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是育人的重要使命。作为儿童的亲密朋友,我们不仅是他们生活的领导者,更是他们实践经验的组织者和服务者。然而,就农村学校现状而言,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让少先队工作真正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德育 少先队 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践经验告诉我,活动是育人的有效载体,开展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和活力。不然少先队工作将是无效的,所以作为少先队辅导员要适应当地条件的工作措施,认真规划特点,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让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激发队员,以激发热情,也增强了效果,以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一、利用队委会角色体验把行为习惯责任化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班级公共卫生的保持、财物爱护这样简单的事却总是做不好。于是,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敬心理,让学生进入角色将团队室、小主人信箱、红领巾电台、窗口、红领巾示范监督工作,通过定期轮换,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队员参与进行,让他们体验一种有责任的生活。大队部还号召各中队施行“干部轮换制”。除此之外,还发展了各种民主岗位,除了班代表、中队干部、小组长等,还开发了多个管理项目。灯光、墙壁、地板、团队角、门窗、电视、书角、宣传栏……每一个角落都给孩子管理,仍然是双向选择的执行,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有做的事情,事事有人做。同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对别人有切身的体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责任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终生习惯。
二、运用团队活动规则对公共公德序列化1.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能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并组织背诵比赛,评比结果。2.走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最终达到自我改正之路。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虽然背诵如流,但把它付诸于行动,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把守则逐条用积分细化,少先队各岗位进行检查登记总结,再利用队会,让队员自己总结。3.在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每学期组织同学们“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啄木鸟”活动,当活动结束时,我充分利用团队时间,对活动的目的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学生离开学校圈子,把自己融入社会家庭,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是在家里,在学校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更应该是一个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人。
三、利用特色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习惯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强调,每个人都有七种才能,不同程度的隐藏在人的身上。而每个人只有健康的心理习惯,他的各项技能才能随之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我校以少先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参与体验。举行了健康的体育节(除各项田径比赛外,还有广播操、校园舞表演赛等比赛)、多采的艺术节(舞蹈、独唱、表演唱、小品、乐器演奏等)、丰富的科技节(科技小制作、手抄报等)等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两个原则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首先是要注意培养智慧的习惯。如果发现问题习惯,敢于质疑习惯,反思习惯,思考习惯,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培养孩子习惯的创新,如创新,不墨守成规的习惯,多角度的习惯,发散思维的习惯,挑战权威的习惯,逆向思维的习惯。学习习惯、幻想冒险习惯,等等。所以,不要求孩子都听大人的训练习惯。我的观点是: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吃亏;行为要严谨,思维要宽。属于道德不服从的问题,坚决反对。属于天真活泼顽皮,放松一点。属于不听话的思想,有独到见解,支持和鼓励;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孩子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可用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它可以被创造出来。所有的知识是现成的,可以怀疑,除非自己证实。要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敢于做,敢于想象,敢于创造。如此,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而且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四、强化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巩固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与家庭的合作,积极探索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1.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运用讲座解决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种误区和困惑。此时,也可以组织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交流经验,引导家长掌握教育方式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正能量。2.教师还可以利用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意见交流,发展家庭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从而形成合力教育。综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新的姿态迎接少先队活动的创新,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以培养第21世纪的人才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兴平.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关键词:德育 少先队 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践经验告诉我,活动是育人的有效载体,开展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和活力。不然少先队工作将是无效的,所以作为少先队辅导员要适应当地条件的工作措施,认真规划特点,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让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激发队员,以激发热情,也增强了效果,以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一、利用队委会角色体验把行为习惯责任化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班级公共卫生的保持、财物爱护这样简单的事却总是做不好。于是,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敬心理,让学生进入角色将团队室、小主人信箱、红领巾电台、窗口、红领巾示范监督工作,通过定期轮换,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队员参与进行,让他们体验一种有责任的生活。大队部还号召各中队施行“干部轮换制”。除此之外,还发展了各种民主岗位,除了班代表、中队干部、小组长等,还开发了多个管理项目。灯光、墙壁、地板、团队角、门窗、电视、书角、宣传栏……每一个角落都给孩子管理,仍然是双向选择的执行,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有做的事情,事事有人做。同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对别人有切身的体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责任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终生习惯。
二、运用团队活动规则对公共公德序列化1.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能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并组织背诵比赛,评比结果。2.走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最终达到自我改正之路。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虽然背诵如流,但把它付诸于行动,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把守则逐条用积分细化,少先队各岗位进行检查登记总结,再利用队会,让队员自己总结。3.在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每学期组织同学们“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啄木鸟”活动,当活动结束时,我充分利用团队时间,对活动的目的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学生离开学校圈子,把自己融入社会家庭,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是在家里,在学校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更应该是一个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人。
三、利用特色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习惯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强调,每个人都有七种才能,不同程度的隐藏在人的身上。而每个人只有健康的心理习惯,他的各项技能才能随之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我校以少先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参与体验。举行了健康的体育节(除各项田径比赛外,还有广播操、校园舞表演赛等比赛)、多采的艺术节(舞蹈、独唱、表演唱、小品、乐器演奏等)、丰富的科技节(科技小制作、手抄报等)等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两个原则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首先是要注意培养智慧的习惯。如果发现问题习惯,敢于质疑习惯,反思习惯,思考习惯,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培养孩子习惯的创新,如创新,不墨守成规的习惯,多角度的习惯,发散思维的习惯,挑战权威的习惯,逆向思维的习惯。学习习惯、幻想冒险习惯,等等。所以,不要求孩子都听大人的训练习惯。我的观点是: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吃亏;行为要严谨,思维要宽。属于道德不服从的问题,坚决反对。属于天真活泼顽皮,放松一点。属于不听话的思想,有独到见解,支持和鼓励;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孩子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可用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它可以被创造出来。所有的知识是现成的,可以怀疑,除非自己证实。要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敢于做,敢于想象,敢于创造。如此,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而且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四、强化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巩固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与家庭的合作,积极探索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1.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运用讲座解决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种误区和困惑。此时,也可以组织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交流经验,引导家长掌握教育方式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正能量。2.教师还可以利用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意见交流,发展家庭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从而形成合力教育。综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新的姿态迎接少先队活动的创新,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以培养第21世纪的人才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兴平.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