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中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40-01
  一、堪忧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局限
  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课文。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调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被否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满堂灌”、“满堂问”、“填鸭式”还仍严重地存在着。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教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然后把教师要求划的重点词句划起来,把教师要求摘记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做做练习册,与教师对对答案,考试时背一背。认为语文训练就是做练习、做试卷,语文能力的高低就是语文试卷上分数的高低。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也只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只有课堂,才有语文。由于语文被抽去了生活的本质特征,使它与生活成了“两张皮”。
  二、理性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为了生存”和“学会生存”这一主题;面向21世纪的“德洛尔报告”则更明确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被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关照生活世界,回归生一个基本特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导致了学生对人生与社会自主思考的忽视,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导致教育丧失生活意义。从此意义上,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重建的根本依据。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课堂以外的学校、家庭、社会都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所以,语文在完成本学科所规定的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要联系现实生活,对教材作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自觉地调整语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要突破“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到学校、社会中去,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教学策略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下面介绍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做法:
  (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二)开展辩论,认识生活
  “辩论”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自学课文后,正、反方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述时不仅运用文中的语言、例子、还列举生活中典型的、真实的事例加以论证。通过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文和道的有机结合。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我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阐明喜欢的理由以及对文章的看法,然后进行演讲比赛。由于学生选择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层次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学生演讲的内容也不同。有人为人口膨胀发出叹息,有人阐发对环境破坏的愤怒,有人对不能移居其他星球饱含忧虑,也有的人对美好地球充满向往……通过演讲,学生互相启发,加深了理解,也拓宽了视野。
  总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只有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更爱语文,才能令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构建生活的课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对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本文试分析了中学英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转化后进生的一系列策略。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育转化方法,就一定能使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  关键词 中学英语;后进生;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S152.4 1,D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能给汽车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摘 要 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表达,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关键词 浅谈;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3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