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对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逐步开展,首当其冲的是要探究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有效地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基于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对中国剪纸艺术现状作简要分析,探索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播剪纸艺术的必要性和模式。
关键词: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播
中国剪纸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和视觉上的享受。据考古推测,剪纸艺术最早被发现于距离现在已经1500多年的北朝时期。我国剪纸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之作,随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大多数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正在渐渐退去。我国大量的传统剪纸艺术文化面临着濒临灭亡的局面,并且难以找到合适的保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现象:
一方面很多人民群众至今对民间艺术认识度不够,认为民间剪纸不值一提,没有技术性,反映出有些人民群众对剪纸文化认识上的欠缺和无知。许多蕴含剪纸文化的地区,剪纸被当做民间艺人生存的一项技能,使这些民间艺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技艺独特性,把剪纸当成一种绝学,不对外传授,不教他人,导致剪纸文化艺术没有办法有效的传播与继承。另一方面对剪纸艺术文化缺乏完善的保护体系,使很多经典作品没有得以保存。对此,我们要尽快运用有效的保护方法,要推进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的健康文明快速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是提高对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重视程度,对流传在民间的剪纸艺术文化实施有效、完整的保护与传承。
使剪纸文化不会走到消亡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剪纸艺术有效保护与延续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对剪纸艺术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并录入民搜集并录入民间剪纸文化艺术的相干素材2、从剪纸艺术出发运用数字化方式,创立以信息技术为前提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3、将所搜集到的各种剪纸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处理图形、压缩图片、整理、分类、提取图型纹样以及作品的剖析与探索等任务4、将不同种类的剪纸文化艺术素材以及图型纹样采取建立数据库检索、传播展现的方式进行探究
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突破了普通保护方式的局限性,与传统保护方式相比,数字化技术有着更全面,更新颖的保护手段和存储方式。通过数字化存储技术可以把剪纸的图片、文献经过数字化的处理,将其分门别类归纳到剪纸艺术多媒体数据库中,从而将其系统化、完整化的保存下来,有效避免传统保护方式出现的问题。
剪纸艺术数字化的保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搜集相关剪纸素材、对相关剪纸素材进行必要的数字记录、树立典型图形、建立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等。而研究的重点就是运用数字化将剪纸图形处理保存技术、典型元素的提取技术、剪纸艺术数字化的制作工艺流程、存储技术等等。
要实现原始素材数字化处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技术手段:图形图像的搜集采集工作、视频音频等相关素材的采集工作,数字化处理图像是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例如,把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用于记录民间艺人剪纸的流程、各种剪纸展览活动和剪纸文化艺术宣传活动等。将数字化技术处理过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同时对剪纸文化信息进行分类与管理。
其中主要对经典作品进行分类分析,在分析时侧重对于经典作品的题材内容、应用范畴、风格特征、个人化特点、剪刻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将剪纸作品的典型元素图案进行分类、提取。就拿“扫天婆”剪纸来说,将其图形经过数字化处理,提取扫天婆图样,再保存到建好的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并且对此类传统题材的剪纸作品的研究文献也做数字化处理,保存到数据库,以方便查阅。再拿“高清红剪纸”来说,将她的剪纸作品、剪纸教程、剪纸理念,进行分析归纳,数字化处理之后,保存到剪纸艺术档案数据库现代民间艺人剪纸门类,以便查阅。
组建剪纸艺术检索系统,将相关元素数字化处理存储之后实施多媒体信息应用的检索技术、图形纹样的重新组合、图形图像的加工。例如,把传统剪纸纹样及典型图形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组建具备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功能于一体的剪纸文化检索系统,为学者、读者提供线上的公开免费检索,学者、读者可以申请账号并登入进行数据库进行在线检索,学者还可以在线添加各种资料。此举为剪纸艺术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的平台,也为剪纸艺术文化资源提供长远的保护,使其更好的发展。
既然保护好相关资料,我们就要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让大家知道,可以运用例如公众号、微博等新的传播媒介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性及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加速建立起完备高效的剪纸艺术网络传播空间,使得剪纸艺术可以被广大人民迅速了解和接纳,进而实现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剪纸艺术文化的有效保护。
数字化媒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是一项创新之举,此举聚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既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将剪纸艺术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必要性与优越性。政府应该重视数字化,利用网络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为人们继承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契机,使中国文化市场充满活力。传统的民间艺术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客观生活和精神追求。而现在,它正在逐渐流失,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只有保护这些艺术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启学.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与对策浅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强区建设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彭冬梅,刘肖健,孙守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1).
[3]乔小光.美术学[J].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2012(3).
[4]陈鹏.莫让民间手艺变“绝技”[J].瞭望,2006(47).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关键词: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播
中国剪纸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和视觉上的享受。据考古推测,剪纸艺术最早被发现于距离现在已经1500多年的北朝时期。我国剪纸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之作,随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大多数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正在渐渐退去。我国大量的传统剪纸艺术文化面临着濒临灭亡的局面,并且难以找到合适的保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现象:
一方面很多人民群众至今对民间艺术认识度不够,认为民间剪纸不值一提,没有技术性,反映出有些人民群众对剪纸文化认识上的欠缺和无知。许多蕴含剪纸文化的地区,剪纸被当做民间艺人生存的一项技能,使这些民间艺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技艺独特性,把剪纸当成一种绝学,不对外传授,不教他人,导致剪纸文化艺术没有办法有效的传播与继承。另一方面对剪纸艺术文化缺乏完善的保护体系,使很多经典作品没有得以保存。对此,我们要尽快运用有效的保护方法,要推进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的健康文明快速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是提高对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重视程度,对流传在民间的剪纸艺术文化实施有效、完整的保护与传承。
使剪纸文化不会走到消亡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剪纸艺术有效保护与延续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对剪纸艺术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并录入民搜集并录入民间剪纸文化艺术的相干素材2、从剪纸艺术出发运用数字化方式,创立以信息技术为前提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3、将所搜集到的各种剪纸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处理图形、压缩图片、整理、分类、提取图型纹样以及作品的剖析与探索等任务4、将不同种类的剪纸文化艺术素材以及图型纹样采取建立数据库检索、传播展现的方式进行探究
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突破了普通保护方式的局限性,与传统保护方式相比,数字化技术有着更全面,更新颖的保护手段和存储方式。通过数字化存储技术可以把剪纸的图片、文献经过数字化的处理,将其分门别类归纳到剪纸艺术多媒体数据库中,从而将其系统化、完整化的保存下来,有效避免传统保护方式出现的问题。
剪纸艺术数字化的保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搜集相关剪纸素材、对相关剪纸素材进行必要的数字记录、树立典型图形、建立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等。而研究的重点就是运用数字化将剪纸图形处理保存技术、典型元素的提取技术、剪纸艺术数字化的制作工艺流程、存储技术等等。
要实现原始素材数字化处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技术手段:图形图像的搜集采集工作、视频音频等相关素材的采集工作,数字化处理图像是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例如,把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用于记录民间艺人剪纸的流程、各种剪纸展览活动和剪纸文化艺术宣传活动等。将数字化技术处理过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同时对剪纸文化信息进行分类与管理。
其中主要对经典作品进行分类分析,在分析时侧重对于经典作品的题材内容、应用范畴、风格特征、个人化特点、剪刻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将剪纸作品的典型元素图案进行分类、提取。就拿“扫天婆”剪纸来说,将其图形经过数字化处理,提取扫天婆图样,再保存到建好的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并且对此类传统题材的剪纸作品的研究文献也做数字化处理,保存到数据库,以方便查阅。再拿“高清红剪纸”来说,将她的剪纸作品、剪纸教程、剪纸理念,进行分析归纳,数字化处理之后,保存到剪纸艺术档案数据库现代民间艺人剪纸门类,以便查阅。
组建剪纸艺术检索系统,将相关元素数字化处理存储之后实施多媒体信息应用的检索技术、图形纹样的重新组合、图形图像的加工。例如,把传统剪纸纹样及典型图形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组建具备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功能于一体的剪纸文化检索系统,为学者、读者提供线上的公开免费检索,学者、读者可以申请账号并登入进行数据库进行在线检索,学者还可以在线添加各种资料。此举为剪纸艺术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的平台,也为剪纸艺术文化资源提供长远的保护,使其更好的发展。
既然保护好相关资料,我们就要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让大家知道,可以运用例如公众号、微博等新的传播媒介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性及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加速建立起完备高效的剪纸艺术网络传播空间,使得剪纸艺术可以被广大人民迅速了解和接纳,进而实现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剪纸艺术文化的有效保护。
数字化媒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是一项创新之举,此举聚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既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将剪纸艺术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必要性与优越性。政府应该重视数字化,利用网络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为人们继承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契机,使中国文化市场充满活力。传统的民间艺术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客观生活和精神追求。而现在,它正在逐渐流失,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只有保护这些艺术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启学.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与对策浅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强区建设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彭冬梅,刘肖健,孙守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1).
[3]乔小光.美术学[J].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2012(3).
[4]陈鹏.莫让民间手艺变“绝技”[J].瞭望,2006(47).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