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教育理论基础,以认知学说的学习理论为学法指导基础,通过设计好的“问题或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关键词:“问题导学,启迪思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在开展“问题导学,启迪思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学生的学业发展不仅是一个逐渐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离不开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受“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影响和启发,笔者在“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下,将学生学习划分为: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互动评价、拓展延伸四个发展层次,并制定了相应的引导学习策略与指导方法。
(一)问题导学的四个层次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逐渐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离不开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学实践角度,笔者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方法归纳为四阶段或层次:
第一层次:自主感悟,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自主定向的时空。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自主运作的空间。
第三层次:互动评价,为学生创设总结方法、交流分享的平台。
第四层次:拓展延伸,为学生创设体验创新、自主发展的舞台。
“问题导学”四层次发展关系如下图:
(二)问题导学的操作流程
多年教学中结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基石,探索实施“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有层次性、兴趣性、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有效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中,促成学生自主归纳,自我提升。“问题导学”自主课堂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应用问题教学法原理,构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更有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面临的问题和老师设置的情景,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体现了前导—先学—后教—再练的过程。
“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操作程序如下:
二、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
在高中化学教学开展“问题导学,启迪思维”的过程中,”问题”或“问题链”的设计是教学的关健,将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层次鲜明的、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问题链开展教学,不仅活化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逐渐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成就感,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关注以下要求:
(一)充分体现基础性、适度性的原则
问题链设计的基础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体验展开问题线索;同时遵循问题的适度性,即要处理好问题的“障碍”和“基础性要求”的关系。如果问题链远远超过学生已有经验,不仅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会让学生自信心受挫,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如简单的概念重复,在解决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思维的挑战没有得到满足,难以维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根据此单元的内容,可设计下列问题串:
(1)调查了解生活中的乙醇,谈谈你对乙醇的认识,并归纳其物理性质;
(2)根据分子式C2H6O,预测可能存在的结构,小组设计模型展示;
(3)预习实验3-2,回顾水与钠反应的现象,预测乙醇与钠反应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①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①预习实验3-3,并预测可能的反应现象。
②探究其反应原理。
(5)知识拓展
根据乙醇的成键部位,完成下表:
根据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推测下列物质在Cu或Ag催化作用下,能否发生类似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过程必须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堂,使学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在本节课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按照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能力提升,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二)问题设计侧重整体性、有序性、遞变性
问题链是一个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集合体,最终都是服务于某个教学内容的落实,因此问题要整体呈现,问题的编制(尤其是前置性学习部分)宜粗不宜细,问题要少而精,问题表述要简洁、明了,可接受性强,避免多而碎的现象,保证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流畅性。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的组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案例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在此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作业点评,问题引入:展示3位学生书写水解方程式的前置作业,根据水解规律,引出问题:盐类的水解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环节二: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比较相同条件下,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并逐步引导学生:
(1)Na2CO3和NaHCO3溶液会发生怎样的水解反应? (2)比较水解程度,可以转化成比较Na2CO3和NaHCO3的什么性质?
(3)你能设计实验探究两者的水解程度吗?
(4)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水解程度与对应酸强弱的关系吗?
环节三: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根据刚才的研究结果,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以下因素的改变对FeCl3水解情况的影响。
环节四:评价总结,拓展提升:归纳内因和外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规律。
本节课的设计从水解反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利用理论指导实验探究,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单点结构向多点结构、再向关联结构建构。通过微观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探讨,进行思维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对疑点难点,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体现化学的科学性和实验性。总结规律,使学生思维结构化、系统化,启迪了学生的抽象拓展思维。
(三)兼顾教学过程多样性、开放性和分层性
问题链的呈现形式多样,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梳理一般以纸质材料为主(如信息获取整合、调查、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课堂上的问题链大多可以用教师叙述、幻灯片、讨论等形式(如实验观察分析、概念辨析、类比迁移等),尽量避免书面纸质方式出现。同时问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而有所收获,并提供多方案得选择评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从中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自主课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效解决了学生苦学不会学的窘状,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SOLO评价理论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以及所能处理的相关线索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五个基本结构层次。学生在具体指示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引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笔者非常敬慕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的理想主义教育理念,他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教育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正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徽,钱扬义,李孟彬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8(10):25-27+60.
[2]吴俊明等.“学案设计讨论会”会议纪要[J].化学教学,2011(2):37-40.
[3]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和教学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作者简介:湛丽芬,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启迪思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在开展“问题导学,启迪思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学生的学业发展不仅是一个逐渐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离不开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受“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影响和启发,笔者在“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下,将学生学习划分为: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互动评价、拓展延伸四个发展层次,并制定了相应的引导学习策略与指导方法。
(一)问题导学的四个层次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逐渐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离不开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学实践角度,笔者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方法归纳为四阶段或层次:
第一层次:自主感悟,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自主定向的时空。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自主运作的空间。
第三层次:互动评价,为学生创设总结方法、交流分享的平台。
第四层次:拓展延伸,为学生创设体验创新、自主发展的舞台。
“问题导学”四层次发展关系如下图:
(二)问题导学的操作流程
多年教学中结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基石,探索实施“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有层次性、兴趣性、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有效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中,促成学生自主归纳,自我提升。“问题导学”自主课堂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应用问题教学法原理,构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更有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面临的问题和老师设置的情景,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体现了前导—先学—后教—再练的过程。
“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操作程序如下:
二、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
在高中化学教学开展“问题导学,启迪思维”的过程中,”问题”或“问题链”的设计是教学的关健,将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层次鲜明的、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问题链开展教学,不仅活化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逐渐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成就感,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关注以下要求:
(一)充分体现基础性、适度性的原则
问题链设计的基础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体验展开问题线索;同时遵循问题的适度性,即要处理好问题的“障碍”和“基础性要求”的关系。如果问题链远远超过学生已有经验,不仅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会让学生自信心受挫,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如简单的概念重复,在解决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思维的挑战没有得到满足,难以维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根据此单元的内容,可设计下列问题串:
(1)调查了解生活中的乙醇,谈谈你对乙醇的认识,并归纳其物理性质;
(2)根据分子式C2H6O,预测可能存在的结构,小组设计模型展示;
(3)预习实验3-2,回顾水与钠反应的现象,预测乙醇与钠反应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①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①预习实验3-3,并预测可能的反应现象。
②探究其反应原理。
(5)知识拓展
根据乙醇的成键部位,完成下表:
根据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推测下列物质在Cu或Ag催化作用下,能否发生类似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过程必须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堂,使学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在本节课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按照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能力提升,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二)问题设计侧重整体性、有序性、遞变性
问题链是一个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集合体,最终都是服务于某个教学内容的落实,因此问题要整体呈现,问题的编制(尤其是前置性学习部分)宜粗不宜细,问题要少而精,问题表述要简洁、明了,可接受性强,避免多而碎的现象,保证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流畅性。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的组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案例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在此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作业点评,问题引入:展示3位学生书写水解方程式的前置作业,根据水解规律,引出问题:盐类的水解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环节二: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比较相同条件下,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并逐步引导学生:
(1)Na2CO3和NaHCO3溶液会发生怎样的水解反应? (2)比较水解程度,可以转化成比较Na2CO3和NaHCO3的什么性质?
(3)你能设计实验探究两者的水解程度吗?
(4)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水解程度与对应酸强弱的关系吗?
环节三: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根据刚才的研究结果,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以下因素的改变对FeCl3水解情况的影响。
环节四:评价总结,拓展提升:归纳内因和外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规律。
本节课的设计从水解反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利用理论指导实验探究,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单点结构向多点结构、再向关联结构建构。通过微观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探讨,进行思维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对疑点难点,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体现化学的科学性和实验性。总结规律,使学生思维结构化、系统化,启迪了学生的抽象拓展思维。
(三)兼顾教学过程多样性、开放性和分层性
问题链的呈现形式多样,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梳理一般以纸质材料为主(如信息获取整合、调查、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课堂上的问题链大多可以用教师叙述、幻灯片、讨论等形式(如实验观察分析、概念辨析、类比迁移等),尽量避免书面纸质方式出现。同时问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而有所收获,并提供多方案得选择评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从中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自主课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效解决了学生苦学不会学的窘状,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SOLO评价理论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以及所能处理的相关线索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五个基本结构层次。学生在具体指示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问题导学,启迪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引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笔者非常敬慕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的理想主义教育理念,他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教育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正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徽,钱扬义,李孟彬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8(10):25-27+60.
[2]吴俊明等.“学案设计讨论会”会议纪要[J].化学教学,2011(2):37-40.
[3]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和教学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作者简介:湛丽芬,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