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文化是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必须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基石,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展现中国精神的魅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的进步指引方向。地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多年来,笔者探索利用地域文化开展育人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地方名人,榜样育人
  中山市是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陆皓东、杨仙逸、容国团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笔者非常重视地方优秀历史名人的榜样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地方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将地方历史名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如:在班里对本地爱国名人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将他们的重大成就以海报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营造潜移默化的良好育人氛围;开设当地历史名人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地方名人的了解和认同;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郑观应故居等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民族气节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运用图片、视频、课前演讲、国旗下讲话、微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本地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地域传统,传承育人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香山文化。中山咸水歌、黄圃飘色、沙溪醉龙等诸多传统文化具备独特的魅力。咸水歌在广东中山市流传较广,作为传统民歌极具地方特色,当地百姓不管是在劳作还是在娱乐过程中都会借助这一传统文化来营造氛围。作为汉族传统渔歌,它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在新时期依旧具备浓郁的文化氛围。舞醉龙在中山、澳门等地较为流行,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均会运用这一传统文化来展现佛诞节的节日氛围,由于具备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飘色作为广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地域特色,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总结经验,向世人展现出了香山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优秀的审美情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地方传统文化是充分展现当地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国家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故乡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探索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经常以地方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素材,把地方历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如:通过专题活动,开展地方传统文化学习探究和展示,让学生爱上家乡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家乡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被家乡传统文化所感染;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讲座和展示,体会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地域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从而重视家乡文化特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 地域文化,精神育人
  笔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如家乡革命人物事迹展、观看革命人物纪录片、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故事演讲、革命教育黑板报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发展变化的历程,强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历史影片,開展摄影比赛等,让学生深刻了解革命精神,以此来更好地激励自己,让红色传统教育走进学生心里。
  新时代的中山人提出了“博爱、 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山人的精神风貌。“博爱”反映的是中山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山精神的灵魂而存在;“ 创新”集中反映了中山人的整体风貌,也充分反映出中山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展现出来的蓬勃生命力;“包容”展现了中山人具备的宽广胸怀,能够在坚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和谐”反映出中山人紧跟时代号召,重视社会和谐发展。慈善万人行这一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中山人精神文明的重要展现形式,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慈善万人行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为主题,以弘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广泛募集资金以帮助困难群体为目标,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动。如今,慈善万人行已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红十字运动的一面旗帜”。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笔者都会倡导学生力所能及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引导学生参加慈善万人行志愿服务或参加游行活动,在班级直播游行活动盛况,让学生感受到博爱精神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道德观。
  可见,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所蕴含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了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这个字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错呢?”身在一线的老师常常都会有这种感叹。  镜头一:  师:(复习旧课对子歌后)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这课书和我们之前学的对子歌很像。  生:我发现它有反义词。  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  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孩子们的脸上顿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镜头二:  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虚心、骄傲、热情、冷淡、
期刊
我校“悦纳至正”的办学理念提提倡全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包容、互相接纳,共同达到“至正”目标的美好境界。鉴于此,我们举起了“悦纳德育”的大旗。悦纳,是愉快地接纳,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境界;“悦纳”不是盲目的、机械地接受,而是承传,是张扬,是创新,是实现一个大写“人”的人性复归。  一、构建起以“节文化”为主的活动体系  学生的道德是在学生参与活动中经过反思、体验,自己建构起来的,活动体
期刊
课外作业是学生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部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性,结合学科特点,我们该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才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增“
期刊
在数学能力中计算属于基本能力,作为数学知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讲清楚算理和法则  想要保证运算过程正确,就需要对算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只有学生在脑海中有清楚的算理,牢固记得法则,才能在做计算题时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小学期间所要学习的算理较多,包括“十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等。在授课期间一定要讲明白这
期刊
2020年秋季新学期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配套新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新教材)正式使用,粤教版新教材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项目学习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融入知识技能,设计了许多基于真实性问题的活动情境和实验,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与使用背景之下,项目学习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和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对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生物学科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多知识都能让人们懂得了解自身结构、如何适当健身和对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但这次疫情,暴露了大众对生物学知识的缺乏,对防疫手段、接种疫苗的不重视,如何让学生群体感受到初中生物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而升华到对疫情工作者的尊重、对微生物世界的敬畏是摆
期刊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动”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活跃教学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一、实例激兴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不持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讲授要循循善诱,让课堂教学“动”起来。例如,讲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以礼待人”内容时,引入案例:一
期刊
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让大多数的老师在思想上形成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而不愿意蹲下身子去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如此下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容易出现处理不当的问题。而“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通过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以人为本,从正面教育去引导、感化与激励,以此达到“尊重、唤醒、引导、成全”的生命教育,这才能立德树人。  一、从爱出发,唤醒“尊重与亲和”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一般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分不開的。而这些学习能力又都离不开记忆能力,可见记忆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性。即使阅读基础很好的学生,记忆力方面得到提升的话,对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记忆力训练对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记忆训练——联想  记忆法就是记忆的方法或手段,其作用是增强记忆信息的储存和回忆,它包括两部分
期刊
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材所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淡化了道德与法治课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培养负责任公民的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学生的公民人格,帮助学生以理性和智慧来看待和解决人生、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