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疫情,多少生命离去,总会给人带来很多反思。
多日困在家中想了很多,在重大疫情灾难面前,没有人能逃得掉。
疫情教会我们的道理,带给我们的教训,每一个都很深刻。
不工作会焦虑,没存款真的不行
“怎么办?我的假怎么越放越多了。”
原来我们在外奔波之时,总会幻想着呆在家里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的日子,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上不了班,会让人如此焦虑。
后来才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
而之所以我们会因无法工作而滋生焦虑和恐惧,还不是因为没钱。
这几天,有朋友在家坐立不安,即使知道外面危险,也开车返程,却连高速都没下就被劝返,回来之后,又得自我隔离14天。
一天不能开工,他就慌乱一天,因为靠提成吃饭的他,再不工作,就没饭吃了。
他每月车贷房贷加起来需要还8000多,他的花呗、信用卡,还欠着钱。每个月光固定消费就得过万,而他每月的基本工资不过3000。
工作的时候,虽然很忙,但赚的提成多。每月看到工资进账,会很安心。又因为一个人生活,没有存钱的习惯,大手大脚惯了。
过年前想着带存两万回家过个年也差不多了,可现在,再不开工,他连房贷都没得还了,怎么能不焦虑?
是啊,和他有一样困扰的很多。
很多城市都迎来了大返工人潮,上海虹桥,一天就测出了一百多体温不正常者。
而湖北因为被封锁出不去,有两男子步行走到了湖南,想从湖南坐车回深圳上班。
专家说着“别出门”,可还有很多人在返程的路上。员工责备老板“不负责”,可老板也焦虑的说:“不上班公司就要倒闭了,到时谁都完蛋。”
谁不害怕?可在生活压力下,很多事情都沒办法。
有人拼了命也要返工,有些人被要求返工直接辞了职。
其实在这背后,无非就是金钱带给人的底气不同。
某天,群中聊天,很多朋友意味深长的说:“这次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好好存钱了,至少要存够应急钱。”
是啊,想想这次还是国家承担了个人所有医疗费。倘若是自费,又该有多少人,陷入绝境?
倘若这次疫情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你的存款,又能不能支撑你过上几个月无收入的生活?
现今,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都信奉着及时行乐,但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预留“应急”资金。
危难时刻,钱不仅是底气,更是自由。
我们真的急需重塑偶像观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怀念明星占据头条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至少国泰民安。
是啊,不可否认,只有大环境稳定,人们富足安乐的时候,人们才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娱乐上。
也因为明星、网红们很多都名利双收,让更多的人想尽办法进入这行,把成为明星网红,当成梦想。
可经过这次的疫情,或许很多人的三观被重置了。
我们开始思考:偶像这个词,除了能满足个人情感诉求之外,是否也该有更多的价值?
我们追捧、尊重、捧得高高在上的偶像们,在真正危难时刻到来之时,他们会的唱歌跳舞演戏,好像都失去了意义。
而那些以前被称为是“服务员”,治病救人却被苛责“服务态度”,被殴打,被谩骂,被砍杀的医生护士们,在支撑着人的生命。
科学家在研究病毒、研制疫苗,军人在护卫/运送物资,建筑师建筑工人在搭建医院......
企业公司,以亿为单位捐赠,空出生产线紧急赶制医疗物资,利用他们全球的资源运送物资回国,架网线装器材,小企业或个人,上吨的蔬菜、免费运送支援。
可看了看数据,个人年收入抵得上一家中型公司的明星,可能只捐出了半集片酬。除了韩红在第一线之外,其他的好像除了发条微博,大多都销声匿迹了。
不是说追星就是错,只是在这次疫情灾难面前,我们开始思考:
真正能在危难时期撑起国家的人是谁?真正该称为榜样、偶像的人除了明星还有谁?
前几天看到了一段话:
一个国家的兴衰,衡量标准不是明星收入的高低,而是这个国家的教育、科技、医疗水平。
教师、医生、军人、科学家,这四类人,相比唱歌跳舞的明星来说,更撑的起国家的脊梁。
他们值得更高的收入,他们配得上,大众的崇拜,他们也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生死面前,都是小事
这几天我除了每天刷确诊人数之外,还会固定的去刷武汉肺炎的超话。
看着他们的求救,看着他们的记录,让人心碎。
前几天,那个追着殡葬车痛哭的女孩刷爆了朋友圈,可在她背后,还有太多的人,连最后一面都没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