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税制与法律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历史上的税制改革为主线,梳理古代具有重大意义的几次税制改革内容以及各税收制度后的法令文件。运用现代税法学的概念和理论对古代文字资料进行适当的概括,总结出符合古代财税史实、又与现代财税学的学理契合的我国税法制度特征,最后得出,中国古代存在不成文的税收法律制度,只是社会环境动荡成为制约税收法律规范化、系统化的一大因素。
  关键词:国家与法;统治阶级;税制;法令
  国家与法的起源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国家与法是人类的组织形态,即使是考古挖掘的青铜器、碎砖断瓦也都无法证实哪个时间出现的国家和法律。目前得出的中国古代法律的相关结论都是借助考古学界一般观点得出的推论。人类一开始是跟随动物的迁徙脚步,当粮食作物出现后,出现了带有防御工事的人类定居点,不仅仅是防御猛兽,人类间的部落斗争开始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环境恶化,粮食短缺,疾病颇发,农业文明逐渐消失。后来设有大型城防的城邦之间开始交涉,进行纳贡,可以说,依据考古学上的概念,这时候的大规模的城墙的出现(一般为2000-5000人的部落聚集在墙内且部落内带有功能性的划分)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农业民族将粮食作物视为上帝的恩赐,为了祈求丰收,神庙建筑大量出现,同时,为了抵御邻国不劳而食的可能性,国家军队出现。由此,由农业民族走向了国家。此时,有没有法律呢?这是个很难证实的问题。很大的可能性是当时存在不成文的法律,这也仅仅是考古推论。历史学上传统地认为国家与法是同时产生的,国家这一公共机构的存在代表着人类继续生存的一些基本原则,人类社会开始就存在规则,但是规则变成法律应该具有公共强制力这一要素,且这一要素具有稳定性,需由国家这一公共机构来进行裁决。即存在普遍知晓的规范,专门解决纠纷的机制,专门处罚违规的机构,则国家与法共存。这也是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国家与法共存”的由来。
  由于很难证实古代存在成文的法律,其中关于税收的成文规定更是鲜见。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朝代不断更迭,税制不断演变,新国家的建立得力于税制实行带来的物质基础,而税制的实行依靠国家这个暴力机器,于是,在皇帝与百姓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税制财政关系,百姓上缴税款供养军队,换取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别国的侵犯,而这种财政关系是通过其代理机构(官员)来实现的。源于税制的这一经济关系的维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朝代为周期周而复始地循环。
  关于中国古代赋役基本结构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的主要线索已取得共识。工商杂税暂且不说,就田赋和徭役的演变而言, 夏商西周是赋役制度起源与初步变化的历史阶段,人们通常结合井田制围绕孟子所说“贡、助、彻”的形式与内容展开讨论。春秋战国赋役制度在社会变革中形成“ 赋、税、役” 三元结构。此后, 随着经济、阶级关系、财政需求等多方面的演变, 赋役结构不断有重大变化,秦汉为田租(税)、口赋、力役, 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前期演变为计田(丁)征收的租、计户或丁征收的调与力役(或庸),唐中叶两税法改革后至清代, 先是租调和部分力役并入田亩税,中经北宋王安石变法、明中叶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地,力役最终全部并入田亩税。中国古代赋役结构在清代最终完成人头税向资产税的转化,同时也完成赋、税、役归并为田赋的转化。换言之、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①
  多数人赞同“初税亩”意味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只是对“税”的性质众说纷纭。②私有制的产生促进了阶级的划分,为了实现阶级统治,国家应运而生,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行为规范,这一行为规范即为法律,法律通过规定臣民的权义来实现统治。可以说,税收是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税制是国家为保证税收实现制定的税收领域的调整规范,税制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凭借其背后的国家强制力。历史上各朝代基本上是依靠武力和战争来保证税制的实现的。因此,税制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体现,它是国家政权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源泉,是体现国家政权与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关系,是国家与经济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税务行政管理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财政税收的法令,不是由立法机构通过后宣布于民,而是由王朝以类似军令的文件下达,财政税收文件多采用律、令、诏的形式。显示了其自上而下、无协商余地的专断口吻。不但不是统治者(征收方)与国民( 缴纳方) 协商的结果,更有甚者, 还可以包含凌辱纳税人、发泄私愤的内容。何止百姓,古代中国的官员也只是专制君主的工具,官员们并没有多少机会置喙法令的形成,清代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为奴才,更是有鬼斧神工之妙,精确至极。在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于一身的情况下,皇帝“口含天宪”,税收规定具有极强的恣意专断性质。
  秦汉时期实行地租、人头税,隋唐采取租庸调制、两税法。曹操的屯田政策及租调制改革在由汉代税制向魏晋以后的新税制转变的过程中,将比例税率改革为定额税率,并按户计资。在征收方式上,改汉代的比例税率(三十税一)为定额税率(每亩四升),将汉代征收算赋口钱的人头税制改为户调制,按户计资征收,并以实物税(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代替了汉朝以钱币纳税(算赋、口钱)。在租调制之后,以唐均田制为前提推行的“租庸调法”,以人丁为本,“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每丁每年纳绢二丈、棉三两,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三天,不愿者可缴纳绢布等实物代役,一天折合绢三尺,称为庸(输庸代役)。国家再也控制不住众多的民户,无法计丁征税,国家财政受到影响,最终被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废除,标志着中国赋税史上计丁征税的历史基本结束。明初张居正提出“一条鞭法”,沿袭了两税法的征钱,将部分劳役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确定了赋税征银的法定地位,赋税征收由繁化简。清初的赋税制度,免去明末的“三饷”和杂派外,仍然沿用了明朝的一条鞭法。由于民户管理的复杂性,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固定,全部纳入地亩一起征收。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人头税归并于财产税,实现了赋役的完全合一,也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纳税方式的转变,以田亩为标准缴纳税银,纳税能力与负担相一致,体现了税收的合理性。
  通过梳理对古代产生重要意义的几大税制改革,可以得出,古代的税收也都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是国家财政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封建初期的税制是以劳役形式的人头税为主,中期则以实物形式的定额税为主,后期逐渐形成以货币形式的财产税为主。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凸显了封建时期的赋税发展呈现周期性,统治集团就在难以节制的收和支之间恶性循环,导致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存在因过度征税、支出过度而引发的反抗运动、农民起义,最后将统治集团推翻,即每隔一个历史时期,就须在整理税制的名义下,将名目繁多的各种附加捐税以某种简化形式纳入正税之中,并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社会环境动荡成为制约税收法律规范化、系统化的一大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明光,郑学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1(01):152-168.
  [2]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7(03):222-230.
  [3]周道生.论中国古代赋税思想的特点[J].湖南社会科学,1995(02):73-76.
  [4]陈汉生.从两汉税法看古代经济立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法学,1984(12):35-38.
  [5]段向坤.“强干弱枝”与“苛政猛于虎”——中国古代财税法制初探[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03):65-70.
  [6]贾洁蕊.中国古代财政與国家治理:历史的轨迹[J].地方财政研究,2019(04):107-112.
  [7]林国.从契约—代理视角解读古代中国税收确立与实现背后的法理[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02):63-67+77.
  注:
  ① 陈明光,郑学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1(01):152-168.
  ② 参见《中国古代史分期五十年》下编4章3节.
  作者简介:
  陈春菊,1997.3.14出生,女,白族,贵州,北方工业大学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写作方向:税法
  (北方工业大学  100144)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膏体充填技术能够把固体废弃物利用与采动破坏、地表沉陷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地表破坏程度低、煤炭资源采出率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分析煤矿开采覆岩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充填开采控制岩层移动的机理,分析充填开采时控顶区和充填区的支护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充填支架的支护强度充填体强度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膏
期刊
摘 要:税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容,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与职能,对于现代税法来说,其首要功能还是侧重对于经济景气的调节,尤其是当遇到了突发卫生事件。各国都纷纷通过税法立法的形式调动财政资金防控突发卫生事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人民以及企业的经济负担。我国在突发初期,政府就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发布了一系列联合公告,对于防控期间的财政收支、公益捐赠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在中后期紧接发布一系
期刊
摘 要:电力输配电线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供电运行。如果输配电线路运行发生故障,那么将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使生产停滞不前,经济效益得到亏损。因此,这就需要重视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对配输电线路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对其故障及时进行排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本文就以为例,对输配电线路运行的故障进行详细探究,让人们明白其故障所在,并且提出
期刊
摘 要:素質教育模式下,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创新思维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基于此,高校服装设计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重点落实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实现服装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是在创新思维培养背景下分
期刊
摘 要: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短视频时代的发展逐渐成熟,短视频影响着大众的碎片化时间,而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内容分享形式,引发了市场新的浪潮,受到众多关注。Vlog展现丰富多样的视频内容,满足了大众对内容产品的需求。Vlog区别于一般的短视频内容形式,优质的内容吸引众多流量以及品牌的关注,使得Vlog在短视频行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梳理Vlog兴起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Vlog内容营销的优势及存在
期刊
由于疫情的出现,同学们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隔离,当然疫情也阻挡不了我们同学们训练的热情,只是有些同学训练中出现了偏差,大家总是简单的认为每天都跑一次5公里就会对我们的成绩有提高,这样的训练方式是正确的吗?  其实不然,每天都用相同的负荷跑相同的距离可能短时间来说,我们的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从长久来看,对于我们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有局限性的,也有可能会引发训练伤。  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每天重复单一的训练内容
期刊
摘 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乡村不同程度存在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低俗、庸俗文化入侵、礼治秩序破坏、道德底线弱化、不文明现象增加、环境破坏严重等许多问题。  既存在社会转型带来的客观因素,也存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滞后和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保护不足等主观原因。本文通过研究屯堡文化中传统美德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屯堡文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融合共生的价值取向,既符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求,又同社会整
期刊
摘 要:军事体育是军人最基础的体能锻炼,目的在于增强官兵体魄,改善体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官兵的意志力、忍耐力。  关键词:军事体育;人体变化规律  一、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  军事体育是以增强官兵体质,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军体项目训练和比武,提高官兵的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磨炼官兵们的勇气、胆量与意志力、耐力。  二、训练时人体变化反应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消费文化也随之而来。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消费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价值观。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较差,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不良消费行为。因此,为了矫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为其消费提供合理的指导,笔者就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克服消费主义
期刊
摘 要: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地方经济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中俄地方经济合作的发展直接因素有: 中俄发展地方经济合作的方针政策保持连续性;中俄经贸稳定增长;中俄两国建立新的地方合作机制;中俄两国定期举办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当然,发展中俄地方经济合作,也存在某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注意克服中俄经济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其巨大潜力,利用好目前成长中的契机,使中俄地方经济合作登上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