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海
这是黄昏,咸涩的晚风把我的衣袂吹开,我看见我细长的影子,像一枝铅笔,投进浅滩上闪烁的水光中,然后变得弯曲、变得迷离。大海在一层薄薄的雾气背后,隐隐传出舒缓的涛声,我第一次这样真实的面对着它,才觉出它远比我心目中那个遥远的神话更深邃、更完整。
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大海带给我的惊喜、愉悦以及生命痛快淋漓的颤动,我看着它飞扬肆意的波浪从大地的中心卷过来,我听着它的涛声在天空的上方传动,还有海鸥、船舶以及夕阳,那些属于大海的自由者,驾驭着梦幻和狂妄的手臂们,在落日的辉煌中,在黄金般闪亮的水光里,从一个波浪走到另一个波浪上去。
大海多么像一个梦,它把所有喜欢做梦的人,都推向了通往梦境的台阶;但大海却更像一只撕碎梦境的手,它把所有轻易经过它身旁的人,都狠狠推倒在沙滩上。
我分辨不出大海中央那些岛屿和美丽的珊瑚礁有什么不同,我几乎开始进入幻想,但我又极力从幻想里出来。我让自己的眼睛更真实地看着大海那撕碎生命、聚集魂魄的喧响,我让自己的手触摸那些红褐色的礁石,让那些礁石本身的寒冷,告诉我在它的身上曾经停顿了多少年代的幻想。
礁石是大海的骨头,是大海挥霍青春的遗址,是梦的家乡。从那群停脚歇息的海鸟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岛屿沉默下来的那一部分;大海,在我的周围窃窃私语,那么,大海,你能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吗?
海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天空,好像一片善于坚持的漆黑的人群,把它热烈、强暴的手臂固执的插入荒凉的极限,插入六月的黄昏下面那片沉默的深渊;我看见,云被巨浪逼迫着向大海的背后倒退,那扬上半空的浪花,仿佛一群尖啸的云雀,向着上帝和咒语隐身的地方快速上升,向着白昼虚构的茫茫苍穹猛烈冲击;从大海的飞波之间越起的一束束水光,照亮了幽暗的天空,照亮了向上的道路。
大海呼啸着,翻涌着,一波一波地衔接着向高处冲锋,在天地之间凸起一道光芒夺目的圆弧,像震响的鼓,像发光的瓮……这一切让我不再担心人类的力量和意志曾经无处栖身;面对大海,我知道,这世界极力保持的最后一点沉默和隐秘正在被涤洗,被打碎,以致完整的落日再也无法于平靜中安睡,如同遭到秋天里长风震荡的一枚果实,在海鸥飞舞的翅羽间突然变得微弱、破碎。
大海,我曾经是那样的酷爱宁静,酷爱流水、月亮和无名的小动物,我不愿说出那些命运中的脆弱和短处,然而在你面前,我愿意接受打击、接受伤痛,并且渴望自己的灵魂在你的轰响中变成雪白的粉沫,在辉煌的一瞬被高高的扬起……
黄昏不允许一个旅人的最后凝视,但大海却可以让我在黑暗中等待,在等待中忘掉过去的事情。这是一个不缺乏预言的时代,大海如潜藏着大智的儒者,她用雷电和火焰的方式,让我们在追逐中获得一种危险的荣耀,获得前行中的惊悸和泪水。
大海如一件利器,如一个流传了百代的真理,在磨砺中把逃遁的天空切开,把虚妄的云和岁月切开,把沙砾、星辰和迅速变白的头颅切开,把幻想中的花朵阻止住,让软弱的思想灌满涛声和火;大海,你在初夜的广场上列开庞大的方队,我听见你行走的脚步和灵魂的尖叫,像一个忧戚的长句,在天空下被远远的传送。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梦无来路也无去向,但在大海面前,我只能把自己藏在背后,然后让灵魂从我的阴影里走出来,任凭大海的手,把我的魂魄剥离得完全裸露,把我躯体内部的空白,一点一点浸透盐粒,像一朵弯向太阳的葵花,不再拒绝燃烧和焚毁。
大海呵,谁将第一个在你惊天动地的恐惧中被带向漩涡深处?谁将第一个用手指紧紧地压住嘴唇,在大浪中心忍受住淘洗的疼痛?!
我不知道大海将从什么方向进入它的归宿,我只愿在这短暂的一刻,在这黄昏朴素的等待中,看清大海安排在我面前的生命仪式,使我获得心中久远的呼应,并且带着它的给予悄悄上路。
秋天的低语
这个秋天是稀有的。我从一扇窗子里看着远处的天空,那里有一只鹰在飞。苍茫的烟尘和云雾把它翅膀下的田野涂抹得像一个丧失了表情的旧梦。它在飞着,好像一点目的也没有,完全是一种跌跌撞撞的样子。仿佛是不堪负重或是一个逃离了家乡的孩子,低唳的鸣叫,带着心灵的惶恐和疼痛。
我在看着它,我的泪水从眼底流出来,这个脆弱的凄惶的季节,把我紧紧地包围住,我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力,好像被抽去筋骨的小兽,心里涌满痛苦的泪水。我曾经试着用许多方法表达这种心情,可是都不能。戒备的孤立的光环就罩在我的头顶上,好像进入天堂和地狱的钥匙也落到了我的手中。
许多时候,我回过头,目光所到之处,全都是那只鹰飞动的影子。我想,它受伤了,它在回家,但它却流离在迷途中。鹰缓缓地飞过来,羽毛没有搅起风声。它静静地,像天空里落下的一块黑陨石,几乎是在撞上窗棂的一瞬才向别处飞掉的,留下是我满眼灰沉沉的阴影。
这是秋天最后的一场雨了。小城乱纷纷的人群和落叶在街道上滚动,我夹裹在尘土之中,回避着那些嘲弄的微笑,在人群里低下头,想要保护自己的一份心情。但这都不可能。陌生的寒流从街头吹过来,把这只有一条街道的小城一下子灌到底,闪烁的流星似的雨滴打在脸颊上,一股寒冷从指尖走进去,又从脚底流出来,好像全身都结了冰凌。
仰起头看看天空,那里该是堆满了雪块和神话的吧?但却不能让我看到。只有鹰,在那里飞,它的翅膀和叫声触及到了秋天的最高处,使停滞的警觉的秋天流动起来。
它飞着,一刻不停。我或许正落在它的眼底,如同来自人类的一粒灰尘,引起它的嬉笑或怜惜。但它什么都不说,我想,它应该是有泪的。孤独的鹰的眼泪,有着寂寞的宝石般光彩的泪水,从高空落下来,穿过大气的表层,到达我的头顶。
也许那些真实的眼睛不允许人生的逃离,或者还有梦。我把自己关在一扇窗子下。翻拣着空气、阳光、雨水这些自然良知的高度上,到底还存留着多少值得人爱惜的东西,我检视着诗歌、机器、工业楼群这些人类道德的风景里,到底还有多少让人歌颂的词汇。 秋天是知戒和赋有启迪意义的。这如同那只鹰,它飞舞并且寻觅,哪怕是徒劳的,也要把秋天梳理得干干净净。对于它,飞也许并不是困难的,受制于本能或食欲。但它在征途上的这种漫长的耗损却正在时刻消弭着自身的生命,一点一点,如同拉锯,血肉的颗粒在无形中飞逝。生命被渐渐断开,它的鸣叫融入了风声,慢慢地灌满了秋天的长空。
这是我的幻境。那只鹰在我的眼睛里飞着。我蹲在窗下,为它流下泪水,疲惫的沉郁的心中,涌满了岁月匆匆的风景;拥挤的人群像丰收的谷穗,在大地上生长,吸收光阴,然后把影子留下,把果实和根藏在泥土的深处。表现如不动声色的君子,恍惚中把美德撒在空气里,像施恩的手,有一种梦幻般的温馨,而我只是其中的一片荒草,焦躁、偏执和冲动,远远地沦落在后边了。
有一种生存的疏远和背弃,一种心理的胆怯和荒凉,使我在这个秋天产生了一种叹息,产生了一种坏心情。我仿佛是一只粘在枯枝上的尴尬虫子,被自己的情绪惊得掉在地上,一股痛彻心灵的晕眩紧紧地压住四肢,压住眼前的一切情境。直到我发现那只窗外飞翔着的鹰和它的影子下边大片秋天的远景,我的心情才慢慢缓解过来。
我看见它叫着,向天空冲击,向四面八方的云层冲擊,然后从浓云里挣脱出来,黑闪似的穿过田野,消失在一片火焰般的枫林里,我的眼睛紧紧地追踪着它,一下子就落到了一片红灼灼的光芒中。燃烧的热烈的枫林突然把我接收了,并且融汇得很远很深。
鹰飞过去,秋天的大地就被展开了。
落雪的声音
它窸窸窣窣的脚步穿过梦幻中绵软的大地,一直走到心灵里无垠的广场上去。鸽群在白闪闪的空气中飞过一个一个安静的村落,在流动的温暖里找到洁白的屋顶,然后停滞在松散的迷离中久久地注视着落雪的天空。任凭冬天的心事在细琐的飞逝中划过的痕迹,擦亮一枚一枚羽毛,像干净的手指翻开新鲜的书页,传达出遥远的神秘的气息。
人类的脚印和影子都隐藏下来,仿佛只有目光尚聚集在窗外的树枝上,结满白茫茫的颗粒,在细微的清新的天光中洒下洁白的热气。有一种玄秘的语言在借助着大地的背景默默地漂流。这语言没有谁能够听到,她闪亮了一下就避开了真实的词句,然后悄悄地溶汇在大片的泥土里。世界像心情平和的淑女,在珠帘后面缓缓地回过头来。一团白光向大地的深处无声地落下去。
雪是温暖的。我说。
温暖的雪在放弃记忆的季节表现成一种宽容和轻捷的气流,从天空里飘下来,横着竖着,舞动如一阕轻快的音乐。舒缓的喜悦淡淡的悲伤,都默默地吸附在她走过的路口上,悄悄地被带向了远处。我们看见的那一幕白色正镶嵌在她的脚印里,被梦中伸出的翅膀生化成了星星点点的碎羽,闪着亮亮的宝贝的光,与睡梦中心灵的光彩一致,在虚幻的漂浮中久久地寻找着落下的地方。
远处的山岗,像沉睡中安祥的雌蚌,把心事掩藏在贝壳里,把四肢摊开在浮云上。那些穿越中的鸟群和慵懒的小兽,是白色世界里的流星。它们在空气里和树丛下,羞怯地四处张望。
山中的雪也许比诗里的雪更温暖,恍惚中披蓑的渔翁坐在雪中的江上,像一只寒冷的鸵鸟,久久走不出冬天的时光。而山里的鸟群和小兽是雪中神秘的行者,它们可以尽情地散步、飞翔或者歌咏一些寓言中的岁月。雪是无妄的,她静静地走在地上。
心里有梦中的落英飘起来了,沿着灵魂的痕迹都回到了枝头上去,阳光如一幕轻鸣着的玉片,在高高的空中虚幻成一团五彩缤纷的光芒,传出水晶与水晶相遇的声响。
这仿佛是已经很久远的事情了,在城市的楼群和乡村的屋舍之间,在相握的手和心灵之间,雪在飘流着,似乎是一个相忘于长途的伴侣,在寻找中避开了寂寞的心情并且不断地喃喃自语,使一种蛰伏在心头的怀念变得更加悠远和深郁。
雪落下来,在真实的目光中如扬扬洒洒的蝴蝶。她滑过天空的声音,像一种温暖的耳语,使寒流经过的大地起了微微的颤抖,如同琴键上簌簌的音符,被一波一波地传到了冬天的深处。
雪是温暖的,回过头,我说。并且把目光在天空里久久地停驻。
文明的恐惧
在夜晚想到这个命题,我几乎陷入了一种宿命。我对人类文明的极端崇敬完全超过了我对自己的热爱,或者更甚;人类天才性的智慧在悄悄的困惑和震惊中,把一个一个的时代向着神话般的高度提升,我想这一切的后面肯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在推动,有一个伟大的灵物在指使;如果不是上帝在休息之前有意把人类的语言弄乱,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明世界肯定要更加卓绝、惊人,让人透不过气来,我的这些说法应该是有证据的。
我在夜晚读到属于《奥义书》《新旧约全书》一类的接近神祗生活的书籍以及其它一些经典长诗,那些美丽的故事和词根让我产生想象,让我得到意义深远的生存踪迹和人类在黑暗中打造的照明之灯,还有呢,就是比思想更辽阔的智慧之水中卓然独立的神圣峰顶,使我遥遥地产生惊奇和感动,文明如天籁灌顶,让我在盲目和蒙昧的心情中轻易就逃了出来。
感谢文明。
又是一个夜晚,我突然想,如果人类给予我们的这些智慧都是假的,包括几千年来一直得到论证的学说都是一个谬误,那么世界将要怎样地震惊、慌恐无措?比如急速旋转的陀螺突然停顿,按照旧方式操持人生的人群是否会突然变得痴呆和惊恐!
我想按着我的想法去追溯这个谜踪,当我真正留意起来的时候,我首先惊讶的是史前文明,这使我的感情产生了深深的疼痛,我开始敬畏神秘的人类所留下的这些遗迹。
我们认识世界当然要经历不平常的进程,但这种方式是不是过于曲折和残酷?布鲁诺在十七世纪想证明宇宙是无穷的而遭极刑,但在他几千年前的印度和西藏经文中就明白记载着:“地球仅是宇宙中数十亿生命之一,天上如此多的世界连佛自己也数不清”。佛的指示被当做神话流传,而文明的探险却要付出牺牲;我们在这种玄奥的智慧上不容分辨地就抛开了神圣灵长的暗示而完全领受了一个人迟到几千年的断言,这是谁的悲剧?或是文明的愚弄?而佛潜伏在背后的强大的智慧力量又有谁能够承受?神明意志的指使总是比人类思维早上几千年,她借助隐喻的口气警戒和规范世界,而人却一直在犹豫和失败中打着瞌睡。 在一部写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马哈布哈拉特》中,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闪亮的炮弹爆炸了,火球腾空而起,但没有烟雾”,“被火球灼烧过的宇宙发疟疾似地颤抖,整个世界狂暴异常”。爆炸后数年内,天空都被浓烟遮蔽,气候恶劣,动物都死去。这种“印特喇之火”曾使爱尔兰的敦达尔克和埃科斯古堡受害,花岗岩围墙被烧熔,被波及的还有古代的小亚细亚和近东的古巴比伦,在当地出土的一具三千年前的木乃伊上其骨胳的核放射程度竟超常五十倍!这无疑是一场史前核战争。文明摧毁了生活着的人类,由此我想到几千年之后的现代人,又在进行着相似的危险储备,文明的激烈角逐有时恰恰把文明自己逐入了绝境,我一直相信神话是诗化了的历史,我一直酷爱在平静中歌唱着寻找爱情的生活;然而尖端社会的文明却在背后构成另外一种恐怖!
我还想更多地指出那些文明的遗迹:基督教义《叶诺赫》里有个故事,叶诺赫曾登上某个星球,学到了许多历法知识,当他返回地球时他的孙子都比他衰老了。我国的佛教中也有一句“洞中方七日,世上己千年”的说法,其实这些都与无数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暗合。实际上天文测算即使在现代也是相当困难的,但古埃及人却早把它的精密数据隱喻在金字塔的高度之中,并且金字塔本身还隐喻着许多谜,诸如恒星和地球的公转值正和它的周长、边长构成等距等等。
还有日月星辰的秘密,古航海航天术、冶金术、知识密码等,空前绝后的文明力量,成了一种神秘的压抑,停留在我们的头顶上久久挥之不去。
令人不解的是,古人类为什么要把这种卓绝的智慧藏匿起来呢?《圣经》告诫说:“谁洞悉妖术般的秘密就让他守口如瓶”。在远离文明的背后,有德者在担忧着文明带来的灾祸,在爱护着人类的生息,在控御着文明传播的速度,甚至不惜让它产生错误;但人类自己对待文明却异常刻薄,他们在拼命地强求、攫取,甚至不惜盗窃和暴力争夺,在浑然如流的时间里如抢劫一园未熟的苹果,谁珍惜着它的破碎和完整?我似乎看见智慧的守门人在灰心地摇着头颅,他什么也不说,但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了!
有德者总会说话的吧?有德者要对文明和人类负责呀!最近有一个消息说,全世界的无神论者和科学家都被一个事实惊呆了:《圣经》中的诺亚和他的方舟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上出现了!诺亚和他的儿子们是我心目中最英雄的传奇人,虽然他们一直被当作神崇敬着。
而现在那些传颂了九千年的故事却要被脱去神话的外衣了,由此我想到许多旷世的学说可能要被重新定义了,这种惊人的奇迹是否将指示现代文明将转向另外一层更新的天地?我想文明之神可能一直在借助着谁的口在叙述着人类全部的秘密,只是我们陷入了一种复杂的谬误而执迷不悟,长时期里丧失了视力和倾听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要被领上另一种征途了呢?
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了。我热爱文明就像热爱春天的园林里那美丽的花朵和人生的旅途中那些自然而然的风雨,我在这样的福泽中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情,保持恬淡的思索和对文明的感激,我似乎不太在乎这种灵魂的大美和自在是来自人力还是神力,只要她是美好的、长久的,我就愿意为她写下赞颂的言语,或者其它……
那么文明,请赐给我们更多的福气!
心慧者无力
在深夜,我突然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说:你们呵,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憎恶知识,要到几时呢?”这对知识和智慧遥远的关注和质问,让我一下子伤心起来。
得心慧者无力呵,这几乎成了一种悲剧,我在长长的旅途中曾经试着静下心来,努力地去想这个问题,我得到“心慧”这个词几乎是不经意的,我没有料到它的突然闯入,心慧是一种灵魂的肃静和品质上的纯粹无欲,是一种对人生知味高到极处的忧愁和灵魂梦想内沙哑的呼吸,心慧者在历史的天空下到处漂泊,散漫、拘谨、忧郁和无助,构成他们生命中的全部血液和光彩。
得心慧者谁?如果确实要让我说出他们的名字,我首先要放下我的犹豫和敬意,轻而易举地想到梵高或者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在山水和尘世之间反反复复地追寻、探求,得到智慧的沐浴和生命的快乐,也得到生存的凶险和心灵的尴尬,这些,都让他们沉重、忧伤和节制,让他们在文化中最大限度地歇斯底里和流浪,但他们却永远失去家园和庇护,以至他们终生都在两难之境徘徊、深思和衰弱下去。
一种心灵的高度永远是孤独和寒凉的,永远不是一种平常的目光所能企及,心慧者在生命的天涯回过头来,微笑的面庞上带着热泪!
……鸟群从黄色的麦田上飞过去。一枚果实从枝头落下来快速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泥土中突然散发出秋天刺鼻的气味,温森特抬起头,仰脸对着太阳,他喃喃地说着什么,嘴唇是一种苍白的染料的颜色,他把手指从一个固执的方向上缩回来,放在自己平静的胸膛上,他不知道到达了哪里,自己的脚步如同走在梦中,双眼被一片黑暗快速遮住,仿佛被巨大的画板倒扣在黑夜里,他的呼吸像土拨鼠一样咝咝地叫着,秋风吹折枯草的疼痛在空气中飘荡,我从远远的背影上认出他:温森特·梵高,我灵魂的疼痛心惊肉跳!
我看到一片秋色的土地迅速衰败下去,阿尔勒的天空灰暗得像一个恶妇的嘴,把冰冷的鸦群和霜花塞满了大地,把沉重的风声和坏消息灌满了流浪者的双腿,我看见梵高在一片飘扬的落叶之中浮现出来,憔悴和疲惫的脸上一片黑灰,梵高的画笔和生存是廉价的,以及他的身影和在大地上的走动,以及他的饥饿和泪水,唤不醒的良知和爱像遥远的期待一样飘过去,飘过去的还有什么?“去看看温森特吧”,在2005年接近岁末的一个深夜里,我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心底的酸楚是另一种感伤和无力。
温森特在画板上画下了一片种满桃树的果园,背景是阿尔卑斯山脉,还有一片橄榄树,橄榄树的叶子是一种旧银器的颜色,以及被涂成橙色的梦幻一样的耕地。在一片黄昏的天光底下,温森特听到一首童谣:
伏热疯,疯伏热
剃刀割去右耳朵。 管你嗓门震破天,
半声他也听不见!
温森特的黄屋子里满是饥饿和怒气,因为阿尔人坚信画画能使人发疯,当温森特经过人群时,他们就拿白眼瞪他、啐他并且发出诅咒,甚至城里的饭馆都不让他进门,天啊!世界上挂满了可卑的流氓的鞭子,心慧者在遭受打击!他愤怒得在拉马丁广场上跑来跑去,他把自己的椅子、画板、镜子、床单、桌子、墙上的向日葵画像雨点一样抛出去,房子被抛空之后,他倒在窗台下,灵魂里的每一根神经都在瑟瑟发抖,那拯救生命的手呢,那上帝派出的圣徒呢,为什么把梵高留在黑暗的夜里,让他把自己一点一点撕碎,心慧者的手沾满了自己的血迹,心慧者的心灵在此时突然变成了凶器,一下一下把自己的生命戳透,听着野兽一样低吼的风声从灵魂上穿过去,心慧者把恶劣的世界抛在了脑后!温森特,我在一个遥远的深夜胆战心惊地看着你,我的身上是一片冰冷的汗水,我的心渐渐凉透。
“心慧者无力!”我又想到这个词,心慧者是盲从的力量型的世界上的落伍者,他们可以被抛在后面,被冷落在没有路的地方,然后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这孤独没有人看清,这远行的背影像一片枯叶在默默飘流,世界像冷酷的石头,所有的人是人非都像凶险的陷阱;海水可以把一片荒地轻易地抹掉,人心可以把一切的善行遮住;微笑的人把祸心表达得如同真理;那么悲凉的善感的人,坚守着这最后的路程还有什么用?大道向天行,人群都已走散,心灵凄凉如大漠上的天空;把衣饰留下,把脚印留下,甚至心灵和耳朵,盼望着风从高空吹下来,把寂寞的生命打扫干净,如果春天尚能回来,梵高能不能在春天的高处闭上眼睛!
太阳已经消失在天际,这个季节短暂的薄暮降临在平坦的原野上,温森特·梵高默默地站在黑暗的角落里,他已经把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全部用完了,他看见一匹黑马拉着一辆黑色柩车来到面前,他痛哭失声,他在与自己诀别,他沙哑的呼叫使阿尔人远远地避开,像逃避可怕的瘟疫。而这叫声被我在深夜里听见,这叫声仿佛穿过冰川的寒冷的闪电,照在我的头上,我整个的生命一下子凉到了极点,如同花园里遗落的冰块,痛惜、无助而悲悯,久久地陷入一种惊悚不安的心情里。
温森特,我看到的秋天的田野上,你衷情的向日葵已经被收割干净,天空下的道路被风吹成了一个孤独的斜面,而你的身影像辉煌的落日一样走在地平线上,被你带领的鲜花、村落、人群和高大的丝柏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天地之间留下一片温暖的金色。
心慧者无力。但心慧者生生不息,永远重生并且灿烂。
轿子城记
现在,我几乎时刻都在想着这样一种建筑:文明、道德、或者生命的成熟和溃败后的归属,哪怕是人类中某个部落或智慧屈辱的陈迹呢,也足以让我们在经历了人生的漫漫长途之后,把脚步在她的面前缓下来,然后稍稍放纵一下想象和感情,获得思考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建筑也许本身的力量就是沉重的,但谁又能拒绝呢。
我带着这样的思想在张北坝上经过了一周的旅行,这块硬挺的高原把大片的莜麦地和古拙的男女推到了我的面前,使我有一种走在梦中的感觉;我们的采访车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花海,被烟尘飘渺的暮色拨弄得如同一条腾跃在水波里的灰鱼,跌跌撞撞地从高处飘下来,飘下来……
就是这样的感觉,她几乎完全虚化了我的这次奇遇,我到现在还一直感到惊讶:一座古城就这样出现了!那种一瞬间突兀而出的印象仿佛她是從地下一下子冒出来,弄得我措手不及,我觉得自己肯定是被抛到了一片属于历史或文化的断层里去了,我们的车子就这样毫无顾忌地闯入,看着头顶上那突然出现的一片杂乱的荒草和压得低下来的垛口以及城墙上裸露的灰砖上斑斑驳驳的碱白,我甚至无法挽住自己是不是已经楔进一段生命陈迹里面去了的那种想象。
车子穿过城门,我才看清这座古城被包围起来的是一个古朴的小镇,那些残破不堪的灰苍苍的旧房舍已经亮起了寥落的灯火,一些神色散淡的居民在虚幻的暮色后面悄悄地走动着;小镇给人的感觉,像一个中世纪经历了神秘的惊恐和刚刚稳下心来的古堡,沉默中好像藏着许多的心事。
车子出了南门,我在路牌上读到了这个古城的名字:万全镇。
我知道万全镇是张北坝上与华北平原接壤处的缓冲带上一个重要关隘,上上下下系之如瓶口,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那么这座古城一定有不平凡的来历了!《淮南子·原道训》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万全古城用以“卫君”的价值可能小些,但“居人”却是无疑的了,那么,它到底曾有过一些什么样的人群和生活呢,我在灰蒙蒙的暮色里走到坎坷不平的街面上去,想切实体味一下古城那种懵懂自得的气氛。
街道是极窄的那种,路两边却长长短短地伸出来一座座旧房屋,房屋的漆色大都已经剥落,但临街的回廊却极曲折,檐头都翘成一种简练的云纹摸样,万字或寿字的窗棂里就透出一片模棱两可的灯光,一群群的蝙蝠在晕黄的灯光里飞成一串一串的黑闪,人就仿佛是走进了魔方,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恓惶,弄得左右撕磨不开,好像自己也变得不真实起来,好在我们并不在此留宿,小镇只能在我的梦里飘摇一夜了。
第二天下午,我一个人爬上了这座古城,清白的天光下,小镇的轮廓完全在我的眼底呈现出来,古城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堡垒,在安静的气氛中向上升起缕缕的炊烟,隐隐中有鸡鸣、羊咩、牛哞、人语,似乎是从一片来自地底下的埙乐里透出来,漂流出陈旧的土腥气息;城墙几乎是完好的,沿着四个城角又向里筑了一层内城,然后是密密麻麻的民居;只有一条街道穿过南北两个拱门,向城外远远地伸出去。
城的两侧各有一条白汤汤的河水,如两根银亮的滑竿插在古城的两肋,轿子城也由此得名。我站在城垛上,感受那种从张北高原上吹下来的无遮无拦的风,人就仿佛变成了一根斜插在黄土上的旧旗杆,身后是一幕深远而苍凉的天空和山峦;风吹过去,猎猎的风声下面,历史好像并不遥远,烽火台、箭楼、戍边兵卒的刀光似乎都隐匿在一层飞尘的下边;时光的飞芒滑过古城的上空,而古城留下来并且久久无言,古城比时间沉重。 向导告诉我:古城可能建于元代或者是明代,具体的时间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老人们说过,这里屯过兵、打过仗、死过人,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他拨开荒草让我看墙体上那些驳斑的弹痕,是的,古城是承受过历史的打击的,我在城垛上看到的那些遗迹已经让我惊诧古城绝不会有简单的来历,城门依托在十几米高的土岗上,成为一道生命的屏障,它除了阻挡天然的风景之外,肯定还把无数残酷的战争和死亡止息在了城下平静的泥土上,而古城又要怎样才能在这人世纷繁的风雨之中避开那些打击呢,我恍惚看见,夏天的雨水从天空中落下来,打在垛口上面那厚厚的尘土上,古城就腾起一点一点细小的烟尘,而后被呼啸的世界吞没。
冬天的雪就厚厚地盖住了灰茫茫的城墙和那些古朴的民居,一代一代的人在这条唯一的街巷中走过,各种各样的服饰和语言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神话,建筑和不断粉碎着一代又一代风流或屈辱的传说,而人类延续自己的文明是多么的艰难,人类毁灭自己的根基又是多么简单,一把刀,一柄剑,或一把草芥,甚至一星烟火,都可以把自己逐入绝境的边缘。看着在门洞下穿行的人群,脸色古拙、庄重,我就想,上推三五百年,再推三五百年,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过往匆匆?或者是木轮战车在城墙上推来推去,而城下是旌旗闪亮的刀兵,满耳是呼唤嘶喊的杀声……
向导说:县志上关于古城的记述非常详细,但我却不想去查阅什么县志,我怕历史与我的感觉大相径庭,我只想默默地坐在城头的夕辉里,久久浸淫在遥远文明的風声之中:轿子城,告诉我你被掩埋在风尘背后的苍凉的心境。
林蛙记
出围场县城往北走,翻过岱尹梁,向东,有一个叫蛤蟆岭的去处,远看山缓而林密,林多为水曲柳和白桦,地表之上虽木密而绝不盘根错节,各有天空,一致向上,人行兽也行,绝无旁蔓阻路。而其中以水曲柳最为宝贵,为当地人所珍重。
这种树木质紧密,纹络天成,极具弹性,是制作现代时兴家具的上等选材,历久而不变形,家具表面人为的创伤疤痕会自己平复,不留印记。此木的绝技世间百树绝不敢类比。
山上林木如此之奇,与水有关。这里大旱不出烟尘,遇雨不起飞流,但夏秋两季进山之人,不管雨晴都穿蓑衣,原来入林之后,你会发现,或柳或桦,或鸡骨头杂木,皮皱之间全都细水如流,枝叶凌空降下毛毛细雨,林中百鸟飞窜,鸣声如铃,抬头看时,一片水亮乱闪,不见蜂鸟身影,阳光斜射进来,是一缕缕的虚线,虚线里无数生物翻飞,亦幻亦真,不知是何精灵。
林中还有一怪,尤其让人吃惊:这里蛙多,满山跳跃,密不可分。通常蛙儿生水边,几乎与林木不结缘分,不知为何在这里却群居山林,确为奇观,当地人称其为林蛙。这蛙体大,腾挪之间,长鸣如琴,声缓而有韵,叫声清脆湿润,如音乐在耳,久久不散。这也与池塘里的鼓磬之声不同,闷热的夏天,也绝不会让人生出急躁之意。
那林蛙一身翠绿与草色相似,游人到此大多不会引起注意,无意间一脚落下来才看到飞溅起一团绿影,向尺把远的地方散开。蛙儿跃起之时,鸣声依然不歇,仿佛并不恼怒这意外的搅动,步步如此,脚迈得小心,蛙也叫的闲逸,看来这林蛙儿对人并不怀有什么敌意。
但林中生物也有斗争,入侵者多半是蛇,这恶虫总想寻隙捉一两只蛙充饥。伏在树上的护林之蛙发现天敌,锐声一叫,便会凌空而下,当头一击;这蛙巨大,一击之下蛇便昏眩,于是群蛙蜂拥而上,一击再击,蛇便成了一盘皮条,被推到了林子外面。
蛙生林间,孵卵草底,成群结队,逼迫的鼠蜴等恶物退避林外。林蛙是人类的大补之物,经常会见有人拎一个草篓,上山来捡拾。水草丰沛,林木繁华,不必担心林蛙会被捉净,青草碧叶之下,蝌蚪成群,一代代繁衍不息。
我写此文时,正是满山蛙语如织。
这是黄昏,咸涩的晚风把我的衣袂吹开,我看见我细长的影子,像一枝铅笔,投进浅滩上闪烁的水光中,然后变得弯曲、变得迷离。大海在一层薄薄的雾气背后,隐隐传出舒缓的涛声,我第一次这样真实的面对着它,才觉出它远比我心目中那个遥远的神话更深邃、更完整。
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大海带给我的惊喜、愉悦以及生命痛快淋漓的颤动,我看着它飞扬肆意的波浪从大地的中心卷过来,我听着它的涛声在天空的上方传动,还有海鸥、船舶以及夕阳,那些属于大海的自由者,驾驭着梦幻和狂妄的手臂们,在落日的辉煌中,在黄金般闪亮的水光里,从一个波浪走到另一个波浪上去。
大海多么像一个梦,它把所有喜欢做梦的人,都推向了通往梦境的台阶;但大海却更像一只撕碎梦境的手,它把所有轻易经过它身旁的人,都狠狠推倒在沙滩上。
我分辨不出大海中央那些岛屿和美丽的珊瑚礁有什么不同,我几乎开始进入幻想,但我又极力从幻想里出来。我让自己的眼睛更真实地看着大海那撕碎生命、聚集魂魄的喧响,我让自己的手触摸那些红褐色的礁石,让那些礁石本身的寒冷,告诉我在它的身上曾经停顿了多少年代的幻想。
礁石是大海的骨头,是大海挥霍青春的遗址,是梦的家乡。从那群停脚歇息的海鸟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岛屿沉默下来的那一部分;大海,在我的周围窃窃私语,那么,大海,你能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吗?
海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天空,好像一片善于坚持的漆黑的人群,把它热烈、强暴的手臂固执的插入荒凉的极限,插入六月的黄昏下面那片沉默的深渊;我看见,云被巨浪逼迫着向大海的背后倒退,那扬上半空的浪花,仿佛一群尖啸的云雀,向着上帝和咒语隐身的地方快速上升,向着白昼虚构的茫茫苍穹猛烈冲击;从大海的飞波之间越起的一束束水光,照亮了幽暗的天空,照亮了向上的道路。
大海呼啸着,翻涌着,一波一波地衔接着向高处冲锋,在天地之间凸起一道光芒夺目的圆弧,像震响的鼓,像发光的瓮……这一切让我不再担心人类的力量和意志曾经无处栖身;面对大海,我知道,这世界极力保持的最后一点沉默和隐秘正在被涤洗,被打碎,以致完整的落日再也无法于平靜中安睡,如同遭到秋天里长风震荡的一枚果实,在海鸥飞舞的翅羽间突然变得微弱、破碎。
大海,我曾经是那样的酷爱宁静,酷爱流水、月亮和无名的小动物,我不愿说出那些命运中的脆弱和短处,然而在你面前,我愿意接受打击、接受伤痛,并且渴望自己的灵魂在你的轰响中变成雪白的粉沫,在辉煌的一瞬被高高的扬起……
黄昏不允许一个旅人的最后凝视,但大海却可以让我在黑暗中等待,在等待中忘掉过去的事情。这是一个不缺乏预言的时代,大海如潜藏着大智的儒者,她用雷电和火焰的方式,让我们在追逐中获得一种危险的荣耀,获得前行中的惊悸和泪水。
大海如一件利器,如一个流传了百代的真理,在磨砺中把逃遁的天空切开,把虚妄的云和岁月切开,把沙砾、星辰和迅速变白的头颅切开,把幻想中的花朵阻止住,让软弱的思想灌满涛声和火;大海,你在初夜的广场上列开庞大的方队,我听见你行走的脚步和灵魂的尖叫,像一个忧戚的长句,在天空下被远远的传送。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梦无来路也无去向,但在大海面前,我只能把自己藏在背后,然后让灵魂从我的阴影里走出来,任凭大海的手,把我的魂魄剥离得完全裸露,把我躯体内部的空白,一点一点浸透盐粒,像一朵弯向太阳的葵花,不再拒绝燃烧和焚毁。
大海呵,谁将第一个在你惊天动地的恐惧中被带向漩涡深处?谁将第一个用手指紧紧地压住嘴唇,在大浪中心忍受住淘洗的疼痛?!
我不知道大海将从什么方向进入它的归宿,我只愿在这短暂的一刻,在这黄昏朴素的等待中,看清大海安排在我面前的生命仪式,使我获得心中久远的呼应,并且带着它的给予悄悄上路。
秋天的低语
这个秋天是稀有的。我从一扇窗子里看着远处的天空,那里有一只鹰在飞。苍茫的烟尘和云雾把它翅膀下的田野涂抹得像一个丧失了表情的旧梦。它在飞着,好像一点目的也没有,完全是一种跌跌撞撞的样子。仿佛是不堪负重或是一个逃离了家乡的孩子,低唳的鸣叫,带着心灵的惶恐和疼痛。
我在看着它,我的泪水从眼底流出来,这个脆弱的凄惶的季节,把我紧紧地包围住,我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力,好像被抽去筋骨的小兽,心里涌满痛苦的泪水。我曾经试着用许多方法表达这种心情,可是都不能。戒备的孤立的光环就罩在我的头顶上,好像进入天堂和地狱的钥匙也落到了我的手中。
许多时候,我回过头,目光所到之处,全都是那只鹰飞动的影子。我想,它受伤了,它在回家,但它却流离在迷途中。鹰缓缓地飞过来,羽毛没有搅起风声。它静静地,像天空里落下的一块黑陨石,几乎是在撞上窗棂的一瞬才向别处飞掉的,留下是我满眼灰沉沉的阴影。
这是秋天最后的一场雨了。小城乱纷纷的人群和落叶在街道上滚动,我夹裹在尘土之中,回避着那些嘲弄的微笑,在人群里低下头,想要保护自己的一份心情。但这都不可能。陌生的寒流从街头吹过来,把这只有一条街道的小城一下子灌到底,闪烁的流星似的雨滴打在脸颊上,一股寒冷从指尖走进去,又从脚底流出来,好像全身都结了冰凌。
仰起头看看天空,那里该是堆满了雪块和神话的吧?但却不能让我看到。只有鹰,在那里飞,它的翅膀和叫声触及到了秋天的最高处,使停滞的警觉的秋天流动起来。
它飞着,一刻不停。我或许正落在它的眼底,如同来自人类的一粒灰尘,引起它的嬉笑或怜惜。但它什么都不说,我想,它应该是有泪的。孤独的鹰的眼泪,有着寂寞的宝石般光彩的泪水,从高空落下来,穿过大气的表层,到达我的头顶。
也许那些真实的眼睛不允许人生的逃离,或者还有梦。我把自己关在一扇窗子下。翻拣着空气、阳光、雨水这些自然良知的高度上,到底还存留着多少值得人爱惜的东西,我检视着诗歌、机器、工业楼群这些人类道德的风景里,到底还有多少让人歌颂的词汇。 秋天是知戒和赋有启迪意义的。这如同那只鹰,它飞舞并且寻觅,哪怕是徒劳的,也要把秋天梳理得干干净净。对于它,飞也许并不是困难的,受制于本能或食欲。但它在征途上的这种漫长的耗损却正在时刻消弭着自身的生命,一点一点,如同拉锯,血肉的颗粒在无形中飞逝。生命被渐渐断开,它的鸣叫融入了风声,慢慢地灌满了秋天的长空。
这是我的幻境。那只鹰在我的眼睛里飞着。我蹲在窗下,为它流下泪水,疲惫的沉郁的心中,涌满了岁月匆匆的风景;拥挤的人群像丰收的谷穗,在大地上生长,吸收光阴,然后把影子留下,把果实和根藏在泥土的深处。表现如不动声色的君子,恍惚中把美德撒在空气里,像施恩的手,有一种梦幻般的温馨,而我只是其中的一片荒草,焦躁、偏执和冲动,远远地沦落在后边了。
有一种生存的疏远和背弃,一种心理的胆怯和荒凉,使我在这个秋天产生了一种叹息,产生了一种坏心情。我仿佛是一只粘在枯枝上的尴尬虫子,被自己的情绪惊得掉在地上,一股痛彻心灵的晕眩紧紧地压住四肢,压住眼前的一切情境。直到我发现那只窗外飞翔着的鹰和它的影子下边大片秋天的远景,我的心情才慢慢缓解过来。
我看见它叫着,向天空冲击,向四面八方的云层冲擊,然后从浓云里挣脱出来,黑闪似的穿过田野,消失在一片火焰般的枫林里,我的眼睛紧紧地追踪着它,一下子就落到了一片红灼灼的光芒中。燃烧的热烈的枫林突然把我接收了,并且融汇得很远很深。
鹰飞过去,秋天的大地就被展开了。
落雪的声音
它窸窸窣窣的脚步穿过梦幻中绵软的大地,一直走到心灵里无垠的广场上去。鸽群在白闪闪的空气中飞过一个一个安静的村落,在流动的温暖里找到洁白的屋顶,然后停滞在松散的迷离中久久地注视着落雪的天空。任凭冬天的心事在细琐的飞逝中划过的痕迹,擦亮一枚一枚羽毛,像干净的手指翻开新鲜的书页,传达出遥远的神秘的气息。
人类的脚印和影子都隐藏下来,仿佛只有目光尚聚集在窗外的树枝上,结满白茫茫的颗粒,在细微的清新的天光中洒下洁白的热气。有一种玄秘的语言在借助着大地的背景默默地漂流。这语言没有谁能够听到,她闪亮了一下就避开了真实的词句,然后悄悄地溶汇在大片的泥土里。世界像心情平和的淑女,在珠帘后面缓缓地回过头来。一团白光向大地的深处无声地落下去。
雪是温暖的。我说。
温暖的雪在放弃记忆的季节表现成一种宽容和轻捷的气流,从天空里飘下来,横着竖着,舞动如一阕轻快的音乐。舒缓的喜悦淡淡的悲伤,都默默地吸附在她走过的路口上,悄悄地被带向了远处。我们看见的那一幕白色正镶嵌在她的脚印里,被梦中伸出的翅膀生化成了星星点点的碎羽,闪着亮亮的宝贝的光,与睡梦中心灵的光彩一致,在虚幻的漂浮中久久地寻找着落下的地方。
远处的山岗,像沉睡中安祥的雌蚌,把心事掩藏在贝壳里,把四肢摊开在浮云上。那些穿越中的鸟群和慵懒的小兽,是白色世界里的流星。它们在空气里和树丛下,羞怯地四处张望。
山中的雪也许比诗里的雪更温暖,恍惚中披蓑的渔翁坐在雪中的江上,像一只寒冷的鸵鸟,久久走不出冬天的时光。而山里的鸟群和小兽是雪中神秘的行者,它们可以尽情地散步、飞翔或者歌咏一些寓言中的岁月。雪是无妄的,她静静地走在地上。
心里有梦中的落英飘起来了,沿着灵魂的痕迹都回到了枝头上去,阳光如一幕轻鸣着的玉片,在高高的空中虚幻成一团五彩缤纷的光芒,传出水晶与水晶相遇的声响。
这仿佛是已经很久远的事情了,在城市的楼群和乡村的屋舍之间,在相握的手和心灵之间,雪在飘流着,似乎是一个相忘于长途的伴侣,在寻找中避开了寂寞的心情并且不断地喃喃自语,使一种蛰伏在心头的怀念变得更加悠远和深郁。
雪落下来,在真实的目光中如扬扬洒洒的蝴蝶。她滑过天空的声音,像一种温暖的耳语,使寒流经过的大地起了微微的颤抖,如同琴键上簌簌的音符,被一波一波地传到了冬天的深处。
雪是温暖的,回过头,我说。并且把目光在天空里久久地停驻。
文明的恐惧
在夜晚想到这个命题,我几乎陷入了一种宿命。我对人类文明的极端崇敬完全超过了我对自己的热爱,或者更甚;人类天才性的智慧在悄悄的困惑和震惊中,把一个一个的时代向着神话般的高度提升,我想这一切的后面肯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在推动,有一个伟大的灵物在指使;如果不是上帝在休息之前有意把人类的语言弄乱,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明世界肯定要更加卓绝、惊人,让人透不过气来,我的这些说法应该是有证据的。
我在夜晚读到属于《奥义书》《新旧约全书》一类的接近神祗生活的书籍以及其它一些经典长诗,那些美丽的故事和词根让我产生想象,让我得到意义深远的生存踪迹和人类在黑暗中打造的照明之灯,还有呢,就是比思想更辽阔的智慧之水中卓然独立的神圣峰顶,使我遥遥地产生惊奇和感动,文明如天籁灌顶,让我在盲目和蒙昧的心情中轻易就逃了出来。
感谢文明。
又是一个夜晚,我突然想,如果人类给予我们的这些智慧都是假的,包括几千年来一直得到论证的学说都是一个谬误,那么世界将要怎样地震惊、慌恐无措?比如急速旋转的陀螺突然停顿,按照旧方式操持人生的人群是否会突然变得痴呆和惊恐!
我想按着我的想法去追溯这个谜踪,当我真正留意起来的时候,我首先惊讶的是史前文明,这使我的感情产生了深深的疼痛,我开始敬畏神秘的人类所留下的这些遗迹。
我们认识世界当然要经历不平常的进程,但这种方式是不是过于曲折和残酷?布鲁诺在十七世纪想证明宇宙是无穷的而遭极刑,但在他几千年前的印度和西藏经文中就明白记载着:“地球仅是宇宙中数十亿生命之一,天上如此多的世界连佛自己也数不清”。佛的指示被当做神话流传,而文明的探险却要付出牺牲;我们在这种玄奥的智慧上不容分辨地就抛开了神圣灵长的暗示而完全领受了一个人迟到几千年的断言,这是谁的悲剧?或是文明的愚弄?而佛潜伏在背后的强大的智慧力量又有谁能够承受?神明意志的指使总是比人类思维早上几千年,她借助隐喻的口气警戒和规范世界,而人却一直在犹豫和失败中打着瞌睡。 在一部写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马哈布哈拉特》中,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闪亮的炮弹爆炸了,火球腾空而起,但没有烟雾”,“被火球灼烧过的宇宙发疟疾似地颤抖,整个世界狂暴异常”。爆炸后数年内,天空都被浓烟遮蔽,气候恶劣,动物都死去。这种“印特喇之火”曾使爱尔兰的敦达尔克和埃科斯古堡受害,花岗岩围墙被烧熔,被波及的还有古代的小亚细亚和近东的古巴比伦,在当地出土的一具三千年前的木乃伊上其骨胳的核放射程度竟超常五十倍!这无疑是一场史前核战争。文明摧毁了生活着的人类,由此我想到几千年之后的现代人,又在进行着相似的危险储备,文明的激烈角逐有时恰恰把文明自己逐入了绝境,我一直相信神话是诗化了的历史,我一直酷爱在平静中歌唱着寻找爱情的生活;然而尖端社会的文明却在背后构成另外一种恐怖!
我还想更多地指出那些文明的遗迹:基督教义《叶诺赫》里有个故事,叶诺赫曾登上某个星球,学到了许多历法知识,当他返回地球时他的孙子都比他衰老了。我国的佛教中也有一句“洞中方七日,世上己千年”的说法,其实这些都与无数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暗合。实际上天文测算即使在现代也是相当困难的,但古埃及人却早把它的精密数据隱喻在金字塔的高度之中,并且金字塔本身还隐喻着许多谜,诸如恒星和地球的公转值正和它的周长、边长构成等距等等。
还有日月星辰的秘密,古航海航天术、冶金术、知识密码等,空前绝后的文明力量,成了一种神秘的压抑,停留在我们的头顶上久久挥之不去。
令人不解的是,古人类为什么要把这种卓绝的智慧藏匿起来呢?《圣经》告诫说:“谁洞悉妖术般的秘密就让他守口如瓶”。在远离文明的背后,有德者在担忧着文明带来的灾祸,在爱护着人类的生息,在控御着文明传播的速度,甚至不惜让它产生错误;但人类自己对待文明却异常刻薄,他们在拼命地强求、攫取,甚至不惜盗窃和暴力争夺,在浑然如流的时间里如抢劫一园未熟的苹果,谁珍惜着它的破碎和完整?我似乎看见智慧的守门人在灰心地摇着头颅,他什么也不说,但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了!
有德者总会说话的吧?有德者要对文明和人类负责呀!最近有一个消息说,全世界的无神论者和科学家都被一个事实惊呆了:《圣经》中的诺亚和他的方舟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上出现了!诺亚和他的儿子们是我心目中最英雄的传奇人,虽然他们一直被当作神崇敬着。
而现在那些传颂了九千年的故事却要被脱去神话的外衣了,由此我想到许多旷世的学说可能要被重新定义了,这种惊人的奇迹是否将指示现代文明将转向另外一层更新的天地?我想文明之神可能一直在借助着谁的口在叙述着人类全部的秘密,只是我们陷入了一种复杂的谬误而执迷不悟,长时期里丧失了视力和倾听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要被领上另一种征途了呢?
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了。我热爱文明就像热爱春天的园林里那美丽的花朵和人生的旅途中那些自然而然的风雨,我在这样的福泽中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情,保持恬淡的思索和对文明的感激,我似乎不太在乎这种灵魂的大美和自在是来自人力还是神力,只要她是美好的、长久的,我就愿意为她写下赞颂的言语,或者其它……
那么文明,请赐给我们更多的福气!
心慧者无力
在深夜,我突然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说:你们呵,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憎恶知识,要到几时呢?”这对知识和智慧遥远的关注和质问,让我一下子伤心起来。
得心慧者无力呵,这几乎成了一种悲剧,我在长长的旅途中曾经试着静下心来,努力地去想这个问题,我得到“心慧”这个词几乎是不经意的,我没有料到它的突然闯入,心慧是一种灵魂的肃静和品质上的纯粹无欲,是一种对人生知味高到极处的忧愁和灵魂梦想内沙哑的呼吸,心慧者在历史的天空下到处漂泊,散漫、拘谨、忧郁和无助,构成他们生命中的全部血液和光彩。
得心慧者谁?如果确实要让我说出他们的名字,我首先要放下我的犹豫和敬意,轻而易举地想到梵高或者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在山水和尘世之间反反复复地追寻、探求,得到智慧的沐浴和生命的快乐,也得到生存的凶险和心灵的尴尬,这些,都让他们沉重、忧伤和节制,让他们在文化中最大限度地歇斯底里和流浪,但他们却永远失去家园和庇护,以至他们终生都在两难之境徘徊、深思和衰弱下去。
一种心灵的高度永远是孤独和寒凉的,永远不是一种平常的目光所能企及,心慧者在生命的天涯回过头来,微笑的面庞上带着热泪!
……鸟群从黄色的麦田上飞过去。一枚果实从枝头落下来快速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泥土中突然散发出秋天刺鼻的气味,温森特抬起头,仰脸对着太阳,他喃喃地说着什么,嘴唇是一种苍白的染料的颜色,他把手指从一个固执的方向上缩回来,放在自己平静的胸膛上,他不知道到达了哪里,自己的脚步如同走在梦中,双眼被一片黑暗快速遮住,仿佛被巨大的画板倒扣在黑夜里,他的呼吸像土拨鼠一样咝咝地叫着,秋风吹折枯草的疼痛在空气中飘荡,我从远远的背影上认出他:温森特·梵高,我灵魂的疼痛心惊肉跳!
我看到一片秋色的土地迅速衰败下去,阿尔勒的天空灰暗得像一个恶妇的嘴,把冰冷的鸦群和霜花塞满了大地,把沉重的风声和坏消息灌满了流浪者的双腿,我看见梵高在一片飘扬的落叶之中浮现出来,憔悴和疲惫的脸上一片黑灰,梵高的画笔和生存是廉价的,以及他的身影和在大地上的走动,以及他的饥饿和泪水,唤不醒的良知和爱像遥远的期待一样飘过去,飘过去的还有什么?“去看看温森特吧”,在2005年接近岁末的一个深夜里,我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心底的酸楚是另一种感伤和无力。
温森特在画板上画下了一片种满桃树的果园,背景是阿尔卑斯山脉,还有一片橄榄树,橄榄树的叶子是一种旧银器的颜色,以及被涂成橙色的梦幻一样的耕地。在一片黄昏的天光底下,温森特听到一首童谣:
伏热疯,疯伏热
剃刀割去右耳朵。 管你嗓门震破天,
半声他也听不见!
温森特的黄屋子里满是饥饿和怒气,因为阿尔人坚信画画能使人发疯,当温森特经过人群时,他们就拿白眼瞪他、啐他并且发出诅咒,甚至城里的饭馆都不让他进门,天啊!世界上挂满了可卑的流氓的鞭子,心慧者在遭受打击!他愤怒得在拉马丁广场上跑来跑去,他把自己的椅子、画板、镜子、床单、桌子、墙上的向日葵画像雨点一样抛出去,房子被抛空之后,他倒在窗台下,灵魂里的每一根神经都在瑟瑟发抖,那拯救生命的手呢,那上帝派出的圣徒呢,为什么把梵高留在黑暗的夜里,让他把自己一点一点撕碎,心慧者的手沾满了自己的血迹,心慧者的心灵在此时突然变成了凶器,一下一下把自己的生命戳透,听着野兽一样低吼的风声从灵魂上穿过去,心慧者把恶劣的世界抛在了脑后!温森特,我在一个遥远的深夜胆战心惊地看着你,我的身上是一片冰冷的汗水,我的心渐渐凉透。
“心慧者无力!”我又想到这个词,心慧者是盲从的力量型的世界上的落伍者,他们可以被抛在后面,被冷落在没有路的地方,然后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这孤独没有人看清,这远行的背影像一片枯叶在默默飘流,世界像冷酷的石头,所有的人是人非都像凶险的陷阱;海水可以把一片荒地轻易地抹掉,人心可以把一切的善行遮住;微笑的人把祸心表达得如同真理;那么悲凉的善感的人,坚守着这最后的路程还有什么用?大道向天行,人群都已走散,心灵凄凉如大漠上的天空;把衣饰留下,把脚印留下,甚至心灵和耳朵,盼望着风从高空吹下来,把寂寞的生命打扫干净,如果春天尚能回来,梵高能不能在春天的高处闭上眼睛!
太阳已经消失在天际,这个季节短暂的薄暮降临在平坦的原野上,温森特·梵高默默地站在黑暗的角落里,他已经把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全部用完了,他看见一匹黑马拉着一辆黑色柩车来到面前,他痛哭失声,他在与自己诀别,他沙哑的呼叫使阿尔人远远地避开,像逃避可怕的瘟疫。而这叫声被我在深夜里听见,这叫声仿佛穿过冰川的寒冷的闪电,照在我的头上,我整个的生命一下子凉到了极点,如同花园里遗落的冰块,痛惜、无助而悲悯,久久地陷入一种惊悚不安的心情里。
温森特,我看到的秋天的田野上,你衷情的向日葵已经被收割干净,天空下的道路被风吹成了一个孤独的斜面,而你的身影像辉煌的落日一样走在地平线上,被你带领的鲜花、村落、人群和高大的丝柏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天地之间留下一片温暖的金色。
心慧者无力。但心慧者生生不息,永远重生并且灿烂。
轿子城记
现在,我几乎时刻都在想着这样一种建筑:文明、道德、或者生命的成熟和溃败后的归属,哪怕是人类中某个部落或智慧屈辱的陈迹呢,也足以让我们在经历了人生的漫漫长途之后,把脚步在她的面前缓下来,然后稍稍放纵一下想象和感情,获得思考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建筑也许本身的力量就是沉重的,但谁又能拒绝呢。
我带着这样的思想在张北坝上经过了一周的旅行,这块硬挺的高原把大片的莜麦地和古拙的男女推到了我的面前,使我有一种走在梦中的感觉;我们的采访车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花海,被烟尘飘渺的暮色拨弄得如同一条腾跃在水波里的灰鱼,跌跌撞撞地从高处飘下来,飘下来……
就是这样的感觉,她几乎完全虚化了我的这次奇遇,我到现在还一直感到惊讶:一座古城就这样出现了!那种一瞬间突兀而出的印象仿佛她是從地下一下子冒出来,弄得我措手不及,我觉得自己肯定是被抛到了一片属于历史或文化的断层里去了,我们的车子就这样毫无顾忌地闯入,看着头顶上那突然出现的一片杂乱的荒草和压得低下来的垛口以及城墙上裸露的灰砖上斑斑驳驳的碱白,我甚至无法挽住自己是不是已经楔进一段生命陈迹里面去了的那种想象。
车子穿过城门,我才看清这座古城被包围起来的是一个古朴的小镇,那些残破不堪的灰苍苍的旧房舍已经亮起了寥落的灯火,一些神色散淡的居民在虚幻的暮色后面悄悄地走动着;小镇给人的感觉,像一个中世纪经历了神秘的惊恐和刚刚稳下心来的古堡,沉默中好像藏着许多的心事。
车子出了南门,我在路牌上读到了这个古城的名字:万全镇。
我知道万全镇是张北坝上与华北平原接壤处的缓冲带上一个重要关隘,上上下下系之如瓶口,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那么这座古城一定有不平凡的来历了!《淮南子·原道训》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万全古城用以“卫君”的价值可能小些,但“居人”却是无疑的了,那么,它到底曾有过一些什么样的人群和生活呢,我在灰蒙蒙的暮色里走到坎坷不平的街面上去,想切实体味一下古城那种懵懂自得的气氛。
街道是极窄的那种,路两边却长长短短地伸出来一座座旧房屋,房屋的漆色大都已经剥落,但临街的回廊却极曲折,檐头都翘成一种简练的云纹摸样,万字或寿字的窗棂里就透出一片模棱两可的灯光,一群群的蝙蝠在晕黄的灯光里飞成一串一串的黑闪,人就仿佛是走进了魔方,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恓惶,弄得左右撕磨不开,好像自己也变得不真实起来,好在我们并不在此留宿,小镇只能在我的梦里飘摇一夜了。
第二天下午,我一个人爬上了这座古城,清白的天光下,小镇的轮廓完全在我的眼底呈现出来,古城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堡垒,在安静的气氛中向上升起缕缕的炊烟,隐隐中有鸡鸣、羊咩、牛哞、人语,似乎是从一片来自地底下的埙乐里透出来,漂流出陈旧的土腥气息;城墙几乎是完好的,沿着四个城角又向里筑了一层内城,然后是密密麻麻的民居;只有一条街道穿过南北两个拱门,向城外远远地伸出去。
城的两侧各有一条白汤汤的河水,如两根银亮的滑竿插在古城的两肋,轿子城也由此得名。我站在城垛上,感受那种从张北高原上吹下来的无遮无拦的风,人就仿佛变成了一根斜插在黄土上的旧旗杆,身后是一幕深远而苍凉的天空和山峦;风吹过去,猎猎的风声下面,历史好像并不遥远,烽火台、箭楼、戍边兵卒的刀光似乎都隐匿在一层飞尘的下边;时光的飞芒滑过古城的上空,而古城留下来并且久久无言,古城比时间沉重。 向导告诉我:古城可能建于元代或者是明代,具体的时间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老人们说过,这里屯过兵、打过仗、死过人,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他拨开荒草让我看墙体上那些驳斑的弹痕,是的,古城是承受过历史的打击的,我在城垛上看到的那些遗迹已经让我惊诧古城绝不会有简单的来历,城门依托在十几米高的土岗上,成为一道生命的屏障,它除了阻挡天然的风景之外,肯定还把无数残酷的战争和死亡止息在了城下平静的泥土上,而古城又要怎样才能在这人世纷繁的风雨之中避开那些打击呢,我恍惚看见,夏天的雨水从天空中落下来,打在垛口上面那厚厚的尘土上,古城就腾起一点一点细小的烟尘,而后被呼啸的世界吞没。
冬天的雪就厚厚地盖住了灰茫茫的城墙和那些古朴的民居,一代一代的人在这条唯一的街巷中走过,各种各样的服饰和语言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神话,建筑和不断粉碎着一代又一代风流或屈辱的传说,而人类延续自己的文明是多么的艰难,人类毁灭自己的根基又是多么简单,一把刀,一柄剑,或一把草芥,甚至一星烟火,都可以把自己逐入绝境的边缘。看着在门洞下穿行的人群,脸色古拙、庄重,我就想,上推三五百年,再推三五百年,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过往匆匆?或者是木轮战车在城墙上推来推去,而城下是旌旗闪亮的刀兵,满耳是呼唤嘶喊的杀声……
向导说:县志上关于古城的记述非常详细,但我却不想去查阅什么县志,我怕历史与我的感觉大相径庭,我只想默默地坐在城头的夕辉里,久久浸淫在遥远文明的風声之中:轿子城,告诉我你被掩埋在风尘背后的苍凉的心境。
林蛙记
出围场县城往北走,翻过岱尹梁,向东,有一个叫蛤蟆岭的去处,远看山缓而林密,林多为水曲柳和白桦,地表之上虽木密而绝不盘根错节,各有天空,一致向上,人行兽也行,绝无旁蔓阻路。而其中以水曲柳最为宝贵,为当地人所珍重。
这种树木质紧密,纹络天成,极具弹性,是制作现代时兴家具的上等选材,历久而不变形,家具表面人为的创伤疤痕会自己平复,不留印记。此木的绝技世间百树绝不敢类比。
山上林木如此之奇,与水有关。这里大旱不出烟尘,遇雨不起飞流,但夏秋两季进山之人,不管雨晴都穿蓑衣,原来入林之后,你会发现,或柳或桦,或鸡骨头杂木,皮皱之间全都细水如流,枝叶凌空降下毛毛细雨,林中百鸟飞窜,鸣声如铃,抬头看时,一片水亮乱闪,不见蜂鸟身影,阳光斜射进来,是一缕缕的虚线,虚线里无数生物翻飞,亦幻亦真,不知是何精灵。
林中还有一怪,尤其让人吃惊:这里蛙多,满山跳跃,密不可分。通常蛙儿生水边,几乎与林木不结缘分,不知为何在这里却群居山林,确为奇观,当地人称其为林蛙。这蛙体大,腾挪之间,长鸣如琴,声缓而有韵,叫声清脆湿润,如音乐在耳,久久不散。这也与池塘里的鼓磬之声不同,闷热的夏天,也绝不会让人生出急躁之意。
那林蛙一身翠绿与草色相似,游人到此大多不会引起注意,无意间一脚落下来才看到飞溅起一团绿影,向尺把远的地方散开。蛙儿跃起之时,鸣声依然不歇,仿佛并不恼怒这意外的搅动,步步如此,脚迈得小心,蛙也叫的闲逸,看来这林蛙儿对人并不怀有什么敌意。
但林中生物也有斗争,入侵者多半是蛇,这恶虫总想寻隙捉一两只蛙充饥。伏在树上的护林之蛙发现天敌,锐声一叫,便会凌空而下,当头一击;这蛙巨大,一击之下蛇便昏眩,于是群蛙蜂拥而上,一击再击,蛇便成了一盘皮条,被推到了林子外面。
蛙生林间,孵卵草底,成群结队,逼迫的鼠蜴等恶物退避林外。林蛙是人类的大补之物,经常会见有人拎一个草篓,上山来捡拾。水草丰沛,林木繁华,不必担心林蛙会被捉净,青草碧叶之下,蝌蚪成群,一代代繁衍不息。
我写此文时,正是满山蛙语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