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对中国特色新词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结合案例提出中国特色新词翻译的策略,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并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词 翻译策略
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而词汇变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例子。新词的不断出现显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和新现象不断的涌现,需要创造新词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这些词语翻译是否确切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因此对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中将新词定义为“新词,又称为新词语,新造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
从新词新语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具有的特点,其特点是数量大、发展快,而中国特色新词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深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二、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1.跨文化意识淡薄。刘宓庆先生曾经说过,“翻译从来就是一种以文化、政治为目的的语际交流行为,古今中外,概莫例外”。翻译活动的实践与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特别是政治词汇的翻译。而已有的中国特色新词翻译大多都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土豪”一词,BBC为了顺应本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将其译为 “nouveau riche”但是为了将中国文化传向海外,让外国读者读起来有异国情调,产生文化冲击。最好的翻译方法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将其译为“Tu Hao”
“城管”一词,BBC将其译为urban patrol officer . 就不能准确的传达中国的当地文化和特色,外国人看了以后也不会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但如果将其译为“Cheng Guan”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2.译文重复。译文重复现象是译者的汉语思维导致的。译者由于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逐字逐句的翻译使译文显得冗长,而且常常会出现译文重复。“保护伞”可以直接译为“umbrella”,若直接译为“protective umbrella”就会出现译文重复现象。开胃菜若译为 appetizer course 就有点画蛇添足了,而将其译为appetizer就恰到好处。
三、新词新语的英译策略
1.等效翻译原则。等效原则是奈达提出的,指的是译语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语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此理论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译语的概念意义,还要注意其语境意义。
例如:“以人为本”可以翻译成“humanism”还可以译成“putting people first”从字面意思看“以人为本”用“humanism”翻译并无不妥,但是如果深挖其中语境意义就会发现“humanism”体现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putting people first”是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我国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和“humanism”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将其译为“putting people first”才能产生效果的对等。
2.译名统一原则。译名不统一是长期困扰翻译界的问题,对于一个词的翻译常常会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的词常常让受众迷惑。所以有必要对译名进行统一。如“中国梦”一词应统一翻译为“the Chinese dream”,“Chinese”一词有各种意义。“中国的,中国人的,华人的”这三层意思,而习近平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Chinese”用Chinese一词表达很确切。另一方面,又与“the American dream”相对应,也比较容易记忆。若将其译为“the dream of China”或者“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都不合适。
3.通俗易懂原则。可理解性是翻译的又一重要原则,通俗易懂原则可以让翻译的译文更好、更快的传播。推动不同语言之间人们的合作。如:bungie jumping 被字典里解释成“自由落式松紧束跳高”这就让人看了以后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把它翻译成“蹦极跳”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理解。go flatline 在字典里被解释成“失去表示主要身体功能的波浪方式的”但其实这个词是表示“死亡”得一种较为委婉的方法,是指电脑的脑电图变成水平线了。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如果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将其翻译成“死亡”,其译文就会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四、结语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如何准确的将原文信息传播到信息接受者那里。这就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和原则。文中指出的翻译技巧和原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熊金星.汉语中的新词语[J].书屋,2006(5).
[2]蔡富有,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弘.汉语新词新语英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1(4).
[4]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2014(3).
[5]徐昌合.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李璐,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词 翻译策略
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而词汇变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例子。新词的不断出现显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和新现象不断的涌现,需要创造新词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这些词语翻译是否确切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因此对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中将新词定义为“新词,又称为新词语,新造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
从新词新语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具有的特点,其特点是数量大、发展快,而中国特色新词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深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二、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1.跨文化意识淡薄。刘宓庆先生曾经说过,“翻译从来就是一种以文化、政治为目的的语际交流行为,古今中外,概莫例外”。翻译活动的实践与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特别是政治词汇的翻译。而已有的中国特色新词翻译大多都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土豪”一词,BBC为了顺应本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将其译为 “nouveau riche”但是为了将中国文化传向海外,让外国读者读起来有异国情调,产生文化冲击。最好的翻译方法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将其译为“Tu Hao”
“城管”一词,BBC将其译为urban patrol officer . 就不能准确的传达中国的当地文化和特色,外国人看了以后也不会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但如果将其译为“Cheng Guan”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2.译文重复。译文重复现象是译者的汉语思维导致的。译者由于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逐字逐句的翻译使译文显得冗长,而且常常会出现译文重复。“保护伞”可以直接译为“umbrella”,若直接译为“protective umbrella”就会出现译文重复现象。开胃菜若译为 appetizer course 就有点画蛇添足了,而将其译为appetizer就恰到好处。
三、新词新语的英译策略
1.等效翻译原则。等效原则是奈达提出的,指的是译语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语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此理论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译语的概念意义,还要注意其语境意义。
例如:“以人为本”可以翻译成“humanism”还可以译成“putting people first”从字面意思看“以人为本”用“humanism”翻译并无不妥,但是如果深挖其中语境意义就会发现“humanism”体现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putting people first”是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我国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和“humanism”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将其译为“putting people first”才能产生效果的对等。
2.译名统一原则。译名不统一是长期困扰翻译界的问题,对于一个词的翻译常常会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的词常常让受众迷惑。所以有必要对译名进行统一。如“中国梦”一词应统一翻译为“the Chinese dream”,“Chinese”一词有各种意义。“中国的,中国人的,华人的”这三层意思,而习近平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Chinese”用Chinese一词表达很确切。另一方面,又与“the American dream”相对应,也比较容易记忆。若将其译为“the dream of China”或者“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都不合适。
3.通俗易懂原则。可理解性是翻译的又一重要原则,通俗易懂原则可以让翻译的译文更好、更快的传播。推动不同语言之间人们的合作。如:bungie jumping 被字典里解释成“自由落式松紧束跳高”这就让人看了以后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把它翻译成“蹦极跳”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理解。go flatline 在字典里被解释成“失去表示主要身体功能的波浪方式的”但其实这个词是表示“死亡”得一种较为委婉的方法,是指电脑的脑电图变成水平线了。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如果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将其翻译成“死亡”,其译文就会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四、结语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如何准确的将原文信息传播到信息接受者那里。这就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和原则。文中指出的翻译技巧和原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熊金星.汉语中的新词语[J].书屋,2006(5).
[2]蔡富有,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弘.汉语新词新语英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1(4).
[4]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2014(3).
[5]徐昌合.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李璐,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