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培养崇高的医师职业精神。加强对我国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开展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研究,探索医学院校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和途径,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师职业精神 教育 对策
医师职业精神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始终坚持的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其中,职业道德指的是理想信念,敬业与责任,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和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包括尊重患者、置患者利益于首位、行业自律,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职业精神指通过专业培训达到技术胜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我国医学家将“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作为行医的基本原则,从思想道德、社会伦理、人性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将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病人”,构建了以“行忠恕而施仁术”为宗旨的医学职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良心和职业作风。医学职业精神是当代科学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加强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有利于医学生牢记医学生誓言,纠正价值取向偏倚,增加责任和奉献意识,提升医师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水平。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医学教育中,首先应该重视医学与人文的沟通,鼓励学生去阅读叙述病患过程与体验的文学作品,以多重身份(医生、患者、旁观者)去品味、体验、理解各种非科学的病患倾诉;亲身去体验疾病与描述。其次,注重对历史的了解,知道医学技术与事件的发展才能做到善于学习与发现。再者,形成“敬畏生命”的理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
二、弘扬传统文化
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应当是对人类优秀文化价值和理想的继承和弘扬,应该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医乃仁术”则充分体现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它不仅反映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
三、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成果,知识虽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或表现为行为改进,却能够提高行为能力。作为一个好医生,不仅要诊治疾病,还必须重视患病的人,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医学教育应该从医学发展的本源追溯理解人文教育对医学的重要作用。弘扬医学的人文精神,处理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应该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并重和融通来实现。
四、合理设置课程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要改变人文课程实用性差,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内容、方法、手段,合理设置课程,在未开设医师职业素养、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医学类专业增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相关课程或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医师职业素养、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及其课程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督促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炼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日后践行医师职业精神,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医疗行业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加强师资培训
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专业教师在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医学专业教师和人文社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兼具医学人文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增强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七、营造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即由表及里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的本质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应该将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浓郁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氛围。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尽管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职业的神圣性客观地要求每一名医生均应具有良好的医德,故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值得关注、亟待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讲究方法和途径,建构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模式,探索实效显著的教育载体和方法。高校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教育应该结合医学专业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其规律性及培养教育方法。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教育达成学校与社会期望的的必由之路。
基金项目:江西省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赣南苏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3XGL019)
参考文献:
[1]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8):621.
[2]曲波,等.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5(5):580-582.
[3]王慧勇.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93-94.
(钟志宏,刘民单位:赣南医学院,鄢俊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师职业精神 教育 对策
医师职业精神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始终坚持的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其中,职业道德指的是理想信念,敬业与责任,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和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包括尊重患者、置患者利益于首位、行业自律,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职业精神指通过专业培训达到技术胜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我国医学家将“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作为行医的基本原则,从思想道德、社会伦理、人性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将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病人”,构建了以“行忠恕而施仁术”为宗旨的医学职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良心和职业作风。医学职业精神是当代科学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加强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有利于医学生牢记医学生誓言,纠正价值取向偏倚,增加责任和奉献意识,提升医师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水平。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医学教育中,首先应该重视医学与人文的沟通,鼓励学生去阅读叙述病患过程与体验的文学作品,以多重身份(医生、患者、旁观者)去品味、体验、理解各种非科学的病患倾诉;亲身去体验疾病与描述。其次,注重对历史的了解,知道医学技术与事件的发展才能做到善于学习与发现。再者,形成“敬畏生命”的理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
二、弘扬传统文化
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应当是对人类优秀文化价值和理想的继承和弘扬,应该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医乃仁术”则充分体现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它不仅反映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
三、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成果,知识虽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或表现为行为改进,却能够提高行为能力。作为一个好医生,不仅要诊治疾病,还必须重视患病的人,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医学教育应该从医学发展的本源追溯理解人文教育对医学的重要作用。弘扬医学的人文精神,处理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应该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并重和融通来实现。
四、合理设置课程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要改变人文课程实用性差,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内容、方法、手段,合理设置课程,在未开设医师职业素养、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医学类专业增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相关课程或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医师职业素养、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及其课程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督促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炼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日后践行医师职业精神,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医疗行业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加强师资培训
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专业教师在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医学专业教师和人文社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兼具医学人文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增强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七、营造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即由表及里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的本质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应该将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浓郁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氛围。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尽管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职业的神圣性客观地要求每一名医生均应具有良好的医德,故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值得关注、亟待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讲究方法和途径,建构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模式,探索实效显著的教育载体和方法。高校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教育应该结合医学专业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其规律性及培养教育方法。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教育达成学校与社会期望的的必由之路。
基金项目:江西省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赣南苏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3XGL019)
参考文献:
[1]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8):621.
[2]曲波,等.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5(5):580-582.
[3]王慧勇.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93-94.
(钟志宏,刘民单位:赣南医学院,鄢俊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