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同课异构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17-02
“同课异构”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同课异构”,可以是多人同课异构或者一人同课异构(以前者居多),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教学业务大比武,也可以是校际间更为丰富的教学研讨。它一般指定同一学科和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功底和对课标、学情的不同理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带给听课教师诸多思考,他们会就某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有助于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构成了当今高效教研的新亮点。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追求一种价值(教研的专业化、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多元化),追求一种境界(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追求一种过程(独创、分享、碰撞、反思)。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同课异构”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一、同课异备,备出多元教材
新课程强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备课要依据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但不可绝对依赖教材。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善于整合教材,会将教材读“薄”,也会将教材读“厚”,懂得选取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的新情境材料,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的高效。如果将教材比作乐谱,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同理,在同一课题背景下,不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分析和理解教材的角度和深度是不同的。通过同课异备,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而提高其理解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前,笔者在准备一节新课时,往往没有进行思考就借鉴别的教师的现有成果,将好几个课件拼凑在一起,最后合成的课件很花哨,课件所含的知识点也是面面俱到,结果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也抓不住重点。在参加了几次全市“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后,笔者逐渐懂得,要抓好备课环节,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抓准,然后有目的、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同课异构,构出多种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由于对教材的解读不同,每位教师处理教材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会多种多样。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探求异中的“同”,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探求同中的“异”,就是寻找多样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倡导的是切合实际、张扬个性、特色鲜明的课堂,只要某种教学方法适合这节课,哪怕没有前人尝试过也未尝不可。当然,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全部运用,“宁缺毋滥,求优求精”才是正道。如人教版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笔者所在学校曾经举行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一老一新两位教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风格迥异的课。两位教师的共同点是都能围绕主干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选取教学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曲线图、海报等,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教师选取的主要是文字资料,阅读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新教师设计的问题针对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课堂氛围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老教师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有梯度,由浅入深,并且有附分答题和学法指导,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这充分说明了不同的性格和教学积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笔者认为,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教师能逐渐形成鲜明、独特的教学特色,促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起来。
三、同课异评,评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同课异评环节往往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反映最热烈的部分,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推进同伴互助的教研氛围的形成,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备课团队。在活动中,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听课者的评课交流,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深化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感悟。它的引领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延续不断的。同时,教师也能从不同的课堂模式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如人教版必修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我市教研员曾经组织了一次全市研讨。听课结束后,全体与会教师欢聚一堂,客观辩证地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主体的体现程度、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等诸多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进意见。朱老师精心选择了一些史料,通过史料这一媒介将学生与古希腊的历史拉近,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锻炼了学生概括、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过她用史料贯穿课堂始终,不免使学生埋头于学案上的材料,不太符合高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应该考虑通过创设有趣的历史情境让课堂更“活”一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郁老师以故事课堂的方式风趣地带领学生跟随雅典工商业者马拉松进入他的生活,以“家乡篇、回忆篇、开会篇、回家篇、反思篇”呈现教材的主要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男教师思维开阔、语言幽默的优点。但是郁老师未能积极地组织协调学生的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他的导入选择了巴西申奥成功这一新闻,学生比较生疏。如果选用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10米跨栏冠军时的催人奋进的场面进行导入,可能效果会更好。在评课活动后,与会教师认真地从此次活动中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全过程,及时反思,写出教学札记,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在上课教师的课堂中开了花,在听课教师的心里播下了种,日后也会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中结果。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将成为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17-02
“同课异构”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同课异构”,可以是多人同课异构或者一人同课异构(以前者居多),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教学业务大比武,也可以是校际间更为丰富的教学研讨。它一般指定同一学科和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功底和对课标、学情的不同理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带给听课教师诸多思考,他们会就某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有助于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构成了当今高效教研的新亮点。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追求一种价值(教研的专业化、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多元化),追求一种境界(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追求一种过程(独创、分享、碰撞、反思)。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同课异构”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一、同课异备,备出多元教材
新课程强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备课要依据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但不可绝对依赖教材。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善于整合教材,会将教材读“薄”,也会将教材读“厚”,懂得选取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的新情境材料,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的高效。如果将教材比作乐谱,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同理,在同一课题背景下,不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分析和理解教材的角度和深度是不同的。通过同课异备,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而提高其理解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前,笔者在准备一节新课时,往往没有进行思考就借鉴别的教师的现有成果,将好几个课件拼凑在一起,最后合成的课件很花哨,课件所含的知识点也是面面俱到,结果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也抓不住重点。在参加了几次全市“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后,笔者逐渐懂得,要抓好备课环节,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抓准,然后有目的、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同课异构,构出多种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由于对教材的解读不同,每位教师处理教材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会多种多样。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探求异中的“同”,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探求同中的“异”,就是寻找多样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倡导的是切合实际、张扬个性、特色鲜明的课堂,只要某种教学方法适合这节课,哪怕没有前人尝试过也未尝不可。当然,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全部运用,“宁缺毋滥,求优求精”才是正道。如人教版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笔者所在学校曾经举行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一老一新两位教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风格迥异的课。两位教师的共同点是都能围绕主干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选取教学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曲线图、海报等,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教师选取的主要是文字资料,阅读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新教师设计的问题针对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课堂氛围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老教师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有梯度,由浅入深,并且有附分答题和学法指导,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这充分说明了不同的性格和教学积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笔者认为,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教师能逐渐形成鲜明、独特的教学特色,促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起来。
三、同课异评,评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同课异评环节往往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反映最热烈的部分,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推进同伴互助的教研氛围的形成,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备课团队。在活动中,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听课者的评课交流,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深化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感悟。它的引领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延续不断的。同时,教师也能从不同的课堂模式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如人教版必修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我市教研员曾经组织了一次全市研讨。听课结束后,全体与会教师欢聚一堂,客观辩证地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主体的体现程度、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等诸多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进意见。朱老师精心选择了一些史料,通过史料这一媒介将学生与古希腊的历史拉近,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锻炼了学生概括、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过她用史料贯穿课堂始终,不免使学生埋头于学案上的材料,不太符合高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应该考虑通过创设有趣的历史情境让课堂更“活”一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郁老师以故事课堂的方式风趣地带领学生跟随雅典工商业者马拉松进入他的生活,以“家乡篇、回忆篇、开会篇、回家篇、反思篇”呈现教材的主要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男教师思维开阔、语言幽默的优点。但是郁老师未能积极地组织协调学生的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他的导入选择了巴西申奥成功这一新闻,学生比较生疏。如果选用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10米跨栏冠军时的催人奋进的场面进行导入,可能效果会更好。在评课活动后,与会教师认真地从此次活动中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全过程,及时反思,写出教学札记,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在上课教师的课堂中开了花,在听课教师的心里播下了种,日后也会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中结果。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将成为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