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在迅速增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经济的现实迫切要求现代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机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内部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以及财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确保交易由管理当局授权的组织机构、程序及其有关记录。内部会计控制是为资产安全、财产记录可靠以及有关事项提供合理保证的组织机构、程序及记录;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法有关,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二)管理者素质偏低, “绩效观”存在严重偏差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应有的管理技能及道德培训。因此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经常听到员工们评价这样的管理者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能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发展,就需要一个文化及道德素质都很高的管理者来带领企业。
(三)外部监督作用的缺失与无力
为了加强财经纪律,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政府监督及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执行监督效果实际上却是很不尽如人意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共享,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从局部和本位出发,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突破制度法规红线,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处理,使应有的监督力严重弱化。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造成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操守、不能坚持会计执业准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现象屡有发生,使得“经济警察”的经济监督的作用远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四)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
近几年来,会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会计人员就业压力迅速增大,但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后续教育远远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警示会计人员作为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进入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生存,违心地顺从领导意图办事,作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此所谓“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更有少部分会计人员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造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三、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构建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各企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六项基本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同时也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适时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二点: 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企业所有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有者、政府部门、材料供应商及其他他债权人等作为外部人与作为内部人的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二是保证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遵守性。
(三)强化外部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企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严肃地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则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 阎达伍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7.6.
[2] 臧宏宇.浅谈完善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2006.5.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机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内部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以及财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确保交易由管理当局授权的组织机构、程序及其有关记录。内部会计控制是为资产安全、财产记录可靠以及有关事项提供合理保证的组织机构、程序及记录;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法有关,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二)管理者素质偏低, “绩效观”存在严重偏差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应有的管理技能及道德培训。因此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经常听到员工们评价这样的管理者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能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发展,就需要一个文化及道德素质都很高的管理者来带领企业。
(三)外部监督作用的缺失与无力
为了加强财经纪律,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政府监督及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执行监督效果实际上却是很不尽如人意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共享,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从局部和本位出发,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突破制度法规红线,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处理,使应有的监督力严重弱化。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造成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操守、不能坚持会计执业准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现象屡有发生,使得“经济警察”的经济监督的作用远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四)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
近几年来,会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会计人员就业压力迅速增大,但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后续教育远远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警示会计人员作为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进入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生存,违心地顺从领导意图办事,作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此所谓“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更有少部分会计人员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造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三、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构建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各企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六项基本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同时也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适时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二点: 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企业所有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有者、政府部门、材料供应商及其他他债权人等作为外部人与作为内部人的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二是保证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遵守性。
(三)强化外部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企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严肃地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则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 阎达伍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7.6.
[2] 臧宏宇.浅谈完善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