、明确内涵,必须做到简明、扼要,于精练中获得美感;(2)生动——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充分享受语言的美感;(3)逻辑性——生物教师在说明和解释复杂的概念、现象和原理的时候尤其需要运用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由此所表现的语言美更能体现出美的深度和力度;(4)多样化——教学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应当是多样化的,并由此伴之以不同的语言风格:用清晰的解述式来讲解概念,用雄辩的论述式来阐明立场,用生动的描述式来描述现象,用富有表情的诵读式来朗读课文,用机智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等,克服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在多样化的糅合中追求美;(5)语言、语调——教学语言发音不仅要规范化,而且要注意语音清晰、响亮、舒缓、流畅,语调阴扬顿挫,娓娓动听,富有节奏变化,力戒含糊不清、结结巴巴、平淡无味。给学生以直接的听觉上的美感体验。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生物教具包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也包括通过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产生的视听材料。教师运用教具创造美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制作挂图、表格、安置实物模型时,要注意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二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尽可能使用电教手段来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体验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谁不热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稳定性的普通的爱,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一方面能激起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领略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促使教师更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以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积极上进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