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海原大地震断层面参数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测定地震震源机制解较多地通过P波初动、体波波形、面波波形和大地测量数据,然而针对中国测震台网建设之前发生的历史地震,利用以上方法测定震源机制解比较困难。随着测震台网的逐步完善,历史大震发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监测到的小震数量越来越多,且随着地震主事件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小震定位精度越来越高,使得利用小震震源位置的空间分布较精确地描绘断层的几何形态成为可能。本研究根据小震的位置利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1920年海原8坭级地震的断层面走向和倾角,并根据大华北区域
其他文献
安徽省地处郯庐断裂的南段,历史地震活动较弱,频度、强度与郯庐断裂北段、中段的差异较大,因此作为未来可能的发震区引起足够的关注。2014年安徽地区地震活跃,MS3.0以上地震活动
衡水冀16井终孔深度1700.41 m,属高温自流井,水温79.5℃,总矿化度44.8 g/L,气体总量较大,水型属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不受大气降雨、地表水直接渗入补给。井孔位于华北平原沉降带冀
地下流体的异常判定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时间尺度及滤波窗口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提取出的异常变化时间和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水文系统要素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非随机却貌似随机的特征,因此,可运用混沌理论的分析方法来提取地下流体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利用G-P算法重构相空间,对西影井水位1993—2003年的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饱和关联分维数随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