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教育无人”的现象,使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
一、指导学生要有个性地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积累不够,材料的思辨深度不够,是很难在作文中展示个性的。为克服闭门造车这种弊端, 教师首先要放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 控制作业量, 给学生松绑,增加学生的信息积累量。其次要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认识作文就是生活,这样的作文才会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二、教师在指导作文训练的方式上要有个性
要鼓励学生写作中展示个性,就应该打破不同类型作文的限制。同时打破单一机械的作文训练方式,创新指导模式,一题多用,一材多题,和阅读教学等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能只是随便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了事。要关注时代对中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敢于创新,应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多一些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辨训练。以个性的指导来避免写作方向上的随意性,把更多时间投向学生作文个性品质的培养上。
另外,还可以把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譬如,做一篇题为《爱在校园》的有个性的阅读训练,可以先不给学生材料,只给题目,让学生先构思一下,题目中的“爱”可以做何理解?列出提纲,说个写作方向,然后再给他们材料,让他们和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阅读,既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维,又训练了作文,一举多得。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给材料加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先去掉材料的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这样学生就能发现题目和开头结尾句、过渡句有很多的渊源,达到训练构思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上能大胆尝试,打破作文与阅读和语言表达等训练的界限,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思维的一种鼓励和培养。
三、构思过程中让学生在立意写法上彰显个性
平常所说的立意,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注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品质,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的境地,即为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人一时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何等的金玉良言!可在崇尚探究学习、讲究学习效率、倡导享受学习带来乐趣的素质教育环境下,应当指导学生这样立意: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的作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迪。
有了中心思想和材料,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按照中心思想的要求把材料组织起来,即巧手彩线穿珍珠。“文似看山不喜平”——在作文的谋篇布局上,要想炼就学生的一双巧手,在指导学生使文章内容的安排有序化,并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去考虑确定新奇的线索来连贯材料,变换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人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出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让事件在“无巧不成书”中展开。
还可以在体裁上体现不拘一格的风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就不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文体。一些文学体裁可让学生一试锋芒:天真深刻的童话寓言;意象朦胧的诗词散文;冲突尖锐的戏剧文学;无巧不成书的小说作品。在这些领域内,学生能大展才华,创新能力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学生能否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创新能力能否发展,关联到方方面面,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需要整合,才能达到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再新颖一点,语言再清新一点,文风再活泼一点,学生是能够做到的,也是愿意这样去做的。因为有个性的作文,因其新而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一、指导学生要有个性地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积累不够,材料的思辨深度不够,是很难在作文中展示个性的。为克服闭门造车这种弊端, 教师首先要放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 控制作业量, 给学生松绑,增加学生的信息积累量。其次要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认识作文就是生活,这样的作文才会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二、教师在指导作文训练的方式上要有个性
要鼓励学生写作中展示个性,就应该打破不同类型作文的限制。同时打破单一机械的作文训练方式,创新指导模式,一题多用,一材多题,和阅读教学等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能只是随便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了事。要关注时代对中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敢于创新,应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多一些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辨训练。以个性的指导来避免写作方向上的随意性,把更多时间投向学生作文个性品质的培养上。
另外,还可以把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譬如,做一篇题为《爱在校园》的有个性的阅读训练,可以先不给学生材料,只给题目,让学生先构思一下,题目中的“爱”可以做何理解?列出提纲,说个写作方向,然后再给他们材料,让他们和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阅读,既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维,又训练了作文,一举多得。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给材料加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先去掉材料的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这样学生就能发现题目和开头结尾句、过渡句有很多的渊源,达到训练构思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上能大胆尝试,打破作文与阅读和语言表达等训练的界限,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思维的一种鼓励和培养。
三、构思过程中让学生在立意写法上彰显个性
平常所说的立意,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注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品质,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的境地,即为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人一时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何等的金玉良言!可在崇尚探究学习、讲究学习效率、倡导享受学习带来乐趣的素质教育环境下,应当指导学生这样立意: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的作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迪。
有了中心思想和材料,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按照中心思想的要求把材料组织起来,即巧手彩线穿珍珠。“文似看山不喜平”——在作文的谋篇布局上,要想炼就学生的一双巧手,在指导学生使文章内容的安排有序化,并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去考虑确定新奇的线索来连贯材料,变换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人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出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让事件在“无巧不成书”中展开。
还可以在体裁上体现不拘一格的风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就不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文体。一些文学体裁可让学生一试锋芒:天真深刻的童话寓言;意象朦胧的诗词散文;冲突尖锐的戏剧文学;无巧不成书的小说作品。在这些领域内,学生能大展才华,创新能力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学生能否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创新能力能否发展,关联到方方面面,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需要整合,才能达到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再新颖一点,语言再清新一点,文风再活泼一点,学生是能够做到的,也是愿意这样去做的。因为有个性的作文,因其新而让学生“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