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衔接和连贯理论,借助Antconc工具软件,对2012年6月CET4作文样卷文本的主题词处理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主题词处理的差异体现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对作文的衔接和连贯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衔接和连贯 主题词处理 样卷文本 简单重复 复杂重复
衔接与连贯是一个老生常淡的话题,很多学者都对此作了一定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语篇衔接与连贯意识与大学英语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李淑康等,2010)。本文将通过分析命题作文中不同分数档主题词处理差异,来探讨衔接与连贯这一话题。
1. 衔接和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篇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当对篇章中某一成分的理解依赖于对同一篇章中其他成分的理解时,该篇章中就建立起衔接关系。关于连贯,国内学者刘辰诞(1999)认为:连贯是主观的而衔接是客观的。衔接是篇章的一种特征,连贯则是对篇章的评价的一个方面,它只能由读者的评价来衡量。衔接和连贯有一定关系,篇章连贯与否可以以衔接关系为考察标准。
Halliday和Hasan将衔接分为四类:指称衔接,指语篇中的两个或多个表达指向同一个人、物、或数据的现象,指称衔接又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比较指称等三个小类;替代和省略衔接,指说者或作者为避免某一词或词组的重复而借助语法手段去取代的现象,主要有名词性替代或省略、动词性替代或省略、从句性替代或省略等三个小类;连接,指由连接成分把两个或多个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的现象,可分为增补型连接词、转折型连接词、原因型连接词、时间型连接词;词汇衔接。指语篇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见小类:简单重复,复杂重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和概括词。
2. 样卷文本研究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文样卷的14分档、11分档和8分档三份样卷的独立文本为研究对象。三个文本都分为三段,字长分别为177,167和156。此次考试的作文题目为on excessive packaging,因此excessive packaging为主题词。为了避免检索中出现漏检,笔者分别对excessive,packaging和excessive packaging进行操作。本文使用的软件为Antconc3.2.4w。
2.2 操作步骤和结果
下面以14分档样卷文本为例说明整个操作过程。
1)打开14分档样卷文本文档。
2)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excess*,点击start,得到hits数2。再用人工方法找出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1次。
3)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packag*,点击start,得到hits数4。再用人工方法找出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2次。
4)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excess*|packag*,点击start,得到hits数6。再用人工方法找出两词共现时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1次。
步骤3输入packag*避免了packaging这一词形的漏检。步骤4在文本语料较大时不可使用。由于本研究的预料较小,可以经人工判断减去主题词未共现的次数后得到所需数据。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获得11分档样卷文本和8分档样卷文本的数据。最后将这三组数据整理后得下表:
2.3 数据分析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如下趋势,主题词使用频次随着分数档的降低而依次上升。14分档样卷,11分档样卷和8分档样卷主题词重复总数分别为6,11和15。在处理主题词excessive时,8分档样卷简单重复的使用次数达到7次,没有尝试复杂重复重复等其他衔接手段;11分档样卷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的使用次数均为2,而14分档样卷的对这两种衔接手段的使用次数均为1。在对excessive packaging 处理中,14分档样卷简单重复用了1次,复杂重复(excessively packaged)用了1次;11分档样卷两类重复的使用均为2次;8分档样卷两类重复的使用分别为5次和1次。不考虑语言能力这一主要因素,还有可能是由于14分档样卷的作者对主题词处理时,有下面的一个思维过程:首先对主题词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初步的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近义同义或反义表达依给定提纲进行了筛选和分配,最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表达。与前两个分数档样卷不同,8分档样卷出现词汇衔接中简单重复的过度使用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作者词汇量小,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使用大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或者其他的上下义词来表达。同时,也有可能是出于应试考虑,为了避免过多错误而求助于简单重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分档的作文在处理主题词时,词汇衔接手段更丰富灵活,而低分档的作文多依赖于简单重复。
3. 研究结论和不足
主题词处理的差异体现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对作文的衔接和连贯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从而影响作文的最终得分。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文本语料少,还不能进行充分的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关键词:衔接和连贯 主题词处理 样卷文本 简单重复 复杂重复
衔接与连贯是一个老生常淡的话题,很多学者都对此作了一定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语篇衔接与连贯意识与大学英语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李淑康等,2010)。本文将通过分析命题作文中不同分数档主题词处理差异,来探讨衔接与连贯这一话题。
1. 衔接和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篇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当对篇章中某一成分的理解依赖于对同一篇章中其他成分的理解时,该篇章中就建立起衔接关系。关于连贯,国内学者刘辰诞(1999)认为:连贯是主观的而衔接是客观的。衔接是篇章的一种特征,连贯则是对篇章的评价的一个方面,它只能由读者的评价来衡量。衔接和连贯有一定关系,篇章连贯与否可以以衔接关系为考察标准。
Halliday和Hasan将衔接分为四类:指称衔接,指语篇中的两个或多个表达指向同一个人、物、或数据的现象,指称衔接又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比较指称等三个小类;替代和省略衔接,指说者或作者为避免某一词或词组的重复而借助语法手段去取代的现象,主要有名词性替代或省略、动词性替代或省略、从句性替代或省略等三个小类;连接,指由连接成分把两个或多个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的现象,可分为增补型连接词、转折型连接词、原因型连接词、时间型连接词;词汇衔接。指语篇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见小类:简单重复,复杂重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和概括词。
2. 样卷文本研究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文样卷的14分档、11分档和8分档三份样卷的独立文本为研究对象。三个文本都分为三段,字长分别为177,167和156。此次考试的作文题目为on excessive packaging,因此excessive packaging为主题词。为了避免检索中出现漏检,笔者分别对excessive,packaging和excessive packaging进行操作。本文使用的软件为Antconc3.2.4w。
2.2 操作步骤和结果
下面以14分档样卷文本为例说明整个操作过程。
1)打开14分档样卷文本文档。
2)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excess*,点击start,得到hits数2。再用人工方法找出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1次。
3)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packag*,点击start,得到hits数4。再用人工方法找出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2次。
4)在search terms框内输入excess*|packag*,点击start,得到hits数6。再用人工方法找出两词共现时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各1次。
步骤3输入packag*避免了packaging这一词形的漏检。步骤4在文本语料较大时不可使用。由于本研究的预料较小,可以经人工判断减去主题词未共现的次数后得到所需数据。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获得11分档样卷文本和8分档样卷文本的数据。最后将这三组数据整理后得下表:
2.3 数据分析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如下趋势,主题词使用频次随着分数档的降低而依次上升。14分档样卷,11分档样卷和8分档样卷主题词重复总数分别为6,11和15。在处理主题词excessive时,8分档样卷简单重复的使用次数达到7次,没有尝试复杂重复重复等其他衔接手段;11分档样卷简单重复和复杂重复的使用次数均为2,而14分档样卷的对这两种衔接手段的使用次数均为1。在对excessive packaging 处理中,14分档样卷简单重复用了1次,复杂重复(excessively packaged)用了1次;11分档样卷两类重复的使用均为2次;8分档样卷两类重复的使用分别为5次和1次。不考虑语言能力这一主要因素,还有可能是由于14分档样卷的作者对主题词处理时,有下面的一个思维过程:首先对主题词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初步的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近义同义或反义表达依给定提纲进行了筛选和分配,最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表达。与前两个分数档样卷不同,8分档样卷出现词汇衔接中简单重复的过度使用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作者词汇量小,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使用大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或者其他的上下义词来表达。同时,也有可能是出于应试考虑,为了避免过多错误而求助于简单重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分档的作文在处理主题词时,词汇衔接手段更丰富灵活,而低分档的作文多依赖于简单重复。
3. 研究结论和不足
主题词处理的差异体现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对作文的衔接和连贯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从而影响作文的最终得分。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文本语料少,还不能进行充分的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