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心有旁骛的羊,从民国老课本走出,成为当代的“网红羊”。你瞧,“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而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羊啊!它不吃草,而是看着花,它是一只注重精神趣味、富于灵性的羊。
然而,我们乐于欣赏一只心有旁骛的羊,却未必能够包容一个心有旁骛的孩子。
同事花花有个乖巧伶俐的女儿,上小学。每天清晨,小姑娘就被早早带到妈妈的学校,妈妈去班级带学生早自习,女儿则呆在办公室背课文、听读英语。等妈妈下了早自习,孩子再被送去隔壁的小学。下午放学后,小姑娘仍被带到妈妈的办公室,安静地写作业。问她,“在这儿把作业做完,晚上一定很轻松吧?”小姑娘揉揉眼皮:“回家还要做课外辅导资料呢。阿姨,你知道吗?我们家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养宠物也没有花草,妈妈怕我学习分心。”最近小姑娘没来,我有些纳闷,后来才得知,又被爸妈辗转送到奥数、英语等辅导班去了。真难以想象,小小人儿是如何应对一系列超负荷运转的。
家长们常常被生存的忧患意识所绑架,继而又以忧患为由,颇有“爱心”和“远见”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爱好,制订“培优计划”。于是,孩子迈向生活的脚步尚未稳健,就被家长们拖拽着一路飞奔,穿梭于各类辅导班和兴趣班之间,练习跆拳道乒乓球,训练吹奏唱跳,学习奥数珠心算,闭门读经诵文……
其实学琴诵经做奥数并无不妥,但如果一切仅以“有用”为目的,那孩子就会被训练成只顾埋头吃草的羊,没有了看花的闲情逸致,甚至丧失了看花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可以生硬地弹奏钢琴曲,却听不到鸟儿婉转的啁啾、虫儿的窸窸窣窣;他们可以在脑海中飞速进行高难度计算,却拿不出一支画笔描摹蓝天白云;他们可以参加各类竞技比赛,却不能解决一个诸如开洗衣机、换灯泡之类的实际生活小问题……
吃草固然有用,而浪费点时间在看花之类的无用之事上亦有大用。白岩松说,“做个有趣的人,做些无用的事。” 我们的孩子既要习得知识,提升技能,亦需在心有旁骛中与万物冥合,喂养眼睛、耳朵和心灵,怡情悦性,成为一个人格圆满、情怀丰富的人。
法国大文豪雨果不仅创作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文学名著,还创作了4000多幅油画和水彩画等艺术作品。他用画作自由表达内心的思绪和独特的情感。画画的爱好让他的生活充满激情,也带给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学着理工科的知识,却心有旁骛地迷上了音乐;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之际,却随时放下一切,背上行囊说走就走。这些在功利主义者眼中“无用”之事,却让他的灵魂愈发丰满、有趣。他的知识领域跨度之广令人惊叹,他可以悠然自得地摇着扇子侃侃而谈,人文、地理、历史、音乐、艺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他的人生自由洒脱,畅快淋漓,让人艳羡不已。而这一切都缘于他把生命浪费在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上。
可是我们的孩子却被诸多“有用”的事所束缚,何来灵感、何来激情?如若一切皆以“有用”为标尺,有用者学之,无用者弃之,那么孩子原本澄澈的心将变得日益功利和浮躁,其生活感受力和審美力将大打折扣,未来,他们又如何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经营人生的幸福?
生活的馈赠,往往来自无关功利的付出。无用之美看似无用,却足以产生扛起人生的力量。一只羊需要吃草,也需要看花。我们既要教育孩子坚持做有用的人,也要允许孩子偶尔做无用的事,去涂涂鸦,去弹弹琴,去聆听一阵秋风的絮语,拥抱一朵玫瑰的芬芳,享受一片星空下的沉思……
然而,我们乐于欣赏一只心有旁骛的羊,却未必能够包容一个心有旁骛的孩子。
同事花花有个乖巧伶俐的女儿,上小学。每天清晨,小姑娘就被早早带到妈妈的学校,妈妈去班级带学生早自习,女儿则呆在办公室背课文、听读英语。等妈妈下了早自习,孩子再被送去隔壁的小学。下午放学后,小姑娘仍被带到妈妈的办公室,安静地写作业。问她,“在这儿把作业做完,晚上一定很轻松吧?”小姑娘揉揉眼皮:“回家还要做课外辅导资料呢。阿姨,你知道吗?我们家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养宠物也没有花草,妈妈怕我学习分心。”最近小姑娘没来,我有些纳闷,后来才得知,又被爸妈辗转送到奥数、英语等辅导班去了。真难以想象,小小人儿是如何应对一系列超负荷运转的。
家长们常常被生存的忧患意识所绑架,继而又以忧患为由,颇有“爱心”和“远见”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爱好,制订“培优计划”。于是,孩子迈向生活的脚步尚未稳健,就被家长们拖拽着一路飞奔,穿梭于各类辅导班和兴趣班之间,练习跆拳道乒乓球,训练吹奏唱跳,学习奥数珠心算,闭门读经诵文……
其实学琴诵经做奥数并无不妥,但如果一切仅以“有用”为目的,那孩子就会被训练成只顾埋头吃草的羊,没有了看花的闲情逸致,甚至丧失了看花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可以生硬地弹奏钢琴曲,却听不到鸟儿婉转的啁啾、虫儿的窸窸窣窣;他们可以在脑海中飞速进行高难度计算,却拿不出一支画笔描摹蓝天白云;他们可以参加各类竞技比赛,却不能解决一个诸如开洗衣机、换灯泡之类的实际生活小问题……
吃草固然有用,而浪费点时间在看花之类的无用之事上亦有大用。白岩松说,“做个有趣的人,做些无用的事。” 我们的孩子既要习得知识,提升技能,亦需在心有旁骛中与万物冥合,喂养眼睛、耳朵和心灵,怡情悦性,成为一个人格圆满、情怀丰富的人。
法国大文豪雨果不仅创作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文学名著,还创作了4000多幅油画和水彩画等艺术作品。他用画作自由表达内心的思绪和独特的情感。画画的爱好让他的生活充满激情,也带给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学着理工科的知识,却心有旁骛地迷上了音乐;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之际,却随时放下一切,背上行囊说走就走。这些在功利主义者眼中“无用”之事,却让他的灵魂愈发丰满、有趣。他的知识领域跨度之广令人惊叹,他可以悠然自得地摇着扇子侃侃而谈,人文、地理、历史、音乐、艺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他的人生自由洒脱,畅快淋漓,让人艳羡不已。而这一切都缘于他把生命浪费在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上。
可是我们的孩子却被诸多“有用”的事所束缚,何来灵感、何来激情?如若一切皆以“有用”为标尺,有用者学之,无用者弃之,那么孩子原本澄澈的心将变得日益功利和浮躁,其生活感受力和審美力将大打折扣,未来,他们又如何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经营人生的幸福?
生活的馈赠,往往来自无关功利的付出。无用之美看似无用,却足以产生扛起人生的力量。一只羊需要吃草,也需要看花。我们既要教育孩子坚持做有用的人,也要允许孩子偶尔做无用的事,去涂涂鸦,去弹弹琴,去聆听一阵秋风的絮语,拥抱一朵玫瑰的芬芳,享受一片星空下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