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e284818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数据可知,农村学生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显著高于非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与其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显著正相关。此外,学生挂科门数与其是否申请以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概率没有显著关系。获得奖学金次数较多的学生越有可能申请国家助学金,但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与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实施绩效;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26.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205-05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党和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也越来越大。从2007年开始,国家在各大高校中增设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形成了以“奖、贷、助、减、补、免、偿”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其中,国家助学金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在读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申请国家助学金[1]。由于国家助学金的无偿性且申请程序较为简单,因此其深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欢迎。但是,国家助学金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部分贫困生的依赖思想以及申请、评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使得高校国家助学工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数据,对高校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与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学生获取国家助学金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实证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研究了国家助学金申请与使用的具体情况,还对影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各项因素以及国家助学金对受资助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结合实证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与评定程序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大体上差别不大。在申请条件方面,各大高校都把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因此,国家助学金也定位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缴纳学费以及日常生活开支等,以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贫困生的认定方面,目前各大高校在判定学生的贫困程度时,主要采用以下指标:一是学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主要包括家庭居住地和家庭性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职业等;二是家庭生活消费水平,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家庭教育消费总支出等;三是学生在校期间非必需品的消费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大宗消费以及奢侈品的消费情况;四是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获得奖学金等。这些指标虽然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申请者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准确测度却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学生在申请和使用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在评定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在其他如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没有明确要求。同时,少部分大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金以后也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学生在成功申请到国家助学金之后可以自由支配,而高校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途径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此外,国家助学金的“育人”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夸大贫困程度和伪造贫困证明材料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就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出了挑战。
  基于上述情况,国内外学者对高校资助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Jatler(1985)通过构建内部指标、外部指标以及运行指标,研究分析了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1986年,英国的“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工作小组通过构建输入、输出以及过程三项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分析了英国高校的办学资源、教学成果以及资助体系。国内学者对高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效率的研究主要在于调查研究层面,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很少。余春玲(2009)详细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贫困生资助评价体系[2]。张彦坤(2013)针对当前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量化评定指标体系,探索搭建更高效、合理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模式,以实现国家资助资源的公开、公平、公正分配[3]。薄存旭(2018)调查发现,资源匮乏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素质欠缺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内在主体性力量,而体制性阻碍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潜隐力量。精准助学应针对贫困产生的系统机理,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资助,将育人作为助学的根本目的[4]。王长恒和杨直(2016)研究分析了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的系列悖论问题,认为高校应该建立融合性资助体制,坚持助人与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5]。文春玲等(2010)研究发现,加大国家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发放比例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生评定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并且通过资助工作人员的引导以及后续的跟踪管理,可以提高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效率[6]。陈绵水等(2013)研究发现,高校国家助学金在评定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比较合理,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以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以及合肥师范学院等安徽省10所主要高校为目标院校,对国家助学金申请与使用的效率情况同时进行网上、网下以及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实地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与国家助学金相关的问题,总共发出调查问卷3250份,回收问卷3093份,其中有效问卷3037份,回收有效率为93.45%。   (二)统计分析
  为了评价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本文从被调查学生的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兄弟姐妹人数以及父母(父亲)受教育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根据统计数据查看每一类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比例,从总体上评价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是否公平合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家庭居住地在农村、中小城市、城镇、省会及以上大城市所占的比例依次递减;而在贫困生认定比例和获得国家助学金比例方面,农村>城镇>中小城市>省会及以上比例。这与我国目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及贫困人口的差异基本相符,说明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还是比较公平的。
  從表2中可以看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000-6000元水平的被调查人数所占比例略高于0-3000元水平的比例,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民收入水平整体提高的结果。当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超过3000元以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比例逐渐降低,但仍然有少部分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这说明高校在评定国家助学金时,除了依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以外,还考虑了其他标准。
  从表3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父亲受教育程度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父亲是高中文化程度所在比例最多,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少。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贫困程度也相对较低。表3中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父亲所接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外,贫困生认定比例和获得国家助学金比例都随着父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少。父亲接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可能是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人民的文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学生中,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人数为1人所占的比例最高,在90%左右,这可能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家庭的生活观念有关。独生的被调查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比例最高,接近六成。一般而言,家庭孩子越多,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越重,但是也不排除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愿意多生子女,所以单从家庭兄弟姐妹人数这组数据还无法判断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助学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本文从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缴纳学费、购买手机或电脑以及其他等方面进行考查,并根据统计数据查看每一类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使用途径,初步判断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是否公平合理。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获得国家助学金以后,接近65%的学生把国家助学金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30%左右的学生用于缴纳学费,剩余5%左右的学生用于购买电子产品或他用。统计数据展示的结果比较符合国家设立助学金和目的和初衷,从整体上说明国家助学金没有被滥用。
  同时,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国家助学金使用效率的情况以及国家助学金对受助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主要以挂科和获得奖学金情况来统计,具体见表6、表7:
  从表6中可以看出,相对于未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挂科比例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获得资助以后,消除了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从表7中可以看出,较未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而言,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金以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因此,结合上述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来看,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是符合预期目标的。
  (三)Logit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评价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构建了影响学生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各项因素指标,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国家助学金申请与使用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于有J个值的非次序反应变量,多项Logit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描述:
  即在多项Logit模型中,Logit是由反应变量中的不重复类别的对比所形成的。然后,对每一个Logit分别建模。如果反应变量有j种类别,则多项Logit模型中便有J-1个Logit。因此,式(1)中: 假定因变量Y有J个类别,则p(j)表示第j类事件发生的概率,ln[p(j)/p(J)]表示反应类别j与参照类别J的发生概率比率的自然对数,即为Logit。此外,[αj]表示截距项,[βjk]表示第k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k]为自变量,即学生申请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影响因素,[εj]为随机误差项。
  2.变量设计
  本文用因变量Y表示被调查者是否申请及获得国家助学金为虚拟变量,虚变量X1、X2、X3、X4、 X5、X6分别表示被调查者的居住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父亲)受教育程度、兄弟姐妹人数、挂科门数以及获得奖学金次数。
  3.实证分析
  如前文所述,为了研究被调查对象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将影响国家助学金申请和获得的各项因素量化并进行Logit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父亲受教育程度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地影响学生申请以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农村学生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高于非农村学生。这与前文的统计分析结果相符。学生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即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越低,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概率也越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越低。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父亲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其获得的工作报酬也相对较高,因此家庭的收入和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被调查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显著地影响其申请以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即兄弟姐妹人数越多,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与前文的统计分析结果略有差别。学生挂科门数与其是否申请以及获得国家助学金之间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在申请条件中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习成绩对学生申请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影响不大。在获得奖学金方面,获得奖学金次数较多的学生越有可能申请国家助学金。这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方面更加勤奋刻苦、踏实努力,因此获得奖学金的概率也相对较高。但是,从表8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并不能显著地影响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这也再次说明了高校在评定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并未把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判指标。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数据,全面分析了高校国家助学金申请与使用的具体情况,并探究了影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父亲受教育程度显著地影响学生申请以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农村学生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高于非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申请且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即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学生申请和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概率越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越低,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也越低;被调查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越多,其申请和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越大。学生挂科门数与其是否申请国家助学金以及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之間的概率没有显著关系。获得奖学金次数较多的学生越有可能申请国家助学金,但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与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学生在获取国家助学金以后,主要把国家助学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和缴纳学费,较合理地使用了国家助学金,符合国家助学金设立的目标。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1)国家助学金在申请和评定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来判定学生是否符合申请条件,这符合国家助学金设立的初衷和目标。(2)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低收入家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降低,独生子女家庭的占比较高并且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弱化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在评定国家助学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高校在评定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基本按照政策要求执行,实施效果也比较满意。但是,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育人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Z].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07.
  [2] 余春玲.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评价体系[J].江苏高教,2009(1):117-118.
  [3] 张彦坤.高校国家助学金量化评定管理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05-107.
  [4] 薄存旭.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8(6):26-35.
  [5] 王长恒,杨直.国家助学金评选中的悖论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5):52-54.
  [6] 文春玲,孔庆春,杨延娇,任妍,张慧琴.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256-257.
  [7] 陈绵水,付剑茹,施文艺.国家助学金制度绩效调查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3(11):232-236.
  [8] Liu C. F., Zhang L. X., Luo R. F. et al. Early Commitment on Financial Aid and College Decision Making of Poor Student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valuation in Rural China[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1,30(4):627-640.
  [9] Loyalka,Song,Wei. 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aid in china: is aid reaching poor students[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
  [10] Loyalka, P., Y. Q. Song, J. G. Wei. 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Aid in China: Is Aid Reaching Poor Students[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23):898-917.
  [11] Mckinney, L., T. Roberts. The Role of Community College Financial Aid Counselors in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Utilize Financial Aid[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36):761-774.
  [12] 陈华进.国家助学金班级评定工作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319-320.
  [13] 丁一飞.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工资收入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48-49.
  [14] 邓凤英.国家助学金评定问题与对策探析——以高校辅导员为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6):53-54.
  [15] 付剑茹,陈绵水,张伟.新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120-129.
  [16] 郭昕,田辉玉.国家助学金评选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2011(4):38-40.
  [17] 姜旭萍,丁桂兰,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前沿,2009(5):115-117.
  [18] 孔洁.高校国家助学金的实施状况与反思——基于四川省某高校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6):46-48.
  [19] 梁前德.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4):22-27.
  [20] 刘林涛,张弘,张金峰.关于大学生助学金使用状况的调研与探究[J].中国市场,2014(26):58-59.
  [21] 罗筑华,陈熙,谭建国.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的评定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3):182-185.
  [22] 宋英杰.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50-57.
  [23] 唐卫民,姜育兄.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以辽宁省六所不同类型高校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9-121.
  [24] 万茹,胡元林.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困境及其机制优化[J].现代教育科学,2012(3):100-102+112.
  [25] 吴庆主.公平诉求与贫困治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
  [26] 杨钧期.高校国家助学金实施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8-121.
  [27] 杨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特征与资助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23-33.
  [28] 于翊平.试论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融合性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3):64-68.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指工程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教育理念、标准、模式、评价等核心问题,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学生中心、成果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这三大理念是工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 2015 年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专业建设,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
期刊
[摘 要]项目组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国际化期刊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的知识图谱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创业教育中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创业教育对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影响、创业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和大学技术转化对大学创业企业发展的促进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优化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透过教师发展视角,通过剖析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可知,要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肯定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主体地位,积极调动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必须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作为方向指引,不断完善作为顶层设计的高校教师培养制度,不断改革作为发展手段的现有高校教师培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 要]在新工科视域下,对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课题组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通过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成
期刊
[摘 要]统计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种边缘学科,常作为经管类专业解构经济社会的工具,是本科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更好地应用统计学课程知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鉴于此,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操作的、科学的经管类本科生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摘 要]目的:开展结合专科“三基”为先导的肾脏内科临床典型案例实习教学,并与传统实习教学相比较。方法:将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江南大学医学院2012级、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分组,分为“三基”案例教学组(A组)与传统实习教学组(B组)。对两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出科考试成绩及综合评价的比较与分析。结果:学生对以专科“三基”为先导的CBL教学法认可度高、依从性
期刊
[摘 要]肇庆学院中德设计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针对新形势下合作办学项目下学生呈现的新特点,探索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其具体方式有:加强党建工作、把握办学方向、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效率、自我管理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关键词]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特点;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92-04  《国家
期刊
[摘 要]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从课程设计的整合、指导教师的选聘和培育、考核评价机制及反馈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课程设计为依托支持、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表明,课程设计的重新构建对推动学生创新和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是有效的。  [关键词]课程设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与施强集团通过项目的开展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能力、职场实战能力、职场沟通能力、职场礼仪、职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协同培养,为探索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协同育人之路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制药工程;校企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网络技术及资源的教学方式,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实现更优的学习效果。研究以本校的综合英语II课程为例,探索并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模式,从学生及教师两方面对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进行了反思,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