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鲁九皋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一生作品众多,其中尤以《诗学源流考》影响最深。《诗学源流考》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开始,到宋元时期的诗词发展历程,其内容全面,并且行文结构严谨,对于研究我国诗词文化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从为官、文学、德行等方面阐述了鲁九皋的生平,并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的时间线,分析了《诗学源流考》中鲁九皋的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鲁九皋;《诗学源流考》;文学
【中图分类号】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96-01
一、鲁九皋生平概述
鲁九皋原名鲁仕骥,清新城种贤人,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鲁九皋在写文章时,经常自称为山木居士,因此在当时又被称为山木先生。
雍正十年,鲁九皋出生于清新城种贤,即现在的江西省黎川县,于乾隆三十年贡入国子监,并于同年考中恩科乡举,六年后高中进士。但由于鲁九皋的父母年事已高,直到十几年后才重返仕途,在山西夏县任知县。在任官时期,鲁九皋勤政爱民,提出了大量惠民政策,并且事必躬亲,在任职期间,夏县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鲁九皋也深受夏县百姓的爱戴。但由于鲁九皋本就年纪不小,加上事必躬亲,积劳成疾,最终在乾隆五十九年去世,当时已有六十三岁。在死后,被雨雾“桐城三祖”的著名散文家姚鼐为其提墓志铭,说道:“鲁九皋的一言一行恭敬谨严、温和有礼,便可以知道他治学严谨,学识深厚。而其文章冲和平易、体制严明,也可以知道鲁九皋必然是一位君子。新城的文学发展如此兴盛,也必然是受到鲁九皋的影响。”
鲁九皋一生钻研程朱理学,其思想成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除此之外,鲁九皋还涉猎《周易》,撰写了《周易读本》十二卷,除此之外,还整理了自己的文章集《山木居士集》。其中,《诗学源流考》是鲁九皋一部重要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流传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诗学源流考》中鲁九皋的文学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
《诗学源流考》中提到了,孟子认为,随着周朝的覆灭,承担着部分史书功能,并且对周天子歌功颂德的《诗经》也随之小时。在这之后,《春秋》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百年历史,虽然是以路过历史为中心的,但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既非单纯的王朝历史,也非各国诸侯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通史。春秋中记载了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成为了文学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在《春秋》之后数百年中,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成为了文学发展最主要的经典。其中,《离骚》以瑰丽的想象指代楚国的命运,明确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关心,彰显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色彩,并开拓了一种新的诗词形式。而《九歌》则是屈原在传统神话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想象创造出的神的形象,表达出屈原内心的思想情感。《离骚》和《九歌》不仅流传深远,还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著名诗人宋玉就是受到屈原影响而形成的自身文风,这种文风又被称之为“楚词”。楚国被秦国所灭后,这种文风也逐渐消失。
(二)秦汉时期,
秦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汉高祖刘邦起兵反叛,作《大风歌》等传世作品。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东汉文学家王逸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对后世《楚辞》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东汉班固著有《两京赋》、《两都赋》,通过描述两都、两京的历史,来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
(三)隋唐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是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其中诗人墨客人才辈出,尤其以李、杜等人为主。除此之外,以《春江花月夜》等为主的诗文形式也开始流传,极大的豐富了隋唐时期的诗词内容, 对隋唐诗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南北朝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文学造诣水平极高,曾经主持编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集合。南朝著名军事家和文学家徐陵撰写了《徐孝穆集》、《玉台新咏》等。其中,刘思勰所创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其结构严谨,研究细密,对我国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四)宋元时期,
《诗学源流考》中认为,在宋朝,我国诗词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词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古诗体裁的新诗歌形式,不仅文笔优美,内涵丰富,并且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诗词文学形式之一,并且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绝。宋词可以根据长短规模、音乐性质、拍节和词派来源进行划分,宋词整体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以苏轼、辛弃疾、陆游、张孝祥等为主的豪放派,另一派则是以柳永、李清照、李煜、秦观、王安石、欧阳修等为主的婉约派,形成了我国文学历史上百家齐放的格局。而在南宋灭亡后,文学主要以元曲为主,包括杂剧和散曲等。其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作家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为首。而除此之外,如赵微明、沈千运等都喜作汉诗,其文学水平足以承载汉族的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少英. 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J]. 甘肃社会科学,2012,(02):248-250.
[2] 李遇春,朱一帆.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J]. 天津社会科学,2017,(01):116-127.
[3] 张晋俐.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J]. 中国音乐学,2006,(04):68-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艺术规划(2015年)项目(课题项目编号:YG2015073)
作者信息:
陈华(1976.10-),女,汉,江西东乡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洪新华(1979.9-),男,汉,江西宜黄人,硕士,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周太(1975.9-),男,汉,江西九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关键词: 鲁九皋;《诗学源流考》;文学
【中图分类号】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96-01
一、鲁九皋生平概述
鲁九皋原名鲁仕骥,清新城种贤人,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鲁九皋在写文章时,经常自称为山木居士,因此在当时又被称为山木先生。
雍正十年,鲁九皋出生于清新城种贤,即现在的江西省黎川县,于乾隆三十年贡入国子监,并于同年考中恩科乡举,六年后高中进士。但由于鲁九皋的父母年事已高,直到十几年后才重返仕途,在山西夏县任知县。在任官时期,鲁九皋勤政爱民,提出了大量惠民政策,并且事必躬亲,在任职期间,夏县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鲁九皋也深受夏县百姓的爱戴。但由于鲁九皋本就年纪不小,加上事必躬亲,积劳成疾,最终在乾隆五十九年去世,当时已有六十三岁。在死后,被雨雾“桐城三祖”的著名散文家姚鼐为其提墓志铭,说道:“鲁九皋的一言一行恭敬谨严、温和有礼,便可以知道他治学严谨,学识深厚。而其文章冲和平易、体制严明,也可以知道鲁九皋必然是一位君子。新城的文学发展如此兴盛,也必然是受到鲁九皋的影响。”
鲁九皋一生钻研程朱理学,其思想成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除此之外,鲁九皋还涉猎《周易》,撰写了《周易读本》十二卷,除此之外,还整理了自己的文章集《山木居士集》。其中,《诗学源流考》是鲁九皋一部重要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流传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诗学源流考》中鲁九皋的文学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
《诗学源流考》中提到了,孟子认为,随着周朝的覆灭,承担着部分史书功能,并且对周天子歌功颂德的《诗经》也随之小时。在这之后,《春秋》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百年历史,虽然是以路过历史为中心的,但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既非单纯的王朝历史,也非各国诸侯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通史。春秋中记载了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成为了文学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在《春秋》之后数百年中,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成为了文学发展最主要的经典。其中,《离骚》以瑰丽的想象指代楚国的命运,明确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关心,彰显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色彩,并开拓了一种新的诗词形式。而《九歌》则是屈原在传统神话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想象创造出的神的形象,表达出屈原内心的思想情感。《离骚》和《九歌》不仅流传深远,还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著名诗人宋玉就是受到屈原影响而形成的自身文风,这种文风又被称之为“楚词”。楚国被秦国所灭后,这种文风也逐渐消失。
(二)秦汉时期,
秦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汉高祖刘邦起兵反叛,作《大风歌》等传世作品。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东汉文学家王逸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对后世《楚辞》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东汉班固著有《两京赋》、《两都赋》,通过描述两都、两京的历史,来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
(三)隋唐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是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其中诗人墨客人才辈出,尤其以李、杜等人为主。除此之外,以《春江花月夜》等为主的诗文形式也开始流传,极大的豐富了隋唐时期的诗词内容, 对隋唐诗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南北朝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文学造诣水平极高,曾经主持编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集合。南朝著名军事家和文学家徐陵撰写了《徐孝穆集》、《玉台新咏》等。其中,刘思勰所创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其结构严谨,研究细密,对我国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四)宋元时期,
《诗学源流考》中认为,在宋朝,我国诗词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词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古诗体裁的新诗歌形式,不仅文笔优美,内涵丰富,并且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诗词文学形式之一,并且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绝。宋词可以根据长短规模、音乐性质、拍节和词派来源进行划分,宋词整体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以苏轼、辛弃疾、陆游、张孝祥等为主的豪放派,另一派则是以柳永、李清照、李煜、秦观、王安石、欧阳修等为主的婉约派,形成了我国文学历史上百家齐放的格局。而在南宋灭亡后,文学主要以元曲为主,包括杂剧和散曲等。其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作家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为首。而除此之外,如赵微明、沈千运等都喜作汉诗,其文学水平足以承载汉族的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少英. 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J]. 甘肃社会科学,2012,(02):248-250.
[2] 李遇春,朱一帆.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J]. 天津社会科学,2017,(01):116-127.
[3] 张晋俐.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J]. 中国音乐学,2006,(04):68-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艺术规划(2015年)项目(课题项目编号:YG2015073)
作者信息:
陈华(1976.10-),女,汉,江西东乡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洪新华(1979.9-),男,汉,江西宜黄人,硕士,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周太(1975.9-),男,汉,江西九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