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场景下智能座舱功能如何配置?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汽车上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座舱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且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功能之间已经出现了相互冗余的现象。功能冗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用戶体验降低,甚至有可能引发驾驶安全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规划产品智能座舱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呢?归根到底,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所有智能座舱功能都应该始终贯穿用户使用场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解决用户使用痛点。
  本文针对当前市场所有在售车型的智能座舱功能进行了梳理,共采集了6744个智能座舱数据,分别从用户需求满足和技术实现路径的角度分析当前智能座舱包含了哪些功能。

智能座舱功能分类装备率


  首先,从用户使用体验的角度对于智能座舱的功能配置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目前市场上车型的智能座舱功能主要集中在使用便捷、安全辅助、视觉舒适、人机交互、温度舒适、健康舒适、声音舒适以及气味舒适几个方面。其中,气味舒适性的装备率最高,达到96.94%;其次,使用便捷性、健康舒适性以及温度舒适性的装备率均为50%左右;而安全辅助、视觉舒适、人机交互以及声音舒适的装备率均在30%左右。
  从技术实现路径的角度对于智能座舱功能配置进行梳理,如图2所示。



  目前市面上车型的智能座舱功能主要集中在显示、车内空调、车联网应用、增强感知、手机连接、生物识别、车内灯光、噪声控制以及车内气味等领域。其中车内气味装置装备率最高,达到96.94%,手机连接达到67.35%,车内空调达到49.68%,而显示、车联网、增强感知以及生物识别装备率均为20%左右。因此,当前智能座舱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装备率较高的功能均属于技术实现和成本均较低的功能。


不同品牌和企业智能座舱装备率


  对于智能座舱的布局,不同性质的企业的智能座舱功能装备率也不同,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智能座舱功能的装备率进口>合资>自主,同时在部分功能上三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虽然自主品牌的总体装备率较低,但是存在不同自主品牌智能座舱功能装备率差异较大的现象,目前已经有部分自主高端品牌实现了在智能座舱领域功能装备率的领先。
  不同品牌的车辆智能座舱功能布局也不尽相同。除总体的平均装备率不同外,不同企业在智能座舱功能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智能座舱平均装备率前七的品牌均为自主品牌。从智能座舱功能装备率分布来看,总体上呈现了三段分布,位于头部第一段的企业为自主高端品牌,第二段为合资豪华品牌及自主品牌,第三段为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这也充分体现了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充分布局。
  在不同价格区间,智能座舱的功能分布也不尽相同。智能座舱功能平均装备率总体上和价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并不是严格根据价格升高而变大。同时,座舱基础功能的整体装备率在各个价格区间已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基于生物识别、增强感知、显示系统的座舱功能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针对后排乘客的座舱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从智能座舱功能横向对比看,相当数量的企业和车型已经实现了智能座舱功能的配置,但是从纵向对比即智能座舱功能实现的程度来看,不同的企业和车型也有不同表现。

智能座舱单项功能情况


  语音识别作为目前普及率和认知度最高的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在不同场景下语音控制车内的诸多功能,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针对座舱的语音控制功能,目前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控制的座舱域包括娱乐域、空调域以及车身域,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目前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娱乐域的车辆款型比例超过60%左右,实现语音控制空调域的比例超过30%,而实现语音控制车身域(天窗)的比例不到20%。
  泊车影像作为泊车辅助的基础及重要功能,当前的装备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其中倒车影像的装备率达到97%,而360度全景影像的装备率为63%。
  满足不同位置乘员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座舱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中不同乘坐位置的温度控制功能,作为座舱个性化温度自动控制的基础功能和硬件保证得到快速应用,目前温度分区最多已经达到5个分区。双区温控的装备率已经超30%,实现后排温度控制的三区、四区和五区温控装备率分别达到了8.23%、0.25%和0.09%。
  液晶仪表作为机械仪表的升级产品,可以作为更多信息显示的载体。同时,随着液晶仪表的尺寸越来越大,也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应用。当前10-15英寸液晶仪表的尺寸占比达到了将近30%,而小于5英寸及5-10英寸液晶仪表的占比分别为10.31%和18.02%。另外,仪表液晶屏发展也呈现了多屏布置的趋势,如使用双屏和三屏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类型信息的分区显示。



  中控屏作为车载娱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尺寸对于智能座舱信息娱乐体验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当前中控屏数量最多已经达到3个,单屏的尺寸最大达到了将近20寸,但是目前中控屏形式主要还是单屏,且尺寸在10英寸以下。
  车内氛围灯作为实现智能座舱场景化和情感化氛围营造的功能,目前也在逐步得到应用。当前氛围灯颜色最多已经达到256色,但将近80%的车辆还没有装备氛围灯。该功能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手机在车内的连接映射以及手机在车内的使用便利性,是智能座舱的重要功能体现,也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指标。针对手机的连接映射,目前不同车辆的实现方案主要通过四种方式:CarPlay、CarLife、Android Auto以及原厂互联, 其中原厂互联、CarLife以及CarPlay是主要的连接映射方式。
  手机无线充电在非移动应用场景下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渗透率,但是在车载应用场景下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尤其是后排的手机无线充电,装备率只有0.04%,前排的装备率达到了22.65%。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日新月益,纯电动车作为国家战略,越来越被重视。电动机作为核心部件,驱动力输出可靠性及稳定性是各大汽车厂追求的目标。创新地提出利用螺栓自动拧紧机,精确控制驱动半轴和电动机的装配工艺和反向力测试。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齿轮传动机构和滑轨机构,通过CATIA进行了三维设计。加工出实物设备应用到现场。电气方面通过PLC进行安全监控,输出和反向测试实时将结果输入生产质量监控系统。通过稳定性测试,极大节省装配时间和提高装配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作为堪比计算机诞生的史诗级创新,智能汽车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未来,智能汽车将会主动地感知环境、引领交互,在复杂的场景下自主做出决策。同时,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推动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变革,如推动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人工智能基本理论与算法等整个软件生态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并延展到智能汽车之外的泛机器人领域。  在通往智能汽车时代的道路上,芯片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芯
在围绕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排放标准方面,主导规则制定的欧盟和美国,有关2025 年以后开始适用的新一期标准的制订工作不断推进。  从欧盟的Euro 7 标准来看,除了把NOx 标准值比Euro 6 至少削减50% 以上之外,还在研讨新出台的涉及PN10 和NMOG、NH3 等方面的标准值。  另一方面,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CARB) 针对LEV( 低排放车辆) IV 标准, 除了提出把ZE
期刊
近日来,汽车自动驾驶话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起因是8月12日,青年企业家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在沈海高速发生交通事故而去世。外界质疑车企尤其造车新势力:没事时是自动驾驶,出事时是辅助驾驶。  让人意外的是,因此事蔚来车主还“互撕”起来了。8月18日,500名蔚来车主发表“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力挺蔚来,随后数千名蔚来车主参与反对此“车主联合声明”,称自己不想“被代表”。两路
现阶段的动力电池技术不乏优化与创新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领域不断传来技术新进展,仅7月份就爆出两则好消息。先是7月16日,蜂巢能源宣布全球首款无钴电池正式实现量产,其由此也成为全球首家突破无钴电池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产品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据蜂巢能源技术人员介绍,该款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和低成本的核心优势。相比同级别的高镍三元电池,该款无钴电芯循环寿命可达到3000次以上,能轻松
期刊
关于“双碳”的定义:“双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在某年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最高峰值,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
期刊
近年来,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营销新模式风生水起,汽车行业也随行就市,积极探索直播运营模式。经过2020年的进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汽车直播已完成从“诞生到成熟”的跨越式发展。  日前,懂车帝联合巨量算数发布了《2021懂车帝经销商直播价值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汽车直播生态、直播发展趋势等方面,解读市场新格局下汽车经销商直播的新机遇和新价值。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汽车直播价值究竟几何
汽车行业“芯荒”已久,政企学研各相关单位将芯片纳入优先攻坚课题。作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国微”)以智慧芯片为核心,聚焦数字安全、智能计算、功率与电源管理、高可靠集成电路等业务,是领先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务、汽车、工业互联、物联网等领域。在当前政治时局及行业环境下,紫光国微进一步加快了车规级芯片研发,以助力
“激进”的新能源目标  8 月5 日,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到2030 年,美国新出售的汽车中将有半数为零排放,包括电池电动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一半的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对比一下。  美国近几年的新车销量一般维持在1400-1800 万辆/ 年之间,参照这个数据进行测算,那么2030 年美国市场将有700-900 万辆的新车销量为新能源
期刊
乘用车市场仍处于需求平台期  经过10多年高速发展,“十三五”中期我国乘用车市场达到阶段性峰值后需求持续下降,2017年乘用车需求达到2379万辆后,连续三年需求出现负增长,2020年乘用车市场总需求回落到1977万辆。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50辆左右后,均经历不同程度市场波动,市场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或者有一定幅度下降之后又回升到原有水平,我们把此称为“需求平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