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担当精神淡薄之因及对策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始终将人才培养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先进代表,他们的担当精神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但在自我认知不足、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完善以及社会不良思潮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正在逐渐变得淡薄,所以有针对性的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家风引导、学校教育以及优秀本土文化熏陶作用,协同推进“学生、高校、家庭、优秀本土文化”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有利于为培育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时代新人 大学生 担当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担当精神淡薄之因
  (一)自我认知不足
  一是心理成熟成度较低。虽然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承担责任,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恰恰正好处于不成熟的心里塑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性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反映到行为上就是:具备一定的逆反行为,且在面对和自己相反的觀点时,无法理智的对其进行分析。再加之大学本就是一个释放个性、思想活跃的场所,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二是自我反思教育意识薄弱。在平静和谐的外部环境下,长期处于没有持续的压力的状态下,大学生不愿意跳出舒适圈,从而导致其却缺乏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意识。尤其是面对错误意识和观点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探索事务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自我教育,导致学生陷入居高自傲和故步自封的窘境。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语言、习惯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担当精神淡薄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榜样力量的丧失。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做事拖沓、遇事推诿,缺乏大局观和集体意识,将严重影响孩子担当精神的形成。同时,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问题造成家庭榜样的缺失,导致孩子们无法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家庭也难以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二是家庭没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家庭关爱,甚至是溺爱,大部分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问题都会被家长大包大揽,甚至直接解决,这样孩子就无法真正的直面问题,并且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也意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温饱问题,导致他们对一些优良的精神传统难以真正感同身受,例如拼搏、奋斗、担当等精神,最终造成人格以及价值观的不健全。
  (三)学校教育不完善
  高等学校毫无疑问是重塑和巩固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重要场所,但目前高校担当精神教育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担当精神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经常采取说教式教育模式,给学生灌输宏观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际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学生不能切身感受担当精神的必要性和实践性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二是担当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如今担当精神教育的培育大多是通过思政课程和相关讲座的形式开展,形式过于单一,且思政课程的发展较为滞后,缺乏宏观设计和规划,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丰富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切实需求,严重影响担当精神的培育。
  二、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担当精神的培育最终是落脚在当代大学生这一实践主体上,所以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一是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培育担当精神的意志品质。坚定马克思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勇于和反社会主义的行为做斗争,将担当精神内化于心;二是大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践行勇于担当的初心使命。首先要做到对自己的言行和生命负责,这是担当精神最基本的体现,摒弃自私自利、拈轻怕重的做事态度,不忘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国家、社会发展的重任;三是大学生要练就过硬专业技能,努力提升担当作为的本领。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依托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见习等契机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将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建立良好家风引导
  家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同时也体现了家族长久传承的精神内核、价值理念。所以首先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严以修身”。将担当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从点滴小事中凝聚担当精神,营造良好的家教、家风;其次每个家庭要“树立家规,以齐家风”。在家庭中营造遇事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不推诿、不逃避的良好家风,同时从家规家训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和行为准则,尤其是要明确“担当精神、责任意识”的家规条款,进而对家庭成员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约束、指引和规范的作用;第三,营造全社会要“全员参与,弘扬家风”。良好家风的建设与弘扬离不开优良的社会环境。一是要有针对性通过对担当作为人物或家庭进行社区宣传、新闻媒介报道等方式弘扬担当家风,二是可通过道德榜样评选、榜样家庭评选等方式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巩固榜样家风;三是可引入家风评估机制,对不良家风进行正确引导和帮扶,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助推全社会担当精神品质的养成。
  (三)增强高校担当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本文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归纳出以下三个构建完整高校精神教育体系的策略: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加教育方法。首先在转变教育理念方面需要高校树立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强化各类教师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高校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同样也要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世界一流的大学往往会将责任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为社会输送才能和德行兼备的全面人才,所以只有改变教育理念,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也才能真正的向世界一流迈进。并且也应该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各科教育之中,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到思想教育之中,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榜样,也具备了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的能力;第二,利用新媒体和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以及体验担当精神的过程,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以此巩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还要积极开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某师范大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他们开展了“红色传奇进校园”、“诵读红色经典”、“主题征文、演讲、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大学生再一次受到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鼓励他们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时代新人”。第三,将国情教育、爱国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融入精神教育的内容之中,争取使大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精神洗礼。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时代新人”提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浸润着世代青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民族大任,以此来提醒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中。
  (四)在中华优秀文化中继承担当精神
  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是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生机的文化,是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深爱自己的优秀文化,没有理由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更没有理由不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寻找和继承担当精神。首先,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才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才会深深被折服,发自内心地喜爱,从而内化为文化自信,然后真正的继承其中的担当精神;其次,应当树立具备担当精神的民族人物典型。从古至今,许多伟人承担起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任,他们有些是在外族入侵时勇敢献身、有些是为了人民富强坚守扶贫基层、还有些是为了抗疫奔赴一线,他们不仅是体现担当精神的楷模,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人,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能够激发大学生们的担当热情。
  三、总结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抓住这次机会,中国将能够在未来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中流砥柱,肩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保证我国大学生具备担当精神这一优良品性,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放心的把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炬交给他们。希望大学生这个群体在自己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支持下,能够经受住未来的考验并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伟大使命,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主体意识培育体系构建研究”(2020MSZ047);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时代新人视域下民族地区研究生担当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研究”(XJGY2021007)
  参考文献:
  [1].程鑫.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J].青海党的生活,2020(11):23-25.
  [2].麻仕鹏,黄诚.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J].山西青年,2020(14):9-10+22.
  [3]张旦..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研究[D].湘潭大学,2020.
其他文献
摘要:党史中蕴含丰富的精神养料和育人价值。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为新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党史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树牢坚定的使命意識,同时要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在历史规律中明晰历史必然,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现实的学习导向。在路径选择上,要做到“四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学生工作紧密相连。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影响因素 路径探析  党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校开展
对国内大循环的注重,以及强调创新之于新发展格局的意义,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新兴政策范式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参照系理论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出发,提出内循环意指生产率、企业盈利能力和实际工资率的并行增长.内循环的实现涉及三重条件,即经济条件、制度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批判地检讨了自列宁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这些实现条件的分析和相关争论,并结合马克思的框架讨论了熊彼特所注重的产品创新和新部门的开辟对于内循环的重要意义.实现国内大循环,必须达成上述三重实现条
人类有提升探究活动的天性.因为这种天性,人类可以取得某些领域的认知成就,从而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随着当代新兴认知增强技术的出现,我们的认知官能得到了多样性的提升,但我们也对认知增强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担忧.在知识论领域,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应用认知增强技术的知识论意蕴是什么?认知增强技术的支持者认为该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的认知成就,而反对者则主张该技术削弱了认知者的能动性,使得认知成就变得更廉价.本文指出,认知成就的定义问题不能与认知成就的价值问题相混淆.认知成就要求认知主体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从而完成
作为遗存至今最多的汉代建筑遗迹,汉墓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标准化营造的思想和技术传统,反映了两汉时期等级礼制的分明和发展,更承载了汉人对死后信仰的表达。汉墓建筑通过灵活运用规矩和方圆作图来完成整体平面布局的规划,方圆元素的交替使用由此成为其布局形式的典型特征。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作为目前发掘的黄肠题凑墓中规格最高者,其平面布局反映了最完整、最典型的以方圆元素“象天法地”的汉墓建筑布局形式,亦是汉代统治阶层依托于墓葬建筑的最高信仰表达。使用此种布局形式,汉墓建筑既完成了对“天圆地方”宇宙观在直观形式
网络社会来临带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空间转换,当下互联网发展建构了新的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形态,社区作为基本社会生活空间,展现出“地域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复合形态.
西方启蒙主义的主要论题,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五项:个体的理智独立性论题;以“百科全书”为典型载体的公共知识库营建之必要性论题;世俗生活的独立性论题;人道主义论题;进步主义
性别研究具有深厚的话语分析传统.通过收集2020年度微博“热搜”中的性别话题及其评论区留言为文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在剖析网络空间女性话题的公共呈现、女性形象的男
城市区级融媒体深嵌于行政体系中,其发展程度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从制度分析视角出发,基于某省会城市G市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证调研,对这一新型媒体组织在现阶段面临的制度变
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权源问题,现行法律规定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说,其他既有学说还有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说、环境行政执法权能说、环境公益说、公共信托说等几类.现行
《洛阳搢绅旧闻记》多取传闻,并非信史,且作于张齐贤仕途失意之时,于历史叙述中隐见个人心曲.本文拟从文体视角出发,对《洛阳搢绅旧闻记》的写作风格进行剖析,并结合历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