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受损为主,并累及皮肤、肌肉、骨骼、肺、肾等多个脏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属于中医燥痹。阴虚为本,燥毒为标是近代学者的主流观点,然而临床应用滋阴清燥之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作者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阴虚燥盛,久则气血痹阻、燥毒随经流窜四肢百骸,形成燥、毒、瘀胶着互结之势,同时存在气的升降相因失调。故文章将从升降相因理论出发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机,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8744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受损为主,并累及皮肤、肌肉、骨骼、肺、肾等多个脏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属于中医燥痹。阴虚为本,燥毒为标是近代学者的主流观点,然而临床应用滋阴清燥之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作者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阴虚燥盛,久则气血痹阻、燥毒随经流窜四肢百骸,形成燥、毒、瘀胶着互结之势,同时存在气的升降相因失调。故文章将从升降相因理论出发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机,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其他文献
王莒生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以阴虚津亏为根本病机,应从肺胃论治,治疗上重视从整体出发,针对肺胃阴虚证患者,治以养阴润肺、补气健脾、益胃生津为法,方以沙参麦冬汤或生脉散为基础,用药以太子参或沙参、麦冬、五味子等养阴、补气药为主,因人因证,灵活遣方用药,根据兼证的不同进行药物的加减,从养五脏六腑之阴入手,兼顾清燥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阳中求阴,补而不滞,以调节机体水液代谢及津液输布为目的,临床中取得了
西医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多为药物对症治疗,临床发现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大。此文介绍李元聪教授治疗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其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舍格伦综合征分为阴液亏虚、肝郁化火、气滞血瘀3型,分别治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疏肝解郁、理气止渴;养血活血、祛瘀润燥。予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逍遥散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通常从“燥”立论。燥的产生可归咎于津液不足和津液输布不利。阳明、太阴是津液代谢的中心,其病变可导致伤津生燥。阳明津亏,责之于火热伤津和阴虚津亏;太阴津伤,责之于气津两虚和湿郁津阻。SS常见的临床表现与阳明、太阴病变生燥密切相关。故可从阳明与太阴着手治疗SS,以清热存津和养阴增液二法清润阳明,以敛阴益气和除湿升津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应用通阳化饮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和收集整理范师应用通阳化饮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医案,分析范师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通阳化饮法的方药运用,并列举范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一则经典案例。结果:范师认为干燥综合征除常见的阴虚津亏证外,阳虚饮停证亦不在少数。针对这一证型,范师以通阳化饮之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范永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预后较好,但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内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刘健教授从事类风湿诊疗工作30余年,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燥热瘀阻为要。据此
燥痹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干燥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症状多样,治疗棘手。记载于武威医简中的“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温清并用,标本同治,恰合燥痹阳虚寒凝证之病因病机,且体现了《内经》“辛以润之”的治燥思路,临床运用疗效颇佳。
干燥综合征(SS)目前尚无法根治,现代医学治疗SS主要是对症和针对系统损害,起效慢,存在许多副作用。SS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临床症状除口舌干燥外,常有腮腺肿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结节、皮肤紫癜等现象。罗亚萍教授认为,此病理表现与中医学“热毒内结”病机相似,治疗应以解毒散结为法,临床应用生腺布液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徐蕾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之阴虚津亏证的产生原因包括津液的生成不足及输布失常两方面,故多与肝、脾、胃密切相关。徐蕾教授推崇“酸甘化阴以治燥”,并提出“治燥不可一味养阴,需养肝柔肝”“必先实脾”的理念。酸可敛阴生津,甘可滋阴益胃,酸甘配伍,一敛一滋,则能二济其阴,促使脾胃化生阴液,即酸得甘助而生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证论治,代表方“三参饮”,临床疗效佳。
津液不足是干燥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但细究有津液的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对于前者,于静教授通过直补阴液、兼补气血、清解燥毒诸法以滋源固本、治标节流。对于后者,通过活血散瘀、调气化湿、通畅三焦诸法以通达气机、敷布津液。多法并举,临床多有良效。
文章主要介绍汪元主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汪主任认为干燥综合征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气阴两虚主要是脾阴虚与脾气虚,脾气亏虚则津液失于运化,脾阴不足而生内热,内灼阴津,病程日久,痰瘀痹阻,脉络不通,均能致津液失于输布,不能上承头面清窍,脏腑筋脉失于滋养,而致发病。治疗上注重益脾气,养脾阴,培土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