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和人类同样古老,在科学家开始着手积累可以用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知识之前,技术就出现很久了。技术进化的历史表明,环境的多样化有助于技术的演化和革新——只是不能以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人们应当保持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
技术和人类同样古老,在科学家开始着手积累可以用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知识之前,技术就出现很久了。在现代工业中,技术和科学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各自对相关产业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即使在今日,一个工程师在设计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的时候违背了时下科学理论而能仍然奏效,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就充分说明了技术不是科学的附庸;甚至某种情况下,技术活动能够为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由此,著名的技术史家乔治·巴萨拉和约翰·齐曼就提出了“技术进化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是以进化的方式发展的,这种进化论的观点除了与生物学上面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相类比,用于说明技术的选择淘汰演化机制外,还阐述了技术发展内在的延续性和渐变性。
当然,技术毕竟不是生物,因此技术进化论终究只是类比而非严格的论证。进一步的思考使我们意识到:互利共生关系是非常普遍的,如钢笔与墨水,或轰炸机与雷达系统。的确,产业的技术创新,譬如轿车制造业的各种创新是相互关联着的,因而我们可将之描述为一个协同进化的人工制品的完整的生态系统。选择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系统也将随之进化,并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被隔离的亚群——繁殖群,在进行重组以前,可以长期在不同的方向上独立地进行分离和进化。
让我们先对生物进化论的基本理论做一些简单的回顾,引用当代著名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概括,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包括以下五个主要观点:
1.物种并非恒定不变(基本的进化理论)
2.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分支进化)
3.进化是逐渐的(不存在跳跃,不存在间断)
4.物种的增殖(多样性的起源)
5.自然选择
将以上五条分别对应于技术的发展来看:技术的发展显然满足其中的第1、3、4、5条,即技术的品种显然是不断变化和增殖的。我们认为,用“技术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某一技术时,有三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其一是作为此项技术的关键性的同类先有事物;其二是一直贯穿在此类技术中并且得到延续的核心技术;其三是社会、经济、政治等综合环境对某项技术的选择过程。
技术的进化论的启示是:技术进化的历史表明,环境的多样化有助于技术的演化和革新——只是不能以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人们应当保持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
案例:思科网络进化观
“江山代有新品出,各领风骚数百天。”当(速度)更快、(性能)更高、(安全性)更强成为一代代网络产品不懈追求的时候,思科各种新品的横空出世,演绎了一出技术进化的大剧。思科公司发布的200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5%,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的一连串动作让思科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进化是技术战略支柱
思科的技术发展策略包含三大基本支柱:性能、革新和智能化服务。性能和智能化服务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而革新(Evolution)的含义其实就是进化——让旧的设备能够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原有的机箱能够使用新的线卡、引擎和模块,新的机箱能够使用原有的线卡、引擎等等。这样,用户原有的投资在新情况下能够利用,其网络设备也得以发挥更强大的功能。思科前不久发布的双频接入点AP 1200,也是这种策略下的产物。AP 1200目前用的是802.11b功能;插入支持802.11a的模块便可升级为支持双频的网络。另外,它还支持802.11g,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插入802.11g模块来升级。再往前看,思科的Catalyst 2950交换机是传统机型Catalyst 2900的进化;Catalyst 3550标准版是已经停产的Catalyst 3500的进化;Catalyst 3550增强版是已经停产的Catalyst 2948G-L3的进化。在完成这种进化之后,2950和3550具有了更多的智能、服务和安全性。
放眼后浪掀前浪
正如思科的产品经理所说:为什么7200这种推出了三、四年的路由器还可以在市场上广为销售?因为它在不断地进化。以6500为例,像这种主要的交换平台不是只满足一两年的应用,设计时就要有3~5年甚至5~8年的规划,因此要在可扩展性、总线结构、交换矩阵、模块化上做足文章。然后,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不断地丰富、完善其功能,从单纯的数据交换平台转为包括语音、安全等功能在内的综合交换平台。
以背板设计为例,有源背板可以一次性把性能做得很高,但其扩展性不好,升级时要换掉机箱。而思科采用的是无源背板,只要换交换引擎就可实现升级。特别是在已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以后,需要重点考虑已有用户的升级需要。再以6500的机箱为例,里面可以有两组结构体系:总线结构和交换矩阵结构。这样,新老技术它就都可以支持了,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选用其中一组。
思科进化论
从前面的讲述与分析中,不难发现,思科一直在与自己较劲,不断突破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思科突破自己的发展之路上,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用户的需求。正如思科中国公司总裁林正刚所言,用户先有了这样的需求,思科才开始着手做这些事情。其实,贴近应用的转型同样如此,先有用户的需求,思科才会有所动作。当然,思科也有引领市场发展的新技术,如IP电话,如“网真”,但这些新技术的出台仍有着思科对整个大势的判断与把握。
物竞天演,适者生存。用户的需求、市场大环境的演变就是思科变化的根本动力。思科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打败自己,寻找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空间。甚至当自己创造的蓝海变成红海之后,它会继续寻找新的蓝海,更蓝的蓝海,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思科的历史总结下来,可以说是一部适应环境变化的“进化论”,在少有同行竞争的情况下,自我从内部与自我作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中激发出的动力。但是,未来,思科可能就有对手了,不是同行,不是网络公司,可能是软件公司,可能是应用内容提供商。
从一家网络设备制造商,走向广阔的应用、消费市场,思科的变化值得同行们关注。但是,正如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命门——脚后跟一样,思科虽然今天顺风顺水,它仍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低端消费市场。
如林正刚所言,对今天的思科来说,可能还不到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时候,但是,这个大势这个市场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家庭网络、个人消费者将是潜力无穷的广阔市场。按照思科今天的发展思路,走上那一步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相比于思科在企业端的发展,其在低端市场并没有出色的发挥。未来,思科如何走向个人消费者,这是思科今天就必须重视的一点。这个阿喀琉斯之踵,必须在今天医好才行。
看来,即便成功如思科,其技术进化之路也是永无止境的……
技术和人类同样古老,在科学家开始着手积累可以用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知识之前,技术就出现很久了。在现代工业中,技术和科学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各自对相关产业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即使在今日,一个工程师在设计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的时候违背了时下科学理论而能仍然奏效,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就充分说明了技术不是科学的附庸;甚至某种情况下,技术活动能够为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由此,著名的技术史家乔治·巴萨拉和约翰·齐曼就提出了“技术进化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是以进化的方式发展的,这种进化论的观点除了与生物学上面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相类比,用于说明技术的选择淘汰演化机制外,还阐述了技术发展内在的延续性和渐变性。
当然,技术毕竟不是生物,因此技术进化论终究只是类比而非严格的论证。进一步的思考使我们意识到:互利共生关系是非常普遍的,如钢笔与墨水,或轰炸机与雷达系统。的确,产业的技术创新,譬如轿车制造业的各种创新是相互关联着的,因而我们可将之描述为一个协同进化的人工制品的完整的生态系统。选择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系统也将随之进化,并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被隔离的亚群——繁殖群,在进行重组以前,可以长期在不同的方向上独立地进行分离和进化。
让我们先对生物进化论的基本理论做一些简单的回顾,引用当代著名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概括,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包括以下五个主要观点:
1.物种并非恒定不变(基本的进化理论)
2.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分支进化)
3.进化是逐渐的(不存在跳跃,不存在间断)
4.物种的增殖(多样性的起源)
5.自然选择
将以上五条分别对应于技术的发展来看:技术的发展显然满足其中的第1、3、4、5条,即技术的品种显然是不断变化和增殖的。我们认为,用“技术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某一技术时,有三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其一是作为此项技术的关键性的同类先有事物;其二是一直贯穿在此类技术中并且得到延续的核心技术;其三是社会、经济、政治等综合环境对某项技术的选择过程。
技术的进化论的启示是:技术进化的历史表明,环境的多样化有助于技术的演化和革新——只是不能以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人们应当保持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
案例:思科网络进化观
“江山代有新品出,各领风骚数百天。”当(速度)更快、(性能)更高、(安全性)更强成为一代代网络产品不懈追求的时候,思科各种新品的横空出世,演绎了一出技术进化的大剧。思科公司发布的200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5%,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的一连串动作让思科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进化是技术战略支柱
思科的技术发展策略包含三大基本支柱:性能、革新和智能化服务。性能和智能化服务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而革新(Evolution)的含义其实就是进化——让旧的设备能够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原有的机箱能够使用新的线卡、引擎和模块,新的机箱能够使用原有的线卡、引擎等等。这样,用户原有的投资在新情况下能够利用,其网络设备也得以发挥更强大的功能。思科前不久发布的双频接入点AP 1200,也是这种策略下的产物。AP 1200目前用的是802.11b功能;插入支持802.11a的模块便可升级为支持双频的网络。另外,它还支持802.11g,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插入802.11g模块来升级。再往前看,思科的Catalyst 2950交换机是传统机型Catalyst 2900的进化;Catalyst 3550标准版是已经停产的Catalyst 3500的进化;Catalyst 3550增强版是已经停产的Catalyst 2948G-L3的进化。在完成这种进化之后,2950和3550具有了更多的智能、服务和安全性。
放眼后浪掀前浪
正如思科的产品经理所说:为什么7200这种推出了三、四年的路由器还可以在市场上广为销售?因为它在不断地进化。以6500为例,像这种主要的交换平台不是只满足一两年的应用,设计时就要有3~5年甚至5~8年的规划,因此要在可扩展性、总线结构、交换矩阵、模块化上做足文章。然后,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不断地丰富、完善其功能,从单纯的数据交换平台转为包括语音、安全等功能在内的综合交换平台。
以背板设计为例,有源背板可以一次性把性能做得很高,但其扩展性不好,升级时要换掉机箱。而思科采用的是无源背板,只要换交换引擎就可实现升级。特别是在已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以后,需要重点考虑已有用户的升级需要。再以6500的机箱为例,里面可以有两组结构体系:总线结构和交换矩阵结构。这样,新老技术它就都可以支持了,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选用其中一组。
思科进化论
从前面的讲述与分析中,不难发现,思科一直在与自己较劲,不断突破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思科突破自己的发展之路上,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用户的需求。正如思科中国公司总裁林正刚所言,用户先有了这样的需求,思科才开始着手做这些事情。其实,贴近应用的转型同样如此,先有用户的需求,思科才会有所动作。当然,思科也有引领市场发展的新技术,如IP电话,如“网真”,但这些新技术的出台仍有着思科对整个大势的判断与把握。
物竞天演,适者生存。用户的需求、市场大环境的演变就是思科变化的根本动力。思科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打败自己,寻找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空间。甚至当自己创造的蓝海变成红海之后,它会继续寻找新的蓝海,更蓝的蓝海,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思科的历史总结下来,可以说是一部适应环境变化的“进化论”,在少有同行竞争的情况下,自我从内部与自我作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中激发出的动力。但是,未来,思科可能就有对手了,不是同行,不是网络公司,可能是软件公司,可能是应用内容提供商。
从一家网络设备制造商,走向广阔的应用、消费市场,思科的变化值得同行们关注。但是,正如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命门——脚后跟一样,思科虽然今天顺风顺水,它仍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低端消费市场。
如林正刚所言,对今天的思科来说,可能还不到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时候,但是,这个大势这个市场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家庭网络、个人消费者将是潜力无穷的广阔市场。按照思科今天的发展思路,走上那一步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相比于思科在企业端的发展,其在低端市场并没有出色的发挥。未来,思科如何走向个人消费者,这是思科今天就必须重视的一点。这个阿喀琉斯之踵,必须在今天医好才行。
看来,即便成功如思科,其技术进化之路也是永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