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消遣、拓展视野的一种自然形式,从书本阅读的形式转化为手机阅读模式,只需要构建网络化的书籍空间,建立网络模式的阅读场景即可,当下手机阅读由于便捷、选择多样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相比较之下定点阅读反而不受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中,应从传统服务的框架中拓展为网络等多渠道的阅读模式,展开针对性的服务,提高高校的图书阅读量,强化图书馆的服务主动意识。
关键词:手机阅读;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引言:高校图书馆可在原有的图书馆现场服务基础上,开设手机软件或者网络阅读形式,将高校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梳理到网页上,以供学生随时随地的参考与查阅,网络阅读服务中,可结合登录用户的习惯喜好等,展开大数据的分析,给用户推荐类似的信息,通过文件的下载存储方便高校学生累积文献,通过在线阅读与离线阅读的不同形式,通过阅读中字体字号、背景颜色、光亮度的调整等,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权,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手机阅读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加强宣传、培养手机图书馆用户
在高校内部进行收集阅读的宣传,以班级为单位下载网络软件,而后登录领取虚拟金币等,可短时间内增加用户量,用户的随意浏览与试用中,增加了流量,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平台上,提供互动渠道,反馈渠道,让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信息展开评价,并反馈自己在软件使用中的一系列不适,提出意见方便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上进行升级,高校手机阅读服务中,可推荐一些精品读物,置顶有阅读价值的信息,将一些无病呻吟的网络小说等置后,同时还应精细化的进行分类,阅读时长达到一定限度时,应有提醒,指引学生避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同时给予学生连续登陆的奖励,通过虚拟金币等形式,可购买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
2.加强手机阅读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适合大学生学习、科研需要的、高质量的资源,手机阅读的成效将大打折扣。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拥有中文外文、多媒体、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刊、科技报告等多种格式的电子资源,图书馆都可以将其转移到手机阅读平台上,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介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和下载这些资源。例如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品课资源、实训视频等,这些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图书馆都可以将其整理出来,供大学生在手机上进行阅读和观看。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压缩技术,在不影响观看的基础上,将一些高流量的教学视频进行压缩和格式转换,以供学生进行阅读。高校也可以在学校内的固定区域内搭建免费的无线局域网,降低学生的手机阅读成本。
3.积极引进新技术拓展服务
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手机图书馆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来发展个性化服务,如将RSS、TAG、WIKI、QQ和微信等引入手机图书馆来提高服务效果。以微信为例,目前几乎每一位大学生手机上都安装了微信软件,微信成为大学生聊天、交友和浏览新闻的主要媒介,也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图书馆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布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介绍图书馆的最新文献资源和最流行的图书,也可以开展票选我最喜爱图书的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以此来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4.加强体验性阅读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手机阅读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体验性阅读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手机自带GPS定位和相机的特点,提高手机阅读服务水平和便捷度,增强大学生对手机阅读的粘性。例如通过“云服务”可以随时随地保存用户的偏好,大学生只要登录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使不在同一台手机上,手机阅读系统也可以记住用户的设置偏好。再例如,手机用户登录图书馆的页面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需要的图书馆功能,也可以自定义文献检索功能,也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移动图书馆主页。再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的二维码技术可以直接扫描图书,进行图书的续借和预约等。另外,作为手机服务运营商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阅读量就提供过量的言情小说、漫画等娱乐性内容,而应该不断丰富阅读产品的层次,多涉及一些职业性、专业性的内容,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1.图书馆服务内容多元化、知识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文献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提供传统馆藏外,还提供电子信息资源。随着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也从一般性文献服务向知识性服务转变。即图书馆在满足用户一般性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要帮助用户从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捕获他们所需要的、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信息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分析、加工、组合成为相应的知识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将这些知识固化在新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或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信息服务的知识含量。
2.图书馆服务范围社会化、网络化
图书馆的传统用户服务往往是面对面的,实体的利用资源一般只局限于本馆馆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将从面向某一固定群体变为面向全社会,即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从“图书馆用户”向“社会用户”延伸。用户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用户除了使用传统印刷型的文献外,还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并且对电子资源的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也将逐步向网络服务转移。
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阅读逐漸取代了传统文本阅读,用手机来访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习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资源建设的方向以及服务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切实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圣文.中国移动手机阅读调研和体验[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7(2):895-897.
[2]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5):69-71.
[3]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1):80-85.
[4]程孝良,李勇,钟刚毅,等.手机图书馆信息传播模式与媒介影响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34-37.
关键词:手机阅读;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引言:高校图书馆可在原有的图书馆现场服务基础上,开设手机软件或者网络阅读形式,将高校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梳理到网页上,以供学生随时随地的参考与查阅,网络阅读服务中,可结合登录用户的习惯喜好等,展开大数据的分析,给用户推荐类似的信息,通过文件的下载存储方便高校学生累积文献,通过在线阅读与离线阅读的不同形式,通过阅读中字体字号、背景颜色、光亮度的调整等,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权,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手机阅读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加强宣传、培养手机图书馆用户
在高校内部进行收集阅读的宣传,以班级为单位下载网络软件,而后登录领取虚拟金币等,可短时间内增加用户量,用户的随意浏览与试用中,增加了流量,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平台上,提供互动渠道,反馈渠道,让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信息展开评价,并反馈自己在软件使用中的一系列不适,提出意见方便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上进行升级,高校手机阅读服务中,可推荐一些精品读物,置顶有阅读价值的信息,将一些无病呻吟的网络小说等置后,同时还应精细化的进行分类,阅读时长达到一定限度时,应有提醒,指引学生避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同时给予学生连续登陆的奖励,通过虚拟金币等形式,可购买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
2.加强手机阅读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适合大学生学习、科研需要的、高质量的资源,手机阅读的成效将大打折扣。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拥有中文外文、多媒体、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刊、科技报告等多种格式的电子资源,图书馆都可以将其转移到手机阅读平台上,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介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和下载这些资源。例如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品课资源、实训视频等,这些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图书馆都可以将其整理出来,供大学生在手机上进行阅读和观看。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压缩技术,在不影响观看的基础上,将一些高流量的教学视频进行压缩和格式转换,以供学生进行阅读。高校也可以在学校内的固定区域内搭建免费的无线局域网,降低学生的手机阅读成本。
3.积极引进新技术拓展服务
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手机图书馆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来发展个性化服务,如将RSS、TAG、WIKI、QQ和微信等引入手机图书馆来提高服务效果。以微信为例,目前几乎每一位大学生手机上都安装了微信软件,微信成为大学生聊天、交友和浏览新闻的主要媒介,也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图书馆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布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介绍图书馆的最新文献资源和最流行的图书,也可以开展票选我最喜爱图书的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以此来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4.加强体验性阅读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手机阅读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体验性阅读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手机自带GPS定位和相机的特点,提高手机阅读服务水平和便捷度,增强大学生对手机阅读的粘性。例如通过“云服务”可以随时随地保存用户的偏好,大学生只要登录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使不在同一台手机上,手机阅读系统也可以记住用户的设置偏好。再例如,手机用户登录图书馆的页面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需要的图书馆功能,也可以自定义文献检索功能,也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移动图书馆主页。再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的二维码技术可以直接扫描图书,进行图书的续借和预约等。另外,作为手机服务运营商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阅读量就提供过量的言情小说、漫画等娱乐性内容,而应该不断丰富阅读产品的层次,多涉及一些职业性、专业性的内容,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1.图书馆服务内容多元化、知识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文献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提供传统馆藏外,还提供电子信息资源。随着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也从一般性文献服务向知识性服务转变。即图书馆在满足用户一般性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要帮助用户从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捕获他们所需要的、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信息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分析、加工、组合成为相应的知识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将这些知识固化在新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或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信息服务的知识含量。
2.图书馆服务范围社会化、网络化
图书馆的传统用户服务往往是面对面的,实体的利用资源一般只局限于本馆馆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将从面向某一固定群体变为面向全社会,即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从“图书馆用户”向“社会用户”延伸。用户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用户除了使用传统印刷型的文献外,还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并且对电子资源的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也将逐步向网络服务转移。
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阅读逐漸取代了传统文本阅读,用手机来访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习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资源建设的方向以及服务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切实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圣文.中国移动手机阅读调研和体验[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7(2):895-897.
[2]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5):69-71.
[3]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1):80-85.
[4]程孝良,李勇,钟刚毅,等.手机图书馆信息传播模式与媒介影响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