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礼乐的批判之外——王光祈礼乐思想探微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光祈虽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既不像新青年那样否定礼,更不像同时代的音乐家青主那样否定乐,却对它们作了现代转化和诠释。其礼乐思想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传统礼乐陶铸了中华民族谐和的民族精神;第二,以乐释礼,礼是乐的附带品,是内在谐和生活的外在的节奏,礼彻底乐感化,艺术化了,在美学的视野下重构了传统礼乐的一体性;第三,倡导立足传统礼乐精神,融汇西方的音乐形式和技法,改革传统礼之乐,创制能继续陶铸民族特性的新礼乐,即“国乐”。王光祈虽留学德国研习西方音乐,并系统地将之引入国内,但
其他文献
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音乐文化回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源于局外人“他者的凝视”,并结合历史语境及民族身份/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作用,最终被文化当事人所认可、接受;同时,其又与文化的传播、“在地化”等产生微妙而广泛的联系。本文将从国内、外民族音乐田野实践的几个具体案例出发,讨论音乐的文化回授现象、路径、方式及与文化回授相关的理论梳理与辨析。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特点,在教材应用与建设上应该有自身的模式。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竹笛教材,多是专业教师们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背景选用的,不能很好地切合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竹笛教材的建设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多元性、实用性的原则,在编写内容上可以考虑充实相关理论内容、增加教学法训练、合奏训练等环节,同时还可以适当编入一些相近简易乐器的演奏训练。
叶诗梦系清代大臣叶赫那拉•瑞麟的第三子,慈禧之侄。一生历经家国变故,晚年以授琴、行医为生。其古琴前后师承刘蓉斋、祝桐君、祝安伯、孙晋斋、道士静修、释空尘、黄勉之等人,可谓博采众家。他的古琴弟子主要有汪孟舒、管平湖和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van Gulik)。因其家世显赫,叶诗梦藏琴很富,庚子国难之后,仅余“崑山玉”“九霄环佩”“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
2021年6月10日上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召开校党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会上,党委书记孙朝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同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起来。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中,传统乐教区别于西方近代学科体系中的音乐教育,乐教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育功能。清末至民国中期是近代中国文化观念革新巨变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兴学堂、废科举”的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新形态的学术分科体系下产生了知识组合新系统。中国传统乐教体系下的不分科的“通人之学”被打破,向西方现代学术分科体系下的“专科之学”转变。
互联网媒体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辅助开展的少先队活动,不仅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还丰富了少先队活动的内容、扩大了少先队活动的容量.如何借助互联网优
本文以文献、图像、考古、民俗资料为据,论说中国“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之以击奏乐器杂于弦乐演奏其中的久远传统及其在古代河西、龟兹、西域乐舞中的保守、传承,考证研究鸣球、陶铃、铜铃、銮铃、牛吼、木哨、击缶、击瓯、水盏、碗碗等击奏乐器的由来、衍变。
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中国的当代音乐艺术无法孤立地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生存。中国艺术歌曲自20世纪诞生以来,以“中西合体”的文化身份、美学旨归,承载着国人的声乐艺术追求。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曲折探索与发展,催生出一大批意趣深邃、格调雅致的经典之作,其历史性、专业性、艺术性在交错的音乐构思、坚实的音乐传统中逐步成规定型。当代音乐艺术的先锋探路者们需与时俱进地以跨界为特征的多元融合的创作理念和多维立体的传播路径,为中国艺术歌曲开创新局面。
在生存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对古希腊哲学整体主义自然观、近代哲学机械自然观、现代哲学科学主义自然观和人本主义自然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立足人的对象性
柳腔是胶东半岛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戏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前柳腔的原生态环境受到冲击,衍生态和新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从文化认同视域来看,文化主体的认同心理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建构性,从非遗接受主体和传承主体的认同建构两个层面来观照柳腔传承和发展的文化事像,丰富了我们观照非遗保护工作的视角和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