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青岛市立足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优势,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经济总量不断突破。1978年青岛生产总值仅为38.4亿元,2008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436.2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九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国内重要的石化、汽车、机车、造船、家电、电子等产业基地。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是1978年的150多倍。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產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提高到2008年的44.1%。对外开放成就辉煌,2008年全市出口额314.62亿美元,世界500强公司已有80多家在青岛投资160多个项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08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20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9元。青岛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轻纺工业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港口城市。
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发展空间成倍扩展,功能区域不断完善。30年来,青岛基础设施类投资累计达1600亿元以上。经过几轮的布局规划调整,青岛城区面积从1978年的9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408平方公里,拓展了15倍。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路网日趋完善,主城区“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系统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相继建成了济青、青黄、同三、青莱等一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0多公里。铁路枢纽功能不断强化,青岛市被国家规划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引黄济青、黄岛电厂、通信枢纽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青岛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支撑明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青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海湾大桥、海底隧道、轨道交通、铁路客运北站、灰埠至兰村铁路、青荣快速轨道、宁东送电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青岛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发展的活力动力显著增强
青岛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05年,青岛市比全国、全省提前一年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稳步推进国企改革,鼓励壮大民营企业。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港、即发等著名企业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本分布的大类行业由195个减少到45个。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价格、金融等领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
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
在社会建设方面,青岛实施建设了奥帆赛基地、国医堂、现代艺术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均实现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带给了青岛经济腾飞,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瞄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沿改革开放之路奔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经济总量不断突破。1978年青岛生产总值仅为38.4亿元,2008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436.2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九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国内重要的石化、汽车、机车、造船、家电、电子等产业基地。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是1978年的150多倍。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產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提高到2008年的44.1%。对外开放成就辉煌,2008年全市出口额314.62亿美元,世界500强公司已有80多家在青岛投资160多个项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08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20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9元。青岛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轻纺工业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港口城市。
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发展空间成倍扩展,功能区域不断完善。30年来,青岛基础设施类投资累计达1600亿元以上。经过几轮的布局规划调整,青岛城区面积从1978年的9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408平方公里,拓展了15倍。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路网日趋完善,主城区“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系统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相继建成了济青、青黄、同三、青莱等一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0多公里。铁路枢纽功能不断强化,青岛市被国家规划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引黄济青、黄岛电厂、通信枢纽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青岛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支撑明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青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海湾大桥、海底隧道、轨道交通、铁路客运北站、灰埠至兰村铁路、青荣快速轨道、宁东送电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青岛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发展的活力动力显著增强
青岛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05年,青岛市比全国、全省提前一年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稳步推进国企改革,鼓励壮大民营企业。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港、即发等著名企业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本分布的大类行业由195个减少到45个。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价格、金融等领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
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
在社会建设方面,青岛实施建设了奥帆赛基地、国医堂、现代艺术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均实现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带给了青岛经济腾飞,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瞄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沿改革开放之路奔向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