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生就业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和生命,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综合反映,我们要高就业率,更要优质就业。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中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优质就业;职业生涯;工学结合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入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更为实现优质就业,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创新实践,如在一个班级中采用多个单位定单的模式和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等等。虽然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要人人优质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1.高职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职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高期望驱使学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目标定得很高,常常遇到困难。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1.1 学生不能准确定位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期望值过高,在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意愿,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只要稍不满意就拒绝就业。有的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岗位适应能力差,总以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只要不满意就不讲诚信,迅速走人。再加上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
1.2 学生抗压能力差
其实不少大学生在就业前和社会接触不多,融入企业、融入社会,不仅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其责任心、自信心、抗压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就业过程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正常工作。这说明学生抗压能力差,还需进一步磨练,否则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
1.3 团队合作意识差
在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不仅仅是专业实践能力,还要看大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往往因一个人的失误而影响业绩,团队合作意识关系到学生能否融人集体,深刻领会企业文化。这些能力的养成与专业对口没有多大关系。
1.4 做事欠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不会给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过高的职位,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科的学生,刚开始企业一般会安排在生产一线,加以锻炼,这个时候学生不应该有情绪,在服从单位安排的情况之下,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此时更能折射出他们面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其实大学生身上最大的弊病不是欠缺工作经验,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做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生活的种种想法带到工作中去,容易心浮气躁,自以为是,对一些看不惯的问题往往直言不讳、不考虑做事的方式和态度,摆不正位置是学生的通病。
2.建议和对策
通过大量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学生,即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院多年来在就业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此特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2.1 超前规划职业生涯
我院从学生一入校就为他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全程指导,通过专业讲座和就业办为新生介绍就业形势、方向、特点及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有关内容的报告,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能超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他们在期望和追求的动力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灵魂深处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2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
为了学生更好地迎接以后的实习就业工作,应在学生的前2年中推行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实习、实践锻炼时间,不仅要充分利用院校的实习、实训实验室,在理论的学习中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思考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更应该联系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在企业中通过真正形式的实践,边学边想,边想边做,增加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工学结合,学生提前接触了社会,理解了学习是为工作打好基础,工作是为学习提供保障。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经历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对吃苦、忍耐、纪律和责任有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就业需要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2.3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采用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确立了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地位,同时,学校也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经企业面试合格后,就业办对每一批企业录取学生做统一的重点岗前教育,每一个录取学生也要找各自的班主任做一次深谈。通过双重教育,总结在企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同时学生必须完成相关就业材料如:就业协议、学分确定、学生工作手册等相关材料。规范了相关的实习手续,完善就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就业的质量。
2.4 心与心的阳光对话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困惑和疑问,也为了给未来的毕业生们以很好的指引和提醒,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进入实习就业岗位,组织以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企业成功经验人事和在校学生开展阳光对话活动,通过现场答疑解困,从而疏导思想问题、促进正确就业观的形成,毕业学长讲述的求职实例与个人体会,客观真实,更具说服力。消除学生就业的困惑和疑问,并了解企业真真需要的员工,让每一个学生做到慎重择业,安心就业。
2.5 面对面分享实习经验
在每一届学生结束实习时,按专业邀请刚刚参加完实习的学生回校,以他们切身的经历来为低年级的学生做面对面交流实习分享经验,让下一届的学生明白社会与学校的不同,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争取每一届的学生做的比上一届优秀。
综上所述,要使高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顺利就业,优质就业,当务之急就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准确的认识与定位,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建功立业,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和生命,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综合反映,我们要高就业率,更要优质就业。
参考文献
[1]何自力,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2]张绍明等.校外实习基地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
[3]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4]黄仕芳.大学生成功就业对策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4).
[5]王继辉.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4).
作者简介:吴秋芹(1973—),女,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自动化控制开发研究与应用、高等教育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优质就业;职业生涯;工学结合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入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更为实现优质就业,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创新实践,如在一个班级中采用多个单位定单的模式和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等等。虽然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要人人优质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1.高职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职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高期望驱使学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目标定得很高,常常遇到困难。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1.1 学生不能准确定位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期望值过高,在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意愿,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只要稍不满意就拒绝就业。有的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岗位适应能力差,总以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只要不满意就不讲诚信,迅速走人。再加上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
1.2 学生抗压能力差
其实不少大学生在就业前和社会接触不多,融入企业、融入社会,不仅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其责任心、自信心、抗压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就业过程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正常工作。这说明学生抗压能力差,还需进一步磨练,否则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
1.3 团队合作意识差
在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不仅仅是专业实践能力,还要看大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往往因一个人的失误而影响业绩,团队合作意识关系到学生能否融人集体,深刻领会企业文化。这些能力的养成与专业对口没有多大关系。
1.4 做事欠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不会给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过高的职位,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科的学生,刚开始企业一般会安排在生产一线,加以锻炼,这个时候学生不应该有情绪,在服从单位安排的情况之下,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此时更能折射出他们面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其实大学生身上最大的弊病不是欠缺工作经验,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做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生活的种种想法带到工作中去,容易心浮气躁,自以为是,对一些看不惯的问题往往直言不讳、不考虑做事的方式和态度,摆不正位置是学生的通病。
2.建议和对策
通过大量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学生,即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院多年来在就业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此特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2.1 超前规划职业生涯
我院从学生一入校就为他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全程指导,通过专业讲座和就业办为新生介绍就业形势、方向、特点及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有关内容的报告,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能超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他们在期望和追求的动力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灵魂深处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2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
为了学生更好地迎接以后的实习就业工作,应在学生的前2年中推行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实习、实践锻炼时间,不仅要充分利用院校的实习、实训实验室,在理论的学习中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思考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更应该联系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在企业中通过真正形式的实践,边学边想,边想边做,增加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工学结合,学生提前接触了社会,理解了学习是为工作打好基础,工作是为学习提供保障。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经历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对吃苦、忍耐、纪律和责任有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就业需要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2.3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采用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确立了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地位,同时,学校也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经企业面试合格后,就业办对每一批企业录取学生做统一的重点岗前教育,每一个录取学生也要找各自的班主任做一次深谈。通过双重教育,总结在企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同时学生必须完成相关就业材料如:就业协议、学分确定、学生工作手册等相关材料。规范了相关的实习手续,完善就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就业的质量。
2.4 心与心的阳光对话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困惑和疑问,也为了给未来的毕业生们以很好的指引和提醒,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进入实习就业岗位,组织以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企业成功经验人事和在校学生开展阳光对话活动,通过现场答疑解困,从而疏导思想问题、促进正确就业观的形成,毕业学长讲述的求职实例与个人体会,客观真实,更具说服力。消除学生就业的困惑和疑问,并了解企业真真需要的员工,让每一个学生做到慎重择业,安心就业。
2.5 面对面分享实习经验
在每一届学生结束实习时,按专业邀请刚刚参加完实习的学生回校,以他们切身的经历来为低年级的学生做面对面交流实习分享经验,让下一届的学生明白社会与学校的不同,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争取每一届的学生做的比上一届优秀。
综上所述,要使高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顺利就业,优质就业,当务之急就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准确的认识与定位,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建功立业,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和生命,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综合反映,我们要高就业率,更要优质就业。
参考文献
[1]何自力,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2]张绍明等.校外实习基地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
[3]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4]黄仕芳.大学生成功就业对策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4).
[5]王继辉.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4).
作者简介:吴秋芹(1973—),女,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自动化控制开发研究与应用、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