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素描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李英儒(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是个农民的儿子,尽管他从一解放就是解放军的高官,但他眷恋土地的情怀伴随了他的一生,在我很小时他就把我送到农村去锻炼。我懂得他的愿望,也希望自己长大后为我的家乡父老、为大地母亲的最贫困子女们做点什么,因为我们是农民的后代。于是我拍摄了《城里城外》。尽我所能,为农民兄弟抒怀。
  


  
  一
  
  2005年炎夏,极热的一个月末,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一个电话把我叫到了他宽大简朴还略显陈旧的办公室(与某些飞腾起来的民营影视公司比)。
  此前已有工作人员和我通过话,询问我刚拍完的《大清徽商》有没有片花,说晓龙要看。我知道他在筹备拍《将门风云》,这是根据一部好小说《楚河汉界》改编的,这部电视剧有战争场面,莫非是选将来啃硬骨头?
  晓龙很高兴,但只字未提我的《大清徽商》,而是说要从组织编剧开始创作一部40集的反映北京地区城乡差别的电视剧。就是今天的《城里城外》。随着烈日的坠落他愈发神采奕奕。我知道这是长期夜猫子生活的人大脑皮层开始活跃的时候。他描述了主题、人物(这是他的长项),又将创作制作、播出及后续80集、120集的构想流畅地端出,特有影视界霸主的风度。最后说:你来牵这个头,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完成。旋即,他轻松地点燃一支烟,等我回答。
  我稍许失望,不是非要得到《将门风云》的导座,而是他没选我!我是女的,就不能拍战争片?这本是我的“看家作”呀!不被承认是最大的沮丧。
  郑晓龙此时说了一句他不可能记得的话:“我考虑了,组织人从剧本开始阶段到摄制完成,你最合适。”这句话和八年前一模一样!当年交给我拍摄由万梓良主演的30集电视剧《阿郎在北京》时,他说过同样的话。那个戏,也是从剧本阶段交给我的。
  战争片我就不合适吗?炮火硝烟、激动的血与火的场面,非得是外表张扬的人才能做的吗?
  可是我却说:“钱呢 ?”
  郑晓龙胸有成竹地:“剧本费咱们中心先出,以后香港合作方看了剧本大纲会把制作费打过来,还有要共同投入资金的如……”他又说出了几个投资方。
  随着日落,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身影都快成剪影了,没顾上去开灯。晓龙已经完全进入了最清醒的时刻,“你找编剧,用咱们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老方法,集体创作,展开头脑风暴,你就开始吧!”
  华灯初上,天空微蓝,夜景最美的时刻刚开始,可我的心里一点也美不起来。对于领受的新作不能不在我心里激起波澜。这是几年前我曾介入过的一个题材,当年我曾跑到京郊几处地方采访城乡结合部,那时中心副主任、主管编辑部的著名编剧李晓明很感动地说:“现在谁还下去生活?还是去跑跑好。”还说要给我买些书作奖励呢(当然没给买)。
  我很难相信投资人,因为对于好剧本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取得共识不太可能,又怎么能保证投资到位呢?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错,稍有差池,漫长的创作时间和倾注的心血就白费了。这种事在业界内屡见不鲜。你组织了一堆的人和事,到头来要由你面对这些人和事,只剩下冷冷无声的一堆剧本和临别的埋怨。
  当我再次坐到郑晓龙面前,他已顾不得看我,盯着面前的四位年轻编剧,他们的年龄加起来不到100岁。
  后来他问我“是不是都太年轻了?”我回答“还有咱们俩呢。”当时郑晓龙微微打了个愣怔,挺招人喜欢地说:“看见你们我觉得我老了。”于是他昂扬地讲起这部作品来。我的思绪开了小差,“能有钱吗?进行到哪个阶段会没钱了呢?写成功了和有制作费根本不是等号关系,如果我召集了一大帮人而又没钱继续下去……太不忍往下想……”突然间我听到编剧中一人叫道:“小龙姐你就说怎么干吧!”我不再晃神儿,我知道是郑晓龙那极具煽动力的宣讲点燃了编剧们的激情火种。
  
  二
  
  说这部电视连续剧是现实主义力作,这是因为本剧反映了北京近郊(现北京城郊,甚至已经是北京市三环附近的繁华地区)的历史,或者说是一部反映农村历经变革、浓缩了中国大地城乡差别这段历史的一部具有编年体风格的、史诗品格的现实主义写实作品。
  《城里城外》描写了中国特有的“三大差别”中,最为紧要的一种生存现状,即中国大地数亿人几十年间不由自主地经历的“城乡差别”。正是这种从建国之初确立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严重区分和几十年不变的生活,导致了无数中国人连渴望梦想的思想都不复存在。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差别终于在经济腾飞的形势下,得到了真正的消灭,唤起了全体中国人压抑了多年的追求,开始敢做和能做超现实的、高度浪漫的明日之梦,活力和想象力空前地在当代人身上激发。《城里城外》所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通过北京城边一个小小“太阳店”村子被修路形成的一条街分成两边,一边是城里吃商品粮,另一边还是农民,种地,持有农业户口。一个小本子,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一条南北线,分出了几十年的苦辣酸甜。这是一部记录着上一辈人几十年不可思议的,甚至不再思变的生活,却就在今天得到了真正的改变,历史的嬗变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命运和时间再次显示了他们对于平常人生活的巨大作用力。
  说这部电视剧是素描,是因为该剧写作朴实,内容谐趣横生,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构思基础,外部故事冷静沉着。它的独特艺术品质是高品位的,虽然写的是一群似乎不谙世事的,也确实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但在几十年后农村融合了都市的这种巨变,将本是一村人、同饮一井水的农民通过城乡划分,从此分野到在新时期的今天,不但握手言欢,共建未来,更说明大时代与我们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这是一部大气、品质感极强的作品,并且在本剧中没有无端的煽情,没有做作的矫揉。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不惜一切的重现历史的车辙,塑造过去的时代,刻画剧中的人物。
  本剧的故事开始于1948年秋。解放大军路过北京城郊的太阳店村,为了炮兵部队顺利通过,临时修了一条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条路,日后成为了划分城乡的分界线,引发了路两边的人们迥异的生活景况和悲欢离合。
  随军民工冯大奎的骡子在修路时被砸死,他被部队安置到太阳店村一座废弃的宅子里养伤,从此便留在了太阳店。
  郑汉民是太阳店村一带有名的铁匠,为人义气。冯大奎则精于算计,与郑汉民拜了把兄弟,借助郑汉民的帮助,在与村里的绿娥、高大炮等人围绕宅子展开的争夺中机关算尽,化解危机,在太阳店村站稳了脚跟。
  新中国的成立使郑汉民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与中医吴景春的女儿吴玉萍相恋日久,相约一同走出太阳店村,到城里参加工作。可是天违人愿,因为郑、冯两家阴差阳错的一次换房,使双方在城乡划分中身份发生了调换。冯大奎因为换到路南而划为城市户口,顺利参加了工作;郑汉民则因为换到路北而划为农业户口,失去了进城当工人的机会。
  郑汉民与吴玉萍因为种种误会最终分手,冯大奎则渔翁得利,与吴玉萍结成了夫妻。郑汉民则娶了苦苦追求他的黄保长的外甥女黄爱娟。但是冯大奎一直有个疑团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吴玉萍到底爱他还是爱郑汉民,并且为这件事冯大奎一辈子都在不断追寻着答案。
  终于随着时代的前进,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显露出来,自来水、电灯、紧俏商品等方方面面,城市户口体现出了农村户口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连郑汉民这样要强的人也徒呼奈何。
  随着时间的流逝,郑冯两家的孩子们长大成人。郑汉民的长子郑向阳与冯大奎的长女冯小兰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但在冯大奎动用心机,用从郑向阳那里得来的大学名额,将冯小惠送去上大学之后。冯小惠便逐渐与郑向阳疏远。郑向阳愤怒之下,与冯家发生冲突,被捕入狱。
  时间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改革开放之初,党给了农村优厚的政策。郑汉民有一发挥才干的机会,而冯大奎依然满心算计“小我”得失,因此止步不前。步入老年的郑汉民和冯大奎在向阳出狱之后,渐渐泯灭恩仇。经过了人生大喜与大悲之后,他们开始安享幸福的晚年。
  该剧体现了导演本人一贯创作风格的追求。对现实和历史的再现,一切历史都是为今天服务的。而这种表现绝无过分雕琢的痕迹,而是在忠实于历史的前提下,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着生活画卷。自然清新,又不乏历史的厚重。可以这样说,我们希望《城里城外》在戏说与情感剧的潮流中,脱颖而出,掀起一股现实主义的新浪潮。我们更希望年轻的一代能观看这部作品,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祖祖辈辈农民的不容易。
  其实本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剧本中便充分体现,而且令人很难想象,拥有如此厚度与深度的剧本,竟然是在导演的带领下,由两名年轻编剧执笔完成的。编剧龚向栋和赵哲恩都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剧本中描述的许多年代感极强的故事,他们并未亲身经历,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阻碍。为了使剧本达到凭史为实,戏出有据,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加工。经过无数次的推翻和修改终于创作出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年代大戏《城里城外》。
  经过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全剧组所有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一部以北京城乡变迁为背景,普通百姓生活为切入点,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城里城外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大戏《城里城外》顺利诞生。这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使凡人小事进一步升华,以小见大。阐明了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并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真谛。
  


  
  三
  
  有了这样的剧本,足以激发出演员的全部创作热情,使他们在拍摄时,全身心地投入到塑造人物的二度创作中去。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城里城外》强大的演员阵容,他们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优秀演员。
  饰演郑汉民的任程伟主演过《大雪无痕》《沙家浜》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影视作品。在本剧中,他将郑汉民年轻时的桀骜不逊、中年时的忍辱负重、老年时的平和安详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在郑汉民面对爱妻的遗像哭诉的一场戏中,他将一个中国男人的隐忍和对亡妻满怀愧疚的锥心之痛诠释得淋漓尽致。没有大声的哭号,只是默默地流泪,每一句对爱妻的倾诉都发自肺腑。导演喊停之后,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饰演冯大奎的林永健主演过《历史的天空》,并凭借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小品《装修》而令人所熟知。对于出演冯大奎这个具有典型小农意识的角色,林永健自有一番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冯大奎作为一个保定支前的民夫,要在北京城生根开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冯大奎应该是一个具有喜剧色彩,因为尝过生活的艰辛为求生存,而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冯大奎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任何反面角色。林永健扮演的冯大奎会常常用男人的眼泪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他经常在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之后沾沾自喜。“做个小人真快乐”是他的口头禅。但是面对真正的大是大非,他又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于是一个可爱又可恨的冯大奎便呈现在观众面前。拍摄他的戏,与他搭戏的演员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忍不住笑场,冯大奎这个角色成为本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
  饰演郑汉民的妻子——黄爱娟的演员,是在旧版《红楼梦》中扮演鸳鸯一角的郑峥。在银屏上郑峥出演过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郑峥本人温文尔雅,但她饰演的黄爱娟却泼辣无比。尽管本人与角色之间有着强烈的性格反差,但却并不足以难倒郑峥,黄爱娟对郑汉民深沉的爱,对冯大奎毫不掩饰的鄙夷,全都被她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喜时令人莞尔,怒时令人心惊。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本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绿娥,由出演过《女人不是月亮》《明宫三大案》《非常接触》的女演员雯艳饰演。雯艳很好地把握住了角色特点,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受旧社会影响深重的妇女的全部苦难充分地展现出来,并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为了与冯大奎争房,她使出浑身解数。虽然最后失败,但她并没有灰心,马上又投入了新的生活角逐。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含辛茹苦,绝拒再嫁,但是换来的却是亲生儿子成年后一记响亮的耳光。无数感人至深的苦情戏都被她非常好地表现出来,动情处催人泪下。
  
  作者档案
  李小龙,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学士学位。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1984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编导室任导演,后任该团电视剧部导演。1997年转业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部任导演至今。担任导演和制片人的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又是寒冬落雪时》《阿香》《第六个藤圈》《天伦》《聚财人》《危险旅程》《证人》《迷彩世界红绿灯》《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海北京夏天》《太阳你早》《阿郎在北京》《一年又一年》《大路方圆》《冬天不冷》《世上不止妈妈好》《大清徽商》,电影《共和国不会忘记》。
其他文献
对话人简介:  黄承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熙远,副教授,1957年9月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宝安区政协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艺作品100余篇,专业论文4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即散文集《真水无香》《滴水藏海》,诗集《北大诗绪》,历史学专著《桂史拾遗》《中国历代上流社
期刊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正面临三大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这些危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整体毁灭。也正是在这些危机的重压之下,我们想到和呼唤我们先人的宝贵生存智慧,并运用于今天我们的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小区建设、楼堂修造、居家装饰、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繁育后代及姓名字号选择等诸多方面,以减轻危机,让更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信迷信、不讲
期刊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此,音乐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灌”,而是让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课,重新审视音乐课堂中的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拓展学生的教材
期刊
君良的园林画是属于那种轻歌低吟的小夜曲的,是月光下潺潺流淌的小溪,是湖面上徐徐吹来的清风,是夕阳下牧童吹响的笛声,是春风里飘飞灵动的燕群,但是,当那些精美无比宁静优雅的江南园林浩浩荡荡向我们涌来时,你能说它们不是一阙气势恢宏的人间最动听的交响乐吗?    君良以画园林而著名。走进他的画中,你也就是走进了苏州千姿百态的园林中。——尽管这些都是纸上的园林,但当你站在它们面前时,你分明能听到小园深处泉水
期刊
崔善玉简历  崔善玉,中国民族舞蹈家。1937年出生于东北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家庭。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国际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吉林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艺术总监。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  三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两会”恰在这个时节在
期刊
第九届北京音乐节请来意大利威尼斯凤凰剧院《茶花女》剧组参演,使我们得以欣赏到在1853年看演《茶》剧著名剧团的演出。作为五十年前参加过新中国首演《茶》剧的演员,我有幸观看并聆听了伟大的威尔第的不朽之作,并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三位主角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歌剧明星,但他们的演唱堪称顶尖级的声乐艺术表现,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充分展示了美声学派的无限威力,用唱段把性格特征、情感深度体现得淋漓尽致、震撼
期刊
编者话:  电视和报刊一样,都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本来,一家电视台开办一档栏目是非常平常的事,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要看这是哪家电视台开办的什么内容的栏目。就说央视开办的《百家讲坛》。本来,在这个栏目刚开始办的时候,尽管有刘心武讲《红楼梦》,但始终没能真正把大众的眼球吸引过去。可是,自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登上了《百家讲坛》“品三国”后,其意义就不同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易中天和《百家讲坛》在200
期刊
忽然想起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走进人大会堂小休息厅,一眼望去,满屋尽是大明星,熠熠复熠熠,生辉又生辉。当然,一会儿文代会作代会开幕。我和舒婷自知欠熠熠,正不知往哪里坐,就见铁凝和抗抗走向一个边门外。她们的背影用肢体语言传递出一个信息:那里一定有一个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好地方。用范伟的话来说叫做: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和舒婷加快步子盯上那两个传神的背影,带着探宝一样的兴致,走到了边门外。那里
期刊
’2006超级女声6月2日长沙赛区总决赛,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比赛之后,和很多人预测的一样,有着超人气的厉娜以短信支持率15万票的绝对优势,获得了长沙赛区的冠军。在短短的时间内,这个刚刚23岁的小女生,依靠靓丽的外表和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粉丝。在2006年超女中,她旺盛的人气一时无人能及,才短短的两三个月,就迅速蹿红网络,她的歌被人四处传唱,成千上万的粉丝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她在超
期刊
与王久辛相识在“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沈阳世博园”的活动中,他是活动的主角──诗人,我是随行的记者。早前就听说过这个人,知道他是位军旅诗人,曾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的长诗《狂雪》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铸成39米长的“诗墙”,供前来参观的千百万人诵读,受到了诗歌界前所未有的礼遇……但这些仿佛都离我很遥远,我除了仰慕之外别无其他。不是这次偶然的相遇,我将很难走入这位诗人的世界。即使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