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服装教学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服装设计来说,设计师不仅要有独特的眼光和美学,还要在作品中体现一定的人文情怀,即设计的作品要具有时代性和感染力。因此,在服装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服装的基本知识,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使学生设计的作品具有"中国美"。因此,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服装教学;传统文化;专业课程
前言: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颖性和内涵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国,国内许多知名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钦佩。如果想进一步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服装设计,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传统文化渗透服装的完美过程,如何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值得老师深入探索。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传统文化需要生存的土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挖掘和提炼,否则将被深埋。放眼看着西方人穿着源自传统改造和创新的时尚服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作为一个国际、礼仪和身份场所地位的象征。韩国人继承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创造了的时尚"韩流"。在中国分享世界成就的同时,逐渐失去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技术,要实现学生服装设计作品的本土化特色,必须加强的传播,传承传统文化。
2.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中国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技术理论,很难在设计中确立自己的风格,引导时尚潮流,服装设计一直处于劣势。从现状来看,中国艺术考試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形成了理论基础薄弱、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现状。人才的初级和单一培养已成为专业学科快速发展的障碍,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外延的研究,形成文化积淀,提升特色产业,就必须从教育入手,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必须立足实际,关注课堂教学,使服装设计教学更贴近本土文化。
3坚持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大学生盲目追随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使得他们忽视了在自己传统文学中的重要性。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虽然老师有着深厚的东方哲学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但说到传统元素的运用,学生将了解到是死记硬背的,他的设计作品缺乏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老师的教学所缺乏的是一种现代语言来表达的思想和形式,以下是指导学生并加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教学是指导学生设计和创作的灵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综合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的多种专业应用技能、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融入专业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随着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学术专业化的局面。教师在以自己的专业方向讲授课程时,可以深入,将理论框架和关键知识透彻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学院努力发展的研究方向的同时,有必要在不同的教研部门和课程组与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学术水平。
2民间传统的美好愿望与服装设计教学的有效结合。中国人一直有美好的愿望,如和平、吉祥、财富、长寿、尊严、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气等。他们希望百事可乐成功,驱除疾病和灾难,化福为善,弃恶扬善。服装设计应以民间传统的美好愿望为基础,应该挖掘其优秀的基因,通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龙、国、景云"的画面连接了龙、凤、和祥和云,"鲤鱼跃过龙门"往往由跃动的鲤鱼、龙门、水纹等组成,这是对运气的隐喻。"福寿双全图案"古人用蝙蝠、长寿桃和双币来构成"福寿"图案。
3.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隶属于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专业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老师应该遵循"厚实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拓宽和加强服装设计的基础,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作为证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形成了科学的、可持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使学生加强了理论修养,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在专业设计培训与其他专业实践课程的衔接中,通过"智慧启蒙-潜能开发-能力培养一新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中外服装设计理念,发展设计理念,实现中西、古为今和的结合,尽快完成"模仿-个性化设计-策划"的全过程。
4.开辟理论教学的新途径。同时开设服装设计课程和服装历史理论课程,注重精品课程,加强设计基础教学和其他素质技能的教学。同时,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广阔的基础知识结构,拓展了传统文化理论,为专业学习提供了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服装的后续专项设计是以基础理论知识和质量平台为基础的,开设了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多功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总结:近年来,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在于其广度、深度和独特的美。老师们希望不断更新服装教学理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会重视本土化设计,与教学完美结合,调动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继续将传统文化带入服装中进行解读,满足当前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满足现代服装教学的目标,让自己、学生和作品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萍.论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17):617+642.
[2]黄晓娣.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融合[J].内江科技,2007(08):149+152.
[3]骞海青.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纺织品报告,2017(11):3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ZZJG2020B02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服装教学;传统文化;专业课程
前言: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颖性和内涵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国,国内许多知名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钦佩。如果想进一步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服装设计,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传统文化渗透服装的完美过程,如何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值得老师深入探索。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传统文化需要生存的土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挖掘和提炼,否则将被深埋。放眼看着西方人穿着源自传统改造和创新的时尚服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作为一个国际、礼仪和身份场所地位的象征。韩国人继承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创造了的时尚"韩流"。在中国分享世界成就的同时,逐渐失去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技术,要实现学生服装设计作品的本土化特色,必须加强的传播,传承传统文化。
2.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中国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技术理论,很难在设计中确立自己的风格,引导时尚潮流,服装设计一直处于劣势。从现状来看,中国艺术考試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形成了理论基础薄弱、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现状。人才的初级和单一培养已成为专业学科快速发展的障碍,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外延的研究,形成文化积淀,提升特色产业,就必须从教育入手,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必须立足实际,关注课堂教学,使服装设计教学更贴近本土文化。
3坚持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大学生盲目追随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使得他们忽视了在自己传统文学中的重要性。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虽然老师有着深厚的东方哲学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但说到传统元素的运用,学生将了解到是死记硬背的,他的设计作品缺乏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老师的教学所缺乏的是一种现代语言来表达的思想和形式,以下是指导学生并加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教学是指导学生设计和创作的灵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综合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的多种专业应用技能、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融入专业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随着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学术专业化的局面。教师在以自己的专业方向讲授课程时,可以深入,将理论框架和关键知识透彻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学院努力发展的研究方向的同时,有必要在不同的教研部门和课程组与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学术水平。
2民间传统的美好愿望与服装设计教学的有效结合。中国人一直有美好的愿望,如和平、吉祥、财富、长寿、尊严、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气等。他们希望百事可乐成功,驱除疾病和灾难,化福为善,弃恶扬善。服装设计应以民间传统的美好愿望为基础,应该挖掘其优秀的基因,通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龙、国、景云"的画面连接了龙、凤、和祥和云,"鲤鱼跃过龙门"往往由跃动的鲤鱼、龙门、水纹等组成,这是对运气的隐喻。"福寿双全图案"古人用蝙蝠、长寿桃和双币来构成"福寿"图案。
3.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隶属于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专业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老师应该遵循"厚实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拓宽和加强服装设计的基础,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作为证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形成了科学的、可持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使学生加强了理论修养,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在专业设计培训与其他专业实践课程的衔接中,通过"智慧启蒙-潜能开发-能力培养一新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中外服装设计理念,发展设计理念,实现中西、古为今和的结合,尽快完成"模仿-个性化设计-策划"的全过程。
4.开辟理论教学的新途径。同时开设服装设计课程和服装历史理论课程,注重精品课程,加强设计基础教学和其他素质技能的教学。同时,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广阔的基础知识结构,拓展了传统文化理论,为专业学习提供了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服装的后续专项设计是以基础理论知识和质量平台为基础的,开设了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多功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总结:近年来,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在于其广度、深度和独特的美。老师们希望不断更新服装教学理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会重视本土化设计,与教学完美结合,调动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继续将传统文化带入服装中进行解读,满足当前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满足现代服装教学的目标,让自己、学生和作品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萍.论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17):617+642.
[2]黄晓娣.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融合[J].内江科技,2007(08):149+152.
[3]骞海青.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纺织品报告,2017(11):3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ZZJG2020B02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