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我愕愕地盯牢了站在我面前的第一具石像,它凸起在麻状的石面儿上,它自身也是麻状的,线条既清楚又模糊,清楚在可以看出它的形貌,模糊在難以从它全身的任何一个部位,找到一条刚直或曲拐的锐度鲜明的纹理,凸线浅沟全是密密麻麻颗粒状的,块面的肌理更是粗粝麻陈。岁月的浓稠深覆其表,它像依然走在过往的旅程里,日复一日又年复一年的风雨、阳光、冰雪、寒霜,非常有耐性也非常残忍地剔尽了它初刻时的一切光滑平整的肤面之后,神态表情依旧,既不显疲惫,也无怨无悔。
我辨认不出这是什么人,什么年代的人。
陪同我和我的同伴的是原连云港市旅游局的一位处长和孔望山景区管理处的主任。主任的名字我已记不得了。他像满腹经纶的学者,出口便把造像提升到神佛的位置。
满山都是神佛。
那是一座小山,卧伏在一座大山前。小山稍远点看,很像是被海涛海浪在几十万年甚至是上亿年的热吻中失去了棱角,失去了自我的礁岩,无衣蔽体,全身赤裸在阳光下,金褐色的胴体呈不规则的大小、高矮不一的麻团堆积状,近瞅则是层次错落深深浅浅交叠连体的岩石、崖壁。
我很快陷在不断发现的激动和愉悦中。坐姿的神佛、立姿的神佛;正面的神佛、侧身的神佛;半身的神佛、有头无身的神佛……这些神佛不是一下子就走近了你的,高约8米,长约17米的崖面一是有围栏拦着;二是凹凸错叠;三是摩崖造像疏密不一;四是造像有的清晰,有的漫漶难辨。空间在我兴奋而又期待焦躁的心态下显得很有张力,它和时间阴谋地勾结在一起,不肯把你想看的像卷轴的画幅一样,解开绳扣哗地一抖便尽悉打开,让你一览无余。100多尊神佛不是一尊一尊的,也是几个几个地亮展出来,你得极有耐性地走,极有耐性地搜寻。有的近在咫尺,有的很是高远;有的峭壁崖面一尊没有,有的密密麻麻让你应接不暇;有的清楚但体积很大,要细细地观瞧才见完整,有的半隐半烁需你仔细辨识才能从摩崖上剥离出大致的轮廓。整体显得杂乱无序,又分明地有着什么联系,需要你的理性、你的思辨去串接,去解读。
好在还有向导。
我被告知,这是佛教本生故事,造像有佛,有菩萨,有力士,有供养人。西侧头上束顶髻、面孔方圆、耳垂特大、眉骨突出、深目高耸、身着褒衣博带、赤足而立、右手施无畏印的是典型的立佛像;中间头上束顶髻、背后有圆形头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旁边有众像所围的是坐佛像。围侍者有坐有立,有惊有喜,目光都集中在坐佛身上,它们是听经受法的菩萨。头戴带翅的帽子、手持莲花的是供养人。上身赤裸、双腿半蹲、浑身腱子肉的是力士。佛本生的故事有舍身饲虎、初转法轮、涅槃图、迎舍利等等。主任说的涅槃图,我没有在其上发现大圆寂的释尊,他指的或哀号、或悲痛的众弟子像太夺人了,分刻在三块石崖上,基本只有头没有身,一排连一排,面面相衔相接,神态各异,就像脸谱大联展。舍身饲虎的雕像略略觅寻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它在东部,较平整的岩石上一尊长长的卧佛,侧身,右臂为头所枕,卧佛脖颈细长,胸部微微隆起,肋骨似可尽数,神态安详。饿虎在佛腹部上方,弯腰躬身,高浮雕的手法把虎的撕咬之欲表现得淋漓尽致。迎舍利的一尊像被称为奥运会标,我怎么看都觉得像火炬,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它身上,整组画面反而被忽视了。
摩崖造像前待的时间不短,却怎么都不想走。说心里话吗?心里话是主任就像“带路党”,他系统地按佛本生故事解读了摩崖造像,我看着造像却一直犯蒙,总觉得他有关佛的解读很牵强,难以认同,与我们平时熟悉的佛界人物和场景不一样。大部分人像根本看不出怎么回事,有能引发联想的像是远逝的某个时代的官宦。
石象的功劳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解读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几百年来它一直是个谜。
孔望山摩崖造像认知水平在明清时期仅是“如读汉画”“诸贤摩崖像”。贤者谁?孔子七十二弟子。孔望山是因孔子三次来此登山望海而得名的。秦汉时期,它和对面的锦屏山一起被称为肠山,唐宋时期被称为龙兴山。孔望山估计是民间的称谓。林则徐到海州来过两次,有“千秋孔望谁能企”的诗句。他用的是孔子望海的典故,而不是山名。
对摩崖造像直观印象所得的汉画像风格,应当说是历代研究者的一种共识。衣着形貌雕刻风格,杂耍、宴饮、乐舞等等方面的内容都酷与人们所见的汉画像砖同,人物为七十二贤人。也不能说没有依据,一是摩崖造像和我们所熟悉的佛造像相差甚远,很少有人会往佛像上想;二是究竟雕有多少人物,一直数不清楚,估计也没耐性去数,民间用“秦王乱点兵”一语概之,有人依孔子望海之说认定是七十二贤人,历代研究者估摸着不会太离谱也就认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有了新的认识,当地专家们排斥了圣贤形象,提出了“都是衣冠整齐的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可能是西汉的作品,算是有了新的解读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地专家进一步探讨后,认为年代应为东汉。1980年,中央研究机构来了权威,经考察首次提出造像含佛像内容,是我国较早的佛像遗迹之一,掀起轩然大波。
确定是东汉年间的作品,也与摩崖造像东边的石象有关,年代确认依靠了对石象的解读。石象是圆雕,花岗岩的,个头很大,象身高2.6米,长4.8米,背宽3.5米。肥肥壮壮。不过我看到它的时候没觉得它是古石象,白净得有点像新雕凿出来的,望过去全然没有久经岁月的沧桑感,宽脑门儿大耳朵,眼睛有神,四肢健全,写实感极强。但象身西侧的宽0.49米、高0.88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应是刻铭文的,却没有刻,是半拉子工程。象身东侧有高1.13米、宽0.62米的方框,内刻隶书“石象”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雕刻了一驯象奴,此奴头梳丁字形发髻,手持勾鞭,脚带镣铐。这个驯象奴非近代现代形象,由此不好判定是何时代的作品,但有专家在石象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石象雕刻的年号,标明了它是东汉作品。驯象奴的形象在年代考证上就格外有意义了,它佐证了石象的雕刻年代。此石象又与佛教有关,它四足均踏莲花,佛教中又有六牙白象在水中步步莲花的故事传说,石象又是通体白象,与佛教传说故事十分吻合,不能不确定它是佛教雕塑。由石象的年代推断摩崖造像的年代,说摩崖造像的年代至少属于东汉时期,不能说不靠谱,断代者又都是考古界的权威,你不能不信。更让人惊奇的是权威们数清了造像人物的人数,共110尊,不但有佛教人物和故事,其中还有道教人物和故事,还得出了其中最早的佛教造像比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还早200多年的结论。又指出,佛教的传播,既有陆路的丝绸之路,亦有海上的丝绸之路。这里的佛教,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神秘色彩消解了?
考古破解的难题“东方天书”
在将军崖岩画景区,我们看到的是丘陵,是覆钵式山包,是架在山包上的木栈道。贴着山包下的小道走,还可以看到左面山包和沟壑。沟壑不只一条,一条沟壑不远处的山包上立有观音像。沟壑有桃花涧、蚂蟥谷之类的名字。将军崖是以崖面上骑马的将军岩画命名的,这幅岩画早已不存在了,只留下了名字和传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山崖与将军无关。
覆钵式山并不高,坡度也不算大,在西北面顺石坡登就可以登到山顶。没有气势的山,缺乏峭峻伟岸感的山,从审美的角度看,视觉效果差了很多。但就这座不起眼的山包,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东方天书”的炒作,知名度特别高,它是岩画的载体。粗看,看不出什么,走到近前细看,也未必会有什么发现,若是用水浇之,或下雨天有雨水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让你眼花缭乱的岩画遍坡都是。
岩画分两种:绘制的岩画和雕刻的岩画。石坡上看到的岩画是刻制岩画,初看很小儿科,就是线条画,类似儿童涂鸦之作,但你无法解读,缺乏现实的参照物。有的像扇子,又不像扇子,近圆形、近方形圆、近椭圆形、近菱形的都有,还有倒三角、长方形和长把扫帚形。像扇的,有眼睛,圈内上布竖排线条或渔网格,下布倒三角网,眼在中上部,圆圆的,在圈中占的比例很大,鼓目圆睁的感觉,像惊骇失措状,若把圈视为人的面部,那就是捂着口罩或缠着纱布条的脸。一般不会往脸上想,因为每个圆圈都有条自上而下的中心线,中心线刻到圈外,长长的,让圈儿感覺像浮升的气球,而气球浮升在草丛中,球的下面是一丛丛倒立的三角形草。这组岩刻图案肯定年代十分古远了,与人类文明史迹中的物象难以比照,刻画的究竟是什么不好揣测。
覆钵式山再好登也是不允许登踏的,它的一侧建有观赏栈道。沿着木栈道上升,上到这座覆钵式山的南侧,上顶,可在近顶处看到又一组岩画,有“太阳”,有“子午线”,有“银河”。太阳不只一个,阴刻的太阳,同是沿圆心环围放射线,但放射线有粗有细,还有花瓣状的。
雕刻的“子午钱”是一条长达5.5米的线性凹槽,方向与子午线基本相同,误差仅为3°55’88”,其周围分布着月牙形、凹坑、同心圆、太阳。
“银河”长6.2米,银白色,带状,发亮,其上也分布着太阳、凹坑、同心圆,还有刻线。
因为有科学家参与考证,这组图案才有银河、子午线的说法吧。这“银河”岩画是自古就有的,还是当地人把这一片石坡当滑梯滑出来的,已不好妄定。
山顶上有四块石,一大三小,组成“石祭社”,被认定是神灵祭祀用的。我去参观时上面只有三石,是可移动的石头,长短不一,其上也有岩画。
岩画被陆续发现以来引起了科考专家的极大重视,著名考古界专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自1980年以来,全国众多知名学者来此考察,对这部“东方天书”从民族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古天文学等领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原始先民土地神、太阳神崇拜说,原始先民谷神崇拜说,古代先民纹面习俗说,最早的观星测象说,纷纷出炉,莫衷一是,不解谜团越议越谜。年代断定,最远锁定在7000年前。我对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的一个认定特感兴趣,他将此处岩画和后羿射日联系起来,说将军崖岩画A组与后羿射日其实是出于同一事件:慧星撞地球事件,因为慧星质地松散,当慧星被行星捕捉,在潮汐作用下会发生解体成为一串天体,所谓九日正是慧星解体为9个大块,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因摩擦灼热而成为像太阳一样发光的热体,目击者便以为是太阳。古先民看到慧星撞地球后就在石壁上刻画图案记录了这一事件。岩画中有10个太阳,右上角很高的是真太阳,其余大小不一的9个是假太阳。赵丰教授的这个认定,解释了为什么那些面部人像,都会是大眼圆努,努得快要把眼珠掉出来的惊愕恐怖的表情,雕刻的是慧星撞日的目击者啊!
考古也需要借助浪漫的想象 ,说不定史前真的就发生了慧星撞地球事件,因此才有了后羿射日的传说和这里的岩画。
TIPS
地理位置:江蘇省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
门票:40元(参考)
景点:石象、摩崖石刻、东海、蛤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