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除难良策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检验学生认识分析事物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应用价值较大的一种重要武器。因此,让学生从小打好写作基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面对作文,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就是连指导老师也感到头痛和棘手。现在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一教师指导一学生习作一教师批改一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变小学作文的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小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来消除“言之无物”的困窘。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才有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①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学生开始喜爱作文。②创造素材,增加写作兴趣。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够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③注重实践,延伸写作兴趣。我们如能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习作实践,其效果也是很好的。④珍视成果,保持写作兴趣。针对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的心理,在班内开展“优秀习作园地”。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①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能写出比较具体的片段和结构较为合理的记叙文。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包括:确定观察的目标,按照一定顺序并且抓住重点仔细观察;扩大观察的范围,由静态到动态,由图内到图外。
  3.讲评辅导要有针对性。①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难点,在评语中进行方向性指导,克服笼统、随意弊端,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创造性。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批互评,在批改过程中取长补短。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的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好的文章来源于对生活的爱。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小作家。
其他文献
摘要 有效的拓展性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单词和语音、句型和对话、语篇与阅读的拓展学习,以及教给学生有趣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之成为信息型、求知型人才。  关键词 单词拓展 句型拓展 阅读拓展 文化渗透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语言点又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