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2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15例)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5例)的20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该研究病例中90%患者胸部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60%表现为肺内结节影,20%表现为肺纤维化改变,15%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表现为胸膜改变,15%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表现为磨玻璃影,5%表现为肺实变。结论:胸部结节病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及演变规律,有助于提高对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胸部结节;CT;影像诊断
结节病是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一般为良性,90%结节病首先累及肺和淋巴系统,胸部结节病CT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部分具有特征性,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旨在分析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提高CT影像检查对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胸部结节病患者20例CT影像表现,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7~58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轻微咳嗽、胸闷、无发热13例,低热、痰中带血、体质量下降3例,皮下结节1例,常规体检发现肺门影增大3例,20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
1.2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CT检查,CT扫描前患者作屏气训练,均采用吸气末屏气扫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覆盖肺尖至膈下,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Aquilionone320排动态容积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kV,管电流200mA,螺距0.5,32mm×0.5mm通道采集,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0.5mm。
2结果
本组病例胸部CT影像表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占90%;肺内结节影12例,占60%;肺纤维化改变4例,占20%;线状致密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占15%;多发胸膜结节、胸膜增厚2例,占10%;小叶间隔增厚3例,占15%;边缘模糊磨玻璃影2例,占10%;斑片状肺实变影1例,占5%。
3讨论
3.1病因及临床表现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疾病且原因不明,病变由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构成肉芽肿,累及淋巴结、肺、胸膜、皮肤、眼、骨骼、脾、肝、腮腺等器官,初发病常表现为肺泡炎及淋巴结炎,继而发展成为局部肉芽肿,结节病肉芽肿大多经治疗消退或自行消退。在慢性阶段肉芽肿周围纤维母结胞胶原化和玻璃样变导致进行性非特异性纤维化;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并与影像学表现常不相称,即结节病肺部改变明显时,而临床症状表现轻微、甚至不明显,常见症状为咳嗽、少量黏痰、低热、盗汗、胸闷等,约1/4病例有眼或皮肤病变,实验室检查Kveim试验阳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钙、尿钙升高。
3.2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3.2.1胸内淋巴结肿大、钙化
淋巴结肿大。两肺门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为气管旁和主动脉弓旁淋巴结。CT显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较胸片检查敏感,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两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淋巴结肿大为结节病中最常见的胸部CT表现,发生于75%~80%的患者中[1]。部分患者具有典型表现,即所谓1-2-3征;淋巴结肿大很少只有纵隔淋巴结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者,CT还能检出胸片上未能检出的气管前、后纵隔淋巴结。CT检查淋巴结短径>1cm为异常标准。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楚,多呈分叶状。增强扫描淋巴结多表现为中至高度弥漫性强化,此特征在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后者多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
3.2.2肺内病变
胸部结节病肺内病变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并常可2种及2种以上影像表现同时存在,主要影像表现有:
(1)磨玻璃影。CT表现边缘模糊斑片状阴影,肺密度增加,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像及血管纹理,此征象表明病变为活动期,治疗后病变可完全吸收。(2)肺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肺密度增高实变影,密度较均匀,大小为2~5cm,病变多见于胸膜下周围肺组织,即假肺泡实变,病变早期可完全吸收,结节病肺实变不具有特异性,但伴有纵隔肿大淋巴结和肺内多个小结节可提示结节病诊断。(3)肺纤维化。20%~25%病例形成纤维化累及广泛分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胸膜和叶间裂淋巴管的肉芽肿,CT影像主要表现为中央性支气管扭曲、周围性蜂窝状改变、弥漫性线状影,是胸部结节病肺内改变常见征象之一。(4)空气潴留为小气道周围的肉芽肿阻塞气道或致小气管道狭窄导致小气道所属肺泡内空气潴留,CT影像表现为肺小叶性局限性低密度区。(5)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结节病的另一种主要CT影像表现,是由不规则增大的血管、增厚的支气管管壁和沿小血管分布小结节形成。
3.2.3气道改变
据文献报道,约2/3病例可有支气管异常,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壁结节或不规则黏膜增厚所致管腔狭窄、肿大淋巴结外压性支气管管腔狭窄及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等,其中支气管黏膜或管壁增厚而引起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最多见,是胸部结节病中常见CT征象之一。
3.2.4胸膜改变
结节病胸膜改变主要表现为多发胸膜结节、胸膜增厚、叶间胸膜不规侧增厚、胸膜斑及胸积液等总之,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具有特征性,胸部结节病典型CT影像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双肺多发结节、磨玻璃样影、蜂窝状肺纤维化、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气道狭窄及胸膜增厚等亦是胸部结节病CT影像重要表现。因此,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鉴别诊断
胸部结节病CT表现多种多样,需与淋巴瘤、粟粒性结核、周围型肺癌鉴别。淋巴瘤:一般表现为不对称性双侧或单侧淋巴结肿大,通常先有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粟粒性肺结核:青年人多见,结核菌反应阳性,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但有时往往需要病理检查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多为单侧纵隔或肺门分叶状淋巴结肿大,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支气管充气征也少见,肿瘤坏死可见低密度影。
参考文献
[1] 单洪涛. 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探讨[J]. 中国处方药, 2015, (06):119-120.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15例)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5例)的20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该研究病例中90%患者胸部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60%表现为肺内结节影,20%表现为肺纤维化改变,15%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表现为胸膜改变,15%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表现为磨玻璃影,5%表现为肺实变。结论:胸部结节病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及演变规律,有助于提高对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胸部结节;CT;影像诊断
结节病是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一般为良性,90%结节病首先累及肺和淋巴系统,胸部结节病CT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部分具有特征性,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旨在分析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提高CT影像检查对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胸部结节病患者20例CT影像表现,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7~58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轻微咳嗽、胸闷、无发热13例,低热、痰中带血、体质量下降3例,皮下结节1例,常规体检发现肺门影增大3例,20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
1.2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CT检查,CT扫描前患者作屏气训练,均采用吸气末屏气扫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覆盖肺尖至膈下,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Aquilionone320排动态容积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kV,管电流200mA,螺距0.5,32mm×0.5mm通道采集,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0.5mm。
2结果
本组病例胸部CT影像表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占90%;肺内结节影12例,占60%;肺纤维化改变4例,占20%;线状致密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占15%;多发胸膜结节、胸膜增厚2例,占10%;小叶间隔增厚3例,占15%;边缘模糊磨玻璃影2例,占10%;斑片状肺实变影1例,占5%。
3讨论
3.1病因及临床表现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疾病且原因不明,病变由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构成肉芽肿,累及淋巴结、肺、胸膜、皮肤、眼、骨骼、脾、肝、腮腺等器官,初发病常表现为肺泡炎及淋巴结炎,继而发展成为局部肉芽肿,结节病肉芽肿大多经治疗消退或自行消退。在慢性阶段肉芽肿周围纤维母结胞胶原化和玻璃样变导致进行性非特异性纤维化;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并与影像学表现常不相称,即结节病肺部改变明显时,而临床症状表现轻微、甚至不明显,常见症状为咳嗽、少量黏痰、低热、盗汗、胸闷等,约1/4病例有眼或皮肤病变,实验室检查Kveim试验阳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钙、尿钙升高。
3.2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3.2.1胸内淋巴结肿大、钙化
淋巴结肿大。两肺门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为气管旁和主动脉弓旁淋巴结。CT显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较胸片检查敏感,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两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淋巴结肿大为结节病中最常见的胸部CT表现,发生于75%~80%的患者中[1]。部分患者具有典型表现,即所谓1-2-3征;淋巴结肿大很少只有纵隔淋巴结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者,CT还能检出胸片上未能检出的气管前、后纵隔淋巴结。CT检查淋巴结短径>1cm为异常标准。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楚,多呈分叶状。增强扫描淋巴结多表现为中至高度弥漫性强化,此特征在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后者多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
3.2.2肺内病变
胸部结节病肺内病变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并常可2种及2种以上影像表现同时存在,主要影像表现有:
(1)磨玻璃影。CT表现边缘模糊斑片状阴影,肺密度增加,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像及血管纹理,此征象表明病变为活动期,治疗后病变可完全吸收。(2)肺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肺密度增高实变影,密度较均匀,大小为2~5cm,病变多见于胸膜下周围肺组织,即假肺泡实变,病变早期可完全吸收,结节病肺实变不具有特异性,但伴有纵隔肿大淋巴结和肺内多个小结节可提示结节病诊断。(3)肺纤维化。20%~25%病例形成纤维化累及广泛分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胸膜和叶间裂淋巴管的肉芽肿,CT影像主要表现为中央性支气管扭曲、周围性蜂窝状改变、弥漫性线状影,是胸部结节病肺内改变常见征象之一。(4)空气潴留为小气道周围的肉芽肿阻塞气道或致小气管道狭窄导致小气道所属肺泡内空气潴留,CT影像表现为肺小叶性局限性低密度区。(5)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结节病的另一种主要CT影像表现,是由不规则增大的血管、增厚的支气管管壁和沿小血管分布小结节形成。
3.2.3气道改变
据文献报道,约2/3病例可有支气管异常,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壁结节或不规则黏膜增厚所致管腔狭窄、肿大淋巴结外压性支气管管腔狭窄及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等,其中支气管黏膜或管壁增厚而引起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最多见,是胸部结节病中常见CT征象之一。
3.2.4胸膜改变
结节病胸膜改变主要表现为多发胸膜结节、胸膜增厚、叶间胸膜不规侧增厚、胸膜斑及胸积液等总之,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具有特征性,胸部结节病典型CT影像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双肺多发结节、磨玻璃样影、蜂窝状肺纤维化、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气道狭窄及胸膜增厚等亦是胸部结节病CT影像重要表现。因此,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鉴别诊断
胸部结节病CT表现多种多样,需与淋巴瘤、粟粒性结核、周围型肺癌鉴别。淋巴瘤:一般表现为不对称性双侧或单侧淋巴结肿大,通常先有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粟粒性肺结核:青年人多见,结核菌反应阳性,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但有时往往需要病理检查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多为单侧纵隔或肺门分叶状淋巴结肿大,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支气管充气征也少见,肿瘤坏死可见低密度影。
参考文献
[1] 单洪涛. 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探讨[J]. 中国处方药, 2015, (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