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的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阶段;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68-01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应“固本”“铸魂”“打底”,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
  一、择优而学,选择经典
  中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的第一步是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什么和怎样学同样重要。我们常说的开卷有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所开之卷必须是好书,必须是经典。经史子集,浩如烟海,诗词歌赋,不可胜数。因此,在纷繁的传统文化著作中选取出经典来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的“经典”是指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思想魅力的作品。凡是经典,都是经过大浪淘沙,在比较中产生的。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自己成熟的审美体系,所以需要家长、教师结合不同的學情,如青少年的兴趣、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综合作品的价值,慎之又慎,选择名家名篇名段名句来读。对青少年学生开展认知教育,使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进而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二、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最忌讳的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有毅力、有耐心、有定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业精于勤,荒于嬉”都向我们说明坚持的重要意义。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提升与飞跃,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即是这个道理。只有你积累得多了,发挥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综上,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坚持每日阅读经典、背诵诗词。唯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积少成多,见到成效。范曾先生曾说过:“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够不坚持,希望一下子就成为一个饱学之士,或者根本就不读书,认为电脑一开,一按全知道。可是通过这种方法知道的东西,缺乏一种生命力,他没有化到你的灵魂和血液里去。”这种基础阅读教育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重视过程,浸润感悟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要善于联想和思考,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品味流淌出来的美感,寻找心灵感应,做到活学活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生僻难懂的内容,学生一时没有记住,或者无法理解,这些都很正常,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领悟,足矣。我们要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力的较量,情的集中。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在过程中实现与古代古人古诗古文的心有灵犀,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包括谈吐、写作等。
  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里的“知”是指获取知识,这里的“行”是指实践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知道,比“知之”更重要也更有必要的是“为之” “行之”。一方面,通过实践,检验所知的正确与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达到人格的完善,实现人生的理想。《大学》有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说我们要在行中求知,在知后力行,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学生要根据阅读的内容相应地采取行动,付诸实践,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找寻、创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如果学习《中庸》的话,就可以把这本书当中提出来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话,就可以运用“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法来阅读;熟读《三字经》就会知道“为学者,必有初,中学终,至四书”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
  “国学不是老古董,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目标。
  (特约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化教学可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同时把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生物认知。作为生物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和增强生活化教学实践三方面分别激活、活化和升华高中生物课堂,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生物课堂;活化[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93-01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融入生活,为学生构建集开放性、主动性、灵动性、互动性、建构性于一体的学习场所,使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和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94-0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
[摘 要]在长期的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其知识点散而杂,多而繁。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将在材料中常见的关键词以“点”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总结,同时为了明确知识设问考查的范围,我们也可以以“线”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进行汇总,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启发学生,不断地结合学科思维特点多总结、多归纳,将厚书变薄,再将薄书变厚。  [关键词]知识点;线索;层面;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提出的情境创设方式主要包括: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及游戏情境等。上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均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活动生活游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48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本土教学方法,它最先由南通一名小学教师李吉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