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村村落复兴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逢雅安区域震后重建之机,2013年10月,AlM(ARcHITECTS IN MISSION)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发起了2013AIM“震后重建·彩虹乡村,熊猫老家——四川雅安雪山村村落复兴”国际设计竞赛。
  竞赛以雪山村为研究对象,邀请全球的青年设计师对4·20雅安地震的灾区雪山村的复兴、历史传承与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制定乡村产业规划与建筑改造策略,使传统文化在精神与实体上都得以传承。竞赛结束后,2014年初,AIM竞赛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继续延续热度,搭建平台,邀请竞赛的入围奖团队加入“震后重建·AIM设计师行动”,以分批接力的形式前往雪山村担任驻场设计师、志愿者,真正加入雅安震后重建的队伍,从专业角度对雪山村的民居、村民活动中心等设计、施工工作予以指导、监督。
  1 友貔”
  (村落风貌规划奖)
  熊猫故郡,雪山新屯。地接宝兴,襟江河而接省道。虽农宅祠堂尽毁,然文脉期冀长存。重建迫在眉睫,而亮堂舒适之家园,未必千村一面,失其古朴真挚。如何让策划和设计略其影响,还静谧美好于此地?如何使雪山村重建扎根于其本土文化及自然特质?着眼当地得天独厚之自然资源——熊猫与竹,吾等提出“观貔”之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并以竹建筑及竹景观全面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以期旧址重焕新生。茂林修竹,掩蔽观览台榭,旅游者可在近观野生熊猫。曲径通幽,印叠貔貅文化之路,村内历史建筑藉此串联。往来游乐,免村民背井离乡之劳苦,去原生态破坏之罪过。而竹有七德,供食熊猫,产量充足,环保节能,生长期短,强韧不折,成本低廉,工艺易学,为当地可持续建筑之最佳材料。新居保留川西民居形式,立面设计模块化,是应对季节变化之被动式策略。新祠堂、修葺之历史建筑及博物馆,由竹径连接。记忆之路浮现融融生机。竹林竹院,相视点缀,如文人墨客之渊远意象,画中有诗,诗中有你我。竹之收集加工可由村民自发完成。可以竹生长之周期,分阶段高时效完成村落重建。友貔,与熊猫为友,与自然、与文化为友。
  2“雨塑新生”
  (单体民居改造设计奖)
  地震,留给雅安永不能磨灭的伤痛;而未来,是人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里,我们选择铭刻记忆,将雅安治愈。
  雅安有中国雨城的美称,雨给雅安带来了烟雨朦胧的美景,也会带来潮湿、洪涝等灾害。对于震后重建的雪山新村,我们希望借助雨水的力量,治愈受伤的雪山村。
  首先,我们放弃推倒重建的传统做法,让新旧村落共存。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三种气氛的空间:历史的回忆,全新的生活,及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与思考。于是,震后遗迹加入新的功能,新的房屋像雨伞一样被抬至半空,意味着治愈与新生,廊道在新旧房屋间穿梭,引发思考。
  房屋的抬升给地面带来更多空间,雨水泛滥时,避免了洪水对房屋的直接冲击。空间布局中,在水平、竖直的三围方向,新旧房屋互为图底,交错放置,保证了畅通的交通,充足的光线、开阔的视野。
  新的建筑以轻型抗震结构支撑,通过曲面屋顶降低表面雨水流速,吸水屋面材料将雨水汇集至房屋底边,在廊道边形成雨帘。在地面层,疏密有致的连续水渠汇集雨水流至山下,在村落中央的集会场所提供了公共活动的空间,居住区域旁边的耕地被保留,供村民种植及游客体验。整个区域通过空中廊道相连,创造丰富的立体空间感受。
  3“再出发
  (产业模式创新奖)
  旅游环线的定位:旅行者们的停留与出发成都——雅安——宝兴——硗碛——达维——都江堰作为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将吸引众多国内旅行者乃至国际友人的到访,而宝兴作为其中重要一站,虽然连接了北部的四姑娘山、卧龙保护区和南部的雅安、康定,却还未能形成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让旅游者们停下来,目前更多的是为通过性的交通补给——这使其本身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动力。
  而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宝兴县未能在旅游环线中对自己有足够明确的定位,且县城已经饱和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土地开发。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旅游规划。
  我们此次提出的规划理念:再出发。目的是将宝兴县城的周边——即雪山村的四个组团开拓为背包客、自驾游爱好者等旅游者们的集散点,依托其特色居住(民宿以及度假村模式)、生态农业(宝兴的特色中药以及果蔬)、特色手工业(采石的加工)有序开发,以县城为中心新江组为副中心,进行新江——雪山——潘族——大坪的扩散式发展。首先靠新江组的繁荣获取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动力进行交通设施的基础建设,最终带动其它组团,使四个组团在交通有了初步联系,最终依靠产业的互相补充实现真正的有机联系。
  村落风貌的设计:村民生活的再出发
  对于地震后的建筑环境建造,人们往往的做法都是在原址上重建。建筑基底位置的保留体现了对于震前传统风貌的保留。然而,在我们的设计中,则采用了另外—种方法。房屋在震前作为人们生活的场所,即使被地震破坏,却依旧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在对于地震建筑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倒塌的往往是墙和屋顶,结构是留给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最后印象。在新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将被毁坏的建筑结构进行保留、重建和改造以限定空间,将新的居住空间围绕或连接到这些结构框架空间之中。这样就使得整个村子的建筑与场所形成功能的反转,原本作为房屋的空间如今成为了道路或公共场所,原本作为道路或公共场所的空间成为了人们居住的场所。在其中,树木与花草生长出来,让人们渐渐感受到村庄在震后慢慢恢复与复兴,同时又通过空间的营造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场地震以及村庄在震前的风貌。这些新的空间犹如承载着村民原有记忆一般在这片废墟中生长出来。虚实空间共同发生于原有的肌理之上——这是对旧的记忆的缅怀,也是对新的记忆的延伸。
  4“生于斯,长于斯,归于斯”
  (可持续发展奖)
  设计针对基地的问题构想出一套“乡村新陈代谢”系统:包括新陈代谢的村落建造系统、可持续的竹产业规划、新陈代谢的乡村策略和立体农业规划四个子系统。
  设想新陈代谢的观念,村落主要建筑材料和家具都用竹建造,围绕竹林设置生态网格,并依此布局新村,利用生态网格将新村和旧村联络在一起,并以架空的环形走廊形成集成村落基础设施的交往空间。最后实现用竹建造村落和发展产业的目的,随后不停地替换和生长新的村落,旧材料以及产业发展的废料重新进入村落土地内进行生物循环,实现生于斯,长于斯和归于斯。
  以竹产业为核心规划竹产业链,将整个雪山村的四个组都纳入到产业链内,以高半山村的中草药,实用竹笋和低半山村的建材用竹和竹加工业形成相互联系的产业体系,并以此为结构形成竹林村落观光和立体农业系统。
  在村落布局上以环形的、以竹林为中心的核心形态代替行列式的当代新村模式,建造生态资源密集型村落,在保存旧村的基础上兴建环形新村,将新村旧村纳入统一的生态网格系统中。
  重新规划雪山村的立体农业体系,在雪山村不同海拔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并以新江组为重点进行竖向的农业规划,形成从高到低依次的竹林,禽类养殖,油茶树种植等多种类型的混合农业。
其他文献
摘要:  上个世纪,西方国家诞生了许多杰出的后现代设计师,其中,艾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的跨界性和独特性较有特点,他还一手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孟菲斯设计师团队。文章通过对索特萨斯设计作品的分析,深入介绍索特萨斯的创作理念以及设计作品的典型特色,探究他与孟菲斯团队为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指明怎样的道路。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索特萨斯 跨界设计 设计理念 创意  中图分类号:TB4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有关手把的造型设计越来越多,形态设计成为手把设计的主要拓展方法。本文利用Tekscan测量系统,测量手把的形状及材质的压力分布,为手把特征分析提供了更深更广意义的理解,同时为手把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形态重构方法,为研究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手把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手把 Tekscan 压力分布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
期刊
摘要:水浒历来是中日俩国插画家的热衷题材,并且历代水浒插画家不断地以迥异于前代的笔调来塑造形象,传递感情,表达艺理,现代中日俩国水浒插画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戴郭邦和正子公也,本文通过比较俩人的水浒绘画,分析其水浒人物绘画的特点以及俩人在插画中赋予的文化思想。  关键词:水浒传 中国画 插画 浮世绘  序  自古以来,《水浒传》中丰富的文学藏术形象,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发了众多画家的创作灵
期刊
摘要:在世界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直独树一帜,引入注目。“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直都保持着优秀的品质。它注重将现代设计和传统手工业相结合,在注重功能的基础上更强调舒适、自然、美观与实用。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不但有现代主义的简洁、易用,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适合大批量生产,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主要在二战时期形成并发展,本文主要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成、发展、基本风格特点以及
期刊
摘要:  城市化在给中国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失衡。大量乡村房屋空置、土地弃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希望寻求自下而上的方式,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和城乡需求,在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上研究创意农业景观的可能性。本文以祟明县仙桥村为基地,并针对该村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创意农业景观作了一个设计模型。  关键词:  仙桥村 乡村生态旅游 创意农业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期刊
摘要:自然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是艺术家们探索艺术创作、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审美活动中,大自然与艺术的碰撞,可以使作品在精神领域内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达到身与灵的完美结合。本文致力于从艺术家的不同审美角度,探索同一物象在不同艺术家笔下的不同意向表现,借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界中的美与智慧,培养独具特色的审美眼光,借以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物象 审美 艺术创作 自然界 
期刊
由IXDC(国际体验设计协会)主办的2014国际体验设计大会7月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用户体验、交互、视觉、用户研究、管理创新等众多学界和业界翘楚汇聚一堂,带来他们对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和理念的独家见解,强强对话,激情碰撞。150多位知名行业主讲人、3000余名同行,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及平面优秀作品共同亮相本届的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用户体验战略”。  IXDC.ORG/2014/
期刊
在本期中,本着2014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的方式,杂志选择详细说明各种主题和图像,尤其是今年令人着迷的活动:“演员表”包括一个法国的坡道爱好者,一个英国贵族和走廊恋物癖者,一个日本建筑侦探,一个瑞士的漫游者和一个旱冰明星。
期刊
这是由两位来自以色列的工业设计师设计的水槽滤网,他们观察到平时洗刷完锅碗后,传统水槽过滤器上的食物残渣常常让人无法下手清理,因而设计了一款全新厨房水槽过滤垫TWEAK。它的工作原理和传统水槽过滤器一样,凸起的部分则方便拿起,而其具有弹性的材质也使倒掉残渣这个步骤更加简单/NITZAN SHAFAT&AVIV ROZENFELD/2014/NITZSHAFAT.WIX.COM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元文化背景特色以及武星宽先生在蒙元文化背景下成长经历入手,分别对蒙元文化的精神内涵、蒙元文化背景下的灵感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武星宽先生作品在蒙元文化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在武星宽先生的作品中所展现的蒙元文化下艺术语言的形式美、蒙元文化下创作的审美感受及特征、蒙元文化符号在设计中表现都值得我们——去体会。对现阶段的设计师在设计中缺乏文化的根源以及设计该如何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