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与重点,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人的教育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等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以人为本;想象力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这样说:"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需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 的方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即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视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发展, 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就是要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儿童是哲学家,他们是真理的热爱者,疑问丛生一个接一个就像连珠炮。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有无数神秘的萌芽。然而,这些却被麻痹的、平庸的、愚蠢的大人即教师所践踏、压抑。"②儿童有他自己的言语情境和独特视角,关注儿童的发展首先就应尊重儿童、走近儿童、倾听儿童自己的声音。只有基于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展开有效的对话。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学生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不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新课前教师应先把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竞赛之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开展 "比一比, 赛一赛",限时抢答等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解释是,"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 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③而也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应实事求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用激励的手法,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自主求知, 在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满足感中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敢于提问, 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促进师生的平等良好互动,鼓励,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四、延伸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具体有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教师可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二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三是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
五、充分利用语言学科特点,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语文学科具有四大特点:工具性、形象性、丰富性。⑤语文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人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各科知识点的表述都离不开语文,而这一切都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创新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丰厚扎实的基础之上;语文学科的形象性,对开发人的左右大脑,使左右脑协调运转,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极为有利;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表现在对同一对象的表述,根据其表达需要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种多维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情文并茂,形象生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每篇文章美的地方和打动人的内容来激起孩子们创新的愿望。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就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在诸多的学科里面起到中枢神经作用,也决定了孩子们将来的兴趣所向与人格走向。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育不能敷衍了之,须我辈殚精竭虑研究以提高。
参考文献:
①任代文.蒙臺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P346).
②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P179).
③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
④石艳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M].华章,2009年
⑤殷高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M].科技资讯,2006年第7期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郑淑慧(1981-),女,河南省焦作人,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南贾学校教师;第二作者:刘婷(1987-),女,湖北荆州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以人为本;想象力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这样说:"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需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 的方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即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视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发展, 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就是要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儿童是哲学家,他们是真理的热爱者,疑问丛生一个接一个就像连珠炮。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有无数神秘的萌芽。然而,这些却被麻痹的、平庸的、愚蠢的大人即教师所践踏、压抑。"②儿童有他自己的言语情境和独特视角,关注儿童的发展首先就应尊重儿童、走近儿童、倾听儿童自己的声音。只有基于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展开有效的对话。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学生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不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新课前教师应先把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竞赛之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开展 "比一比, 赛一赛",限时抢答等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解释是,"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 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③而也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应实事求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用激励的手法,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自主求知, 在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满足感中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敢于提问, 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促进师生的平等良好互动,鼓励,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四、延伸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具体有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教师可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二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三是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
五、充分利用语言学科特点,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语文学科具有四大特点:工具性、形象性、丰富性。⑤语文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人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各科知识点的表述都离不开语文,而这一切都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创新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丰厚扎实的基础之上;语文学科的形象性,对开发人的左右大脑,使左右脑协调运转,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极为有利;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表现在对同一对象的表述,根据其表达需要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种多维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情文并茂,形象生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每篇文章美的地方和打动人的内容来激起孩子们创新的愿望。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就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在诸多的学科里面起到中枢神经作用,也决定了孩子们将来的兴趣所向与人格走向。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育不能敷衍了之,须我辈殚精竭虑研究以提高。
参考文献:
①任代文.蒙臺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P346).
②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P179).
③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
④石艳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M].华章,2009年
⑤殷高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M].科技资讯,2006年第7期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郑淑慧(1981-),女,河南省焦作人,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南贾学校教师;第二作者:刘婷(1987-),女,湖北荆州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